十一月的阳光,褪去了夏日的酷烈,变得温煦而明亮。午后,“幸福果蔬”店内的忙碌暂告一段落,王刚却并未休息,他拉着李鹏和小颖,在店里相对安静的角落,准备拍摄“刚哥爱钓鱼”账号的第一条正式视频——自我介绍。
李鹏早已架好了相机和补光灯,背景是收拾得井井有条的货架,上面水灵的蔬菜和鲜亮的水果成了最真实、最接地气的布景。王刚换下了平时沾着鱼鳞或泥土的工装,穿着一件干净的深蓝色抓绒衣,头发也简单打理过,整个人看起来精神、稳重,又带着户外人特有的朴实。
“准备好了吗,刚哥?”李鹏透过相机取景框看着他,调整着最后的参数。
王刚深吸一口气,对着镜头方向点了点头。说不紧张是假的,这不同于和水产批发商砍价,也不同于在熟人面前侃大山,这是面对一个未知的、广阔的虚拟世界。
“Action!”李鹏打了个手势。
王刚脸上露出一丝略显拘谨但足够真诚的笑容,对着镜头挥了挥手:
“大家好,我是王刚。”
他的开场白简单直接,声音带着他特有的、略微低沉的磁性。
“可能咱们这片的不少老街坊邻居,已经在‘幸福果蔬’见过我,对,我就是那个卖菜的,也是那个曾经在店里杀鱼的。”他语气自然,毫不避讳自己的主业,甚至带着点小小的自嘲,这反而拉近了距离。
“但除了卖菜杀鱼,我还有个坚持了十几年的爱好,就是钓鱼。”他的眼神在说到“钓鱼”两个字时,明显亮了起来,那份热爱是装不出来的,“水库边、野河边一坐就是一天,风吹日晒,就为了那浮漂一顿的快乐,相信很多钓友都懂。”
他稍微停顿了一下,身体微微前倾,仿佛在跟屏幕前的朋友说知心话:
“为啥想着弄这个‘刚哥爱钓鱼’的账号呢?没那么多大道理。第一,就是想找个地方,记录一下自己这点爱好,跟天南地北的钓友们交流交流技术,分享一下鱼获的喜悦,也吐槽一下‘空军’的郁闷。”
“这第二嘛,”他笑了笑,笑容里带着点坦诚的野心,“现在不是流行这个吗?我看好多钓友拍得挺好。我就琢磨着,要是运气好,能攒点人气,说不定以后还能给咱家这小店带点名气,或者像人家那样,接点渔具广告,赚点零花钱贴补家用,那不就更好啦?”
他没有空谈梦想,而是把目的说得实在、接地气,这恰恰符合他务实、顾家的人设。
最后,他收敛了笑容,语气变得更加诚恳:
“我不是什么钓鱼大师,就是个普通钓鱼爱好者。这个账号里,大家会看到我最真实的钓鱼过程,有爆护,也肯定有打龟。我会分享一些我自己觉得好用的钓法、饵料,不一定全对,但保证都是实战出来的经验。”
“对了,我的店‘幸福果蔬’就在xx路,欢迎附近的钓友来店里喝茶聊天,交流钓技。好了,废话不多说,关注‘刚哥爱钓鱼’,咱们水边见!”
他的自我介绍,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夸张的表演,只有一份属于普通人的真实和诚恳,以及一份对爱好与生活结合的朴实期望。
“cut!完美!”李鹏兴奋地喊道,“刚哥,你这状态太对了!真实,诚恳,有烟火气!这就叫差异化!”
小颖也在一旁笑着竖起大拇指:“老公,说得真好,听着就让人信服。”
王刚松了口气,接过小颖递来的水喝了一口,笑着摇摇头:“嘴都快瓢了,还是干活自在。”
第一条视频拍完,王刚和李鹏没有停歇,立刻投入了剪辑和后期。李鹏负责技术层面,挑选最精彩的镜头,配上节奏明快又不失悠闲的背景音乐,加上简洁的字幕提示。王刚则在一旁把关内容,确保每一处细节都符合他想要传达的“真实”和“专业”感。
“这里,我讲解跑铅钓法的时候,镜头多留两秒,让人看清楚线组。”
“那个空竿的镜头别剪掉,留着,真实。”
“字幕用这个颜色,醒目但不扎眼。”
两人在电脑前埋头苦干,偶尔争论,更多是默契。小颖则不时送来水果和茶水,默默支持。
几个小时后,成品出炉。视频不长,一分多钟,但信息量饱满。从王刚朴实的自我介绍,到穿插的几个快速切换的钓鱼镜头——扬竿中鱼的瞬间、粼粼的水波、活蹦乱跳的渔获,再到最后他站在店门口发出的邀请,节奏流畅,重点突出。
“发了?”李鹏握着鼠标,看向王刚,眼神里带着询问和最后的确认。
王刚看着屏幕上那个名为“我是王刚,一个爱钓鱼的菜店老板,初来乍到,请多关照!”的视频标题,深吸一口气,目光坚定。
“发!”
李鹏点击了发布按钮。代表着“刚哥爱钓鱼”的第一条视频,就此进入了抖音的流量海洋。
接下来是等待。尽管王刚表面平静,但时不时拿起手机刷新一下后台数据的行为,还是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小颖更是隔一会儿就问一句:“怎么样?有人看吗?”
起初,数据增长缓慢,如同石沉大海。发布半小时,播放量才几百,点赞寥寥。
李鹏虽然嘴上说着“正常,新号都这样”,但眉头也不自觉地皱了起来。
就在气氛有些沉闷时,数据突然开始有了起色。播放量突破五千,点赞和评论开始增多。
“来了来了!有评论了!”小颖第一个发现,兴奋地念出来:
“哈哈哈,老板跨界发展啊!支持!”
“真实!钓鱼看着也挺厉害的样子!”
“同城钓友路过,下次去你店里看看。”
“这自我介绍实在,关注了!”
这些温暖的评论像一股股小小的暖流,驱散了之前的忐忑。
王刚看着那些陌生的Id和鼓励的话语,嘴角终于露出了释然和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这第一步,算是稳稳地迈出去了。
然而,他们都明白,自我介绍只是敲门砖。真正能留住人的,必须是扎实的、有趣的内容。真正的考验,是接下来要发布的第一个实钓视频。
几天后,素材准备完毕。李鹏将那天在水库拍摄的晨钓过程,剪辑成了一条七分多钟的精华视频。视频里,有水库清晨静谧的美景,有王刚专业和饵、调漂的细节,有等待时的耐心,有发现鱼口时瞬间的专注,有扬竿刺鱼、稳健遛鱼的紧张刺激,更有大板鲫出水时那份纯粹的喜悦和详细的钓技讲解。
视频的最后,是王刚捧着那条大鲫鱼,对着镜头露出的朴实而灿烂的笑容:“今天开竿不错,算是给咱们‘刚哥爱钓鱼’讨了个好彩头!钓友们,下期再见!”
这条视频在晚上八点的流量高峰期被发布了出去。
这一次,数据的反应比第一条快得多。播放量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点赞、评论、转发数节节攀升。
“这资源羡慕了!”
“老板一看就是老钓手了,动作干净利落!”
“讲解清楚,学到了!”
“同城+1,求带!”
“就住在你们店旁边,刚哥钓鱼技术不错!”
评论区彻底热闹起来。本地钓友的共鸣,技术流的探讨,以及从“幸福小颖的日常”引流过来的粉丝的鼓励,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氛围。
王刚、小颖和李鹏围在手机前,看着不断跳动的数据和新增加的粉丝,脸上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和激动。
“刚哥,咱们成了!”李鹏用力拍着王刚的肩膀,兴奋难耐。
小颖也紧紧握住王刚的手,眼里闪着光:“老公,你看,好多人喜欢!”
王刚看着屏幕上那个名为“刚哥爱钓鱼”的账号,看着那两条承载着他们心血和期望的视频,心中百感交集。这不仅仅是两个视频,这更是一个新的起点。他用自己的真诚和实力,在浩瀚的网络世界,为自己、为家庭,开辟出了一片新的可能。
夜色渐深,但“幸福果蔬”的三楼小家里,却灯火通明,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第一竿已经抛出,涟漪正缓缓荡开,更大的波澜,还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