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0日清晨6时,骊山北麓的秦陵考古现场笼罩在厚重的晨雾中,寒意顺着衣领钻进人的骨髓。十余盏大功率探照灯将核心发掘区照得如同白昼,光束穿透雾气,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编号为“qL-d-07”的探方旁,考古队员们正围着刚清理出的石门忙碌,石门表面雕刻的饕餮纹在灯光下流转着冷硬的光泽,缝隙中还残留着两千多年前的朱砂痕迹。
“赵教授,石门内部的密封性检测完毕,灵能反应强度0.3单位,符合安全进入标准。”年轻的考古队员林晓手持灵能探测仪,声音透过口罩传来,带着一丝抑制不住的兴奋。她面前的石门高约四米,宽三米,边缘用青铜构件加固,历经千年仍严丝合缝,只有一条细微的缝隙能窥见内部的黑暗。
被称作赵教授的赵文斌正蹲在地上,用软毛刷细细清理石门下方的积土。这位年近六旬的考古学家头发已有些花白,眼角的皱纹里嵌着细密的尘土,但眼神却亮得惊人:“通知秦陵控制中心,‘水星殿’入口确认,准备启动灵能防护通道,按预定方案进行三维扫描作业。”他起身时下意识地扶了扶腰间的工具包,里面装着从亚特兰蒂斯遗迹解析出的上古灵能探测笔——这是张杰特意调配来的设备,能精准识别古代灵能造物的能量特征。
秦陵控制中心内,屏幕墙被分割成十几个画面,左侧实时显示着考古现场的动态,右侧则跳动着灵能监测数据和地宫结构三维模型。张杰站在主屏幕前,指尖划过屏幕上标注的“水星殿”位置,那里位于秦陵地宫核心区域的东侧,与文献记载的“水银江河”区域高度重合。“赵教授,通道已激活,灵能护盾强度调整至5单位,足够抵御地宫内部可能存在的异常能量冲击。”他对着通讯器说道,目光扫过旁边的陈阳,“灵能链接准备得怎么样?”
陈阳正坐在灵能传导椅上,双手戴着特制的传导手套,淡蓝色的灵能顺着手套纹路缓缓流动。他面前的屏幕上显示着与考古现场探测仪同步的数据,眉心微微蹙起:“地宫内部有持续的低频灵能波动,来源应该是水银挥发产生的能量场,和之前检测到的亚特兰蒂斯灵能特征完全不同。我已将灵视调整至古灵能模式,随时可以提供支援。”话音刚落,他的指尖泛起淡淡的蓝光,传导椅两侧的灵能增幅器发出轻微的嗡鸣。
此时,考古现场的灵能防护通道已搭建完毕。这是一个由高强度透明材料制成的密闭通道,顶端装有灵能发生器,能形成一层无形的防护屏障,既隔绝地宫内部的有毒气体,又能防止外界干扰破坏内部的灵能环境。两名队员推着一台重型三维激光扫描仪走进通道,扫描仪的镜头闪烁着红色的光点,这是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最新研发的设备,曾在平遥双林寺的数字化保护项目中创下单日内采集5万余张图像的纪录,如今经过灵能改造,精度更是提升了十倍。
“扫描仪校准完毕,数据传输速率10G\/s,存储空间20tb,符合采集要求!”操作扫描仪的工程师喊道,按下了启动按钮。扫描仪缓缓升起,镜头开始360度旋转,红色的扫描光束如同细密的蛛网,顺着石门缝隙钻进地宫内部,屏幕上随即出现了模糊的内部结构轮廓。
赵文斌站在通道外,紧盯着实时传输的扫描图像:“重点扫描地面区域,文献记载‘以水银为百川江河,机相灌输’,星图极有可能在地面或墙体的隐蔽位置。”他从事秦陵考古三十年,始终坚信秦陵地宫中藏着超越时代的秘密,尤其是在亚特兰蒂斯遗迹发现后,这种信念变得更加坚定——上古文明的灵能技术或许早在秦代就已被掌握。
扫描进行到第八分钟时,屏幕上突然出现异常的能量峰值。“灵能反应强度骤升至8单位!坐标(x328,Y156),是液态水银的特征信号!”林晓的惊呼声打破了现场的寂静。众人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屏幕上的三维模型中,一片不规则的液态区域正散发着银白色的光泽,面积约十余平方米,形状宛如一幅展开的画卷,与周围的石质地面形成鲜明对比。
“停止扫描,准备开启石门!”赵文斌当机立断。两名队员立刻上前,将特制的液压千斤顶嵌入石门缝隙。随着“嘎吱”一声沉闷的声响,石门缓缓向内开启,一股混杂着金属腥味和尘土气息的冷风从内部涌出,让通道内的温度骤降了好几度。
探照灯的光束率先射入地宫,照亮了这座沉睡千年的殿堂。水星殿比预想中更为宽敞,顶部是穹窿形结构,雕刻着日月星辰的图案,历经千年仍清晰可辨。地面由巨大的青石板铺就,而石板中央的凹陷区域里,盛满了银白色的液态水银,正随着空气流动微微荡漾,在灯光下折射出妖异的光芒——这正是扫描中发现的液态区域,一幅由水银绘制的星图静静躺在那里,每一颗“星辰”都由细小的水银珠凝结而成,脉络则是刻在石板上的凹槽,水银顺着凹槽流动,勾勒出清晰的星图轮廓。
“果然是水银星图!”赵文斌激动得声音发颤,快步走进通道,“所有人注意,严禁触碰水银区域,汞蒸气浓度超标,必须保持通风!”他拿出随身携带的放大镜,仔细观察星图的边缘,那里刻着细小的秦篆,笔画苍劲有力,显然出自宫廷工匠之手。
控制中心内,张杰立刻调阅星图的高清扫描数据,与亚特兰蒂斯灵能星图的备份文件并列显示在主屏幕上。“启动图像比对程序,重点核对星系坐标和航线轨迹。”他对着工程师下令,手指在屏幕上划出一道弧线,将两颗星图中的核心红点标记出来。
陈阳此时已进入深度灵视状态,双眼泛着淡淡的蓝光,能清晰看到水银星图中流动的微弱灵能:“这张星图被注入了古灵能,水银不仅是绘制材料,更是灵能导体。那些秦篆不是简单的标注,而是灵能激活符文。”他的手指在传导手套上轻轻滑动,“我尝试引导灵能注入,看看能不能激活星图的隐藏信息。”
考古现场,赵文斌团队已开始对星图进行精细化扫描。扫描仪的镜头紧贴地面,一寸寸地记录着水银星图的细节,数据如同瀑布般涌入秦陵控制中心的服务器。“已采集图像张,数据容量1.8tb,正在进行实时建模。”工程师的汇报声此起彼伏,屏幕上的星图模型越来越清晰,半人马座a星c星的位置被一个醒目的朱砂红点标注,与亚特兰蒂斯星图的标注完全吻合。
“航线比对完成!”十分钟后,工程师兴奋地大喊,“两条航线的重合度高达99.8%,仙族舰队确实会经过柯伊伯带,最终抵达地球!”屏幕上,两条蓝色的航线在太阳系区域完美交汇,如同两条并行的河流汇入大海,彻底印证了亚特兰蒂斯星图的真实性。
张杰长舒一口气,悬着的心终于放下:“这就排除了单一情报源的误差,仙族的入侵路线已经板上钉钉。”他立刻拿起通讯器,“陈阳,激活星图的尝试怎么样了?星图上标注的地球四大节点位置还不明确。”
此时的陈阳正全神贯注地引导灵能注入水银星图。控制中心的屏幕上,能看到考古现场的水银星图表面泛起了一层淡淡的银光,那些秦篆符文开始逐一亮起,如同夜空中点亮的星辰。“灵能频率正在匹配,符文激活顺序是‘天、地、人、灵’……最后一个符文是‘核心’!”陈阳的声音突然提高,“激活成功!”
考古现场的众人突然看到,水银星图中的水银珠开始快速流动,原本分散的光点汇聚成清晰的星系模型,从地面缓缓升起,在半空中形成了一幅立体的三维星图。更令人震惊的是,星图中缓缓浮现出一艘巨大的战舰虚影,银白色的舰体上布满了灵能纹路,舰体中央的圆柱形舱室闪烁着红色的光芒,在虚影旁还有一行秦篆注解,随着灵能流动逐渐清晰。
“是仙族舰队的三维模型!”赵文斌激动得向前迈了一步,死死盯着半空中的虚影,“那个红色区域,应该就是星图记载的弱点!”
秦陵控制中心内,工程师们立刻对投影的三维模型进行数据采集。林岚的全息影像突然出现在屏幕旁,这位武器研发专家的眼神里闪烁着狂热的光芒:“立刻解析那个红色舱室的结构参数!如果这就是‘灵能核心舱’,我们就能针对性设计反制武器!”她面前的虚拟屏幕上,已经开始快速构建武器模型草图。
陈阳的手指在传导手套上快速操作,将灵能注入模型的核心区域:“这个舱室的灵能密度极高,是整个战舰的能量中枢,秦篆注解翻译过来是‘核心毁,则舰毁’。另外,星图上标注的地球四大节点位置也明确了——马里亚纳海沟、珠峰之巅、南极冰盖、撒哈拉沙漠,正好对应全球灵能网络的四个枢纽。”
张杰立刻调出全球灵能节点分布图,将四个位置标记为红色警戒区域:“通知马宏,立刻加强这四个节点的防御部署,尤其是海沟节点,之前已经被仙族盯上了。”他的目光再次回到水银星图的扫描数据上,在星图边缘发现了一段额外的秦篆记载,“林岚,快看看这段文字,提到了‘人皇灵能武器’!”
林岚的手指在虚拟键盘上飞速敲击,翻译程序很快给出了结果:“‘仙族舰坚,非人皇灵能器不能破,取灵能核心,合水银之精,铸反舰之器’。”她兴奋地一拍桌子,“这正是我们需要的技术线索!亚特兰蒂斯星图给了目标坐标,秦陵星图直接给了武器研发方向!”她立刻调出灵能核心的技术参数,开始与水银的能量特性进行匹配分析。
此时,赵文斌的团队在水星殿的侧壁上有了新的发现。石板上刻着复杂的纹路,与水银星图的符文风格一致,但结构更为庞大,像是一幅巨大的阵法图。“张总,这里有疑似防御阵的设计图!”赵文斌对着通讯器喊道,指挥队员用扫描仪进行完整采集,“纹路中残留着灵能痕迹,应该是秦代的灵能防御阵。”
扫描数据传输到控制中心后,陈阳立刻进行灵能解析:“这是‘秦代灵能防御阵’,原理是通过节点联动增强能量屏障强度。更关键的是,它的能量频率与全球灵能护盾完全兼容,可以直接叠加!”他调出模拟推演程序,输入防御阵的参数后,屏幕上显示出惊人的结果——叠加后的护盾抗打击能力提升了120%,足以抵御中等强度的灵能武器攻击。
“太好了!”张杰兴奋地站起身,“立刻将防御阵设计图发送给全球灵能护盾指挥部,让他们尽快制定叠加方案。另外,水银星图的所有数据都要加密备份,分发给各大研发中心,尤其是林岚的武器团队和李哲的机甲团队。”
上午10时,水银星图的采集和解析工作基本完成。考古队员们开始小心翼翼地对星图进行保护处理,在表面覆盖特制的灵能防护膜,防止水银挥发和灵能流失。赵文斌站在通道口,看着这座承载着千年秘密的水星殿,感慨万千:“秦始皇当年可能已经预见到了外星威胁,才会用这种方式留下防御线索。”
秦陵控制中心内,陈阳正协助林岚进行灵能反舰导弹的初步设计。他将自身的灵能注入模拟系统,测试武器的引爆机制:“灵能核心的能量输出需要稳定在15单位以上,水银的作用是增强能量聚焦,确保一击击穿仙族战舰的护盾。”
林岚调整着导弹的结构参数:“射程至少要达到100万公里,才能在柯伊伯带设伏时派上用场。制导系统就交给李哲,他正在优化星际导航技术。”她的屏幕上,一枚融合了上古灵能技术与现代航天科技的导弹模型逐渐成型,弹体上刻着与水银星图相同的符文,顶端镶嵌着浓缩的灵能核心晶体。
张杰则在与全球航天机构召开紧急会议,将水银星图与亚特兰蒂斯星图的双重验证结果公之于众。屏幕上,两条重合的航线和仙族舰队的三维模型让所有代表都意识到了局势的紧迫性,也看到了胜利的希望。“我们现在有了明确的目标、清晰的路线、针对性的武器方向和强化的防御体系,”张杰的声音透过全息投影传遍会场,“接下来就是分秒必争的备战,2026年的柯伊伯带之战,我们必须赢。”
中午12时,考古现场传来消息,秦代灵能防御阵的完整设计图已采集完毕,共计包含368个符文节点和12条能量传导路径。陈阳立刻组织灵能觉醒者进行模拟推演,验证防御阵的实际效果:“只要在四个核心节点部署主阵眼,就能联动全球护盾形成无死角防御,仙族的常规攻击很难突破。”
下午2时,林岚团队正式启动“灵能反舰导弹”研发项目,项目代号“水银之锋”。秦陵地宫出土的水银样本被紧急送往江城武器研发中心,与从亚特兰蒂斯遗迹获取的灵能核心碎片进行融合实验。李哲也发来消息,机甲的星际导航系统已根据双星图的航线数据进行优化,续航能力预计能提升至之前的3倍。
傍晚时分,夕阳透过控制中心的窗户,在屏幕上投下温暖的光影。张杰看着屏幕上并列显示的两张星图——一张来自深海的亚特兰蒂斯遗迹,一张来自地下的秦陵地宫,跨越时空的文明智慧在此刻交汇,共同守护着地球的未来。陈阳走到他身边,指着星图上的半人马座a星c星:“上古文明都在为守护地球努力,我们没有理由退缩。”
张杰点点头,目光坚定:“亚特兰蒂斯给了我们星际航行的启示,秦代先民给了我们防御和反击的方法。接下来,就看我们能不能把这些传承转化为胜机。”他拿起通讯器,下达了新的指令:“启动‘双星计划’,整合亚特兰蒂斯与秦陵的灵能技术,全速推进武器研发和防御升级,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夜幕再次降临,秦陵考古现场的灯光依旧明亮,队员们还在对水星殿进行后续清理;江城的实验室里,林岚的团队正在熬夜进行灵能融合实验;全球各地的灵能节点,防御加固工作已经陆续展开。水银星图的发现,如同在人类备战的棋局上落下了关键一子,不仅印证了之前的情报,更补齐了防御与反击的技术短板。
陈阳站在控制中心的落地窗前,看着夜空中明亮的月亮,想起了亚特兰蒂斯星图提到的“月球封印核心”。秦陵星图没有给出具体位置,但他知道,下一个目标已经明确。“月球……”他轻声呢喃,灵视穿透夜空,仿佛看到了那座隐藏在月球背面的神秘基地,“很快,我们就会找到你的弱点。”
屏幕上,水银星图的三维模型依旧在缓缓旋转,银白色的光芒与亚特兰蒂斯星图的金色光芒交相辉映,照亮了人类对抗仙族的备战之路。在这两张跨越千年的星图指引下,人类的防御体系正一步步完善,反击的利刃也在悄然锻造。2021年末的寒冬里,希望的火种在古老文明的传承中,正悄然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