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紫禁城。
连日来的低气压仿佛一场无形的瘟疫,笼罩在皇城上空。
山东地动的灾情虽在竭力控制,但后续的赈济、重建千头万绪,耗费钱粮无数,更牵动着朝野上下敏感的神经。
而更让皇帝司徒星竹和平南王司徒星河焦头烂额的是,因他们此前多次、大量派遣密探及精锐西行,动作频繁,终究无法完全掩盖。
京师之中,各种猜测和谣言如同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并且越传越离奇。
最初还只是猜测西域或有边患,但很快,更惊人的流言开始在市井巷陌间悄然流传——有人说,山东地动根本不是什么寻常天灾,而是因为万里之外的天山发生了更可怕的“地龙翻身”,这才引发了山东的震荡!
朝廷派那么多高手去西域,根本不是救灾,而是去镇压那翻身的“地龙”了!
甚至有人煞有介事地编造,说那“地龙”乃是镇守西域的龙脉之灵,龙脉不稳,则天下必乱!
这种涉及“龙脉”、“地龙”的玄乎说法,最是能触动百姓那根迷信又恐惧的神经。
尽管皇帝多次下令弹压谣言,五城兵马司和锦衣卫也抓了几个传得最凶的“刁民”,但恐慌的情绪依旧如同暗流般在京城蔓延,人心浮动。
皇帝的脸色一日比一日阴沉,平南王的眉头也越锁越紧。
他们深知,若这谣言继续发酵,不仅会影响救灾大局,更可能动摇国本!
就在这焦头烂额、几乎要压不住局面之际,两则好消息如同久旱甘霖,几乎同时传回了京师!
第一则,来自山东巡抚的八百里加急喜报:山东地动灾区,已连续七日未再发生任何余震!肆虐的灾情终于得到了根本性的控制!朝廷连日来的抢险救灾措施初见成效,最危险的黄河几处堤坝险情均已排除,决堤之危彻底解除!被地震破坏的主要官道也已初步疏通,物资输送和人员调配效率大增。各受灾州县已陆续从紧急抢险转入灾后重建阶段!灾民情绪稳定,对朝廷感恩戴德!
这则消息如同一剂强心针,瞬间让压抑已久的朝堂焕发出新的生机。群臣纷纷向皇帝道贺,盛赞陛下圣明,调度有方,皇恩浩荡。
然而,没等皇帝脸上的笑意完全展开,第二则消息,以更快的速度、更轰动的方式,瞬间传遍了京师的每一个角落!
这则消息并非通过官方渠道,而是仿佛凭空出现,通过酒楼茶肆、街头巷尾的口耳相传,迅速发酵,说得有鼻子有眼:
原来,皇帝陛下早已洞察天机,知晓山东地动乃因天山地龙异动所致!故而特派道法高深的国师玄诚子,携平南王府那位素有“孝义”之名的清漓郡主,秘密前往天山深处,起坛做法,沟通天地!
传言中,清漓郡主更是心怀天下苍生,不惜以身为祭,历经九死一生(此处被描绘得极其凶险夸张,什么勇斗地龙魂魄、血祭天地等等),最终配合国师,成功安抚住了那翻身的“地龙”,这才从根本上解除了山东地动的危机,保住了黄河安澜,拯救了万千黎民!
这消息比官方捷报更具传奇色彩和戏剧性,瞬间抓住了所有百姓的心!
一时间,京师沸腾了!
百姓们纷纷涌上街头,欢呼雀跃,赞叹皇帝陛下圣明烛照、未雨绸缪!赞叹国师道法通玄、为国为民!更是将那位“舍身祭天”的清漓郡主捧上了神坛,盛赞其高义,堪比上古先贤!所有人都说,这是司徒皇室得上天庇佑,才有如此英勇仁义的宗室女,才能护佑大齐百姓逢凶化吉!
“皇上圣明!国师万福!郡主千岁!”的欢呼声甚至一度压过了对灾情缓解的喜悦。
皇宫内,皇帝司徒星竹刚刚为山东灾情缓解松了口气,就听到了宫外传来的、关于天山“真相”的沸沸扬扬的议论。
他先是愕然,随即,一份来自国师玄诚子的密报,被高德全小心翼翼地呈送到了他的御案之上。
皇帝迅速展开密报,上面是国师亲笔所书,字迹略显仓促,却内容清晰:
首先禀明,大内密探已在天山地宫入口百里外的一处安全山谷中,找到了安然无恙的清漓郡主与陈长风编修。二人虽略显疲惫,但身体无碍。
其次,声称清漓郡主已按照他事先秘密传授的方法,成功修复了龙脉。如今天山龙脉已恢复稳定,将继续护佑司徒皇室,至少百年内不会再出变故,而地宫入口则随着龙脉修复,自动转移潜藏,除非龙脉再有异动,否则将再无人能够找到地宫入口所在。。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国师的请罪:言明他们回归途中,已察觉天山之行目的疑似泄露,以致大齐各地谣言四起。为彻底杜绝后世之人再对龙脉心生妄念,永绝后患,他不得已自作主张,将此次行动对外宣称为“克制地龙翻身的法事”,并将所有功劳归于陛下英明决策与清漓郡主舍身奉献之上。此举擅专,恳请陛下恕罪。
皇帝看完密报,心中的那块巨石终于彻底落下!
龙脉安稳了!这才是最核心的关键!至于用什么名义安抚民心,那根本不重要!国师此举,简直是神来之笔!不仅完美解释了之前的频繁调动,堵住了悠悠众口,还将皇室的声望推到了顶峰!一举多得!至于清漓得利最多,清漓本身就代表皇室,名声好一些也无妨,反正是个女娃,且她此次出力最多,皇帝本来也打算嘉奖她的。
“好!好!好!”皇帝激动得连说了三个好字,脸上多日来的阴霾一扫而空,龙颜大悦,“国师真乃朕之股肱!智勇双全!何罪之有?此乃大功一件!待国师与漓儿回京,朕定要重重封赏!”
他立刻下旨,嘉奖国师,褒扬清漓郡主,并默许甚至暗中推动了那“安抚地龙”的传奇故事在民间的传播。
很快,官方邸报也出炉了,虽用语含蓄,但基本坐实了民间的传说。清漓郡主的“义举”被大肆宣扬,其形象一时间光辉无比。
平南王府。
林王妃第一时间收到了平南王传来的密信,得知女儿已然平安,正在归途之中,她悬了多日的心终于落下,喜极而泣,连忙吩咐下人准备香案,要酬谢神恩。
然而,喜悦过后,一种更深沉的、混合着担忧和恐惧的情绪,悄然爬上心头。
她独自坐在窗前,看着庭院中盛放的西府海棠,心思却早已飞到了九霄云外。
父亲(林国公)那日狂喜的话语再次在她耳边响起——“一旦他们成功,将清漓血脉融入龙脉……届时,还怕不能重回权力核心吗?!”
清漓融入龙脉……天子命格?!
倘若……倘若陈长风真的成功了,真的利用龙脉之力,逆天改命,将漓儿推向了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
林王妃的手猛地攥紧了帕子,指尖冰凉。
那将意味着什么?
那意味着,漓儿将要走的,注定是一条布满荆棘、浸满鲜血的道路!那条路的尽头,可能是无上荣耀,但更可能是万丈深渊!
如今皇帝与众皇子们都健在,甚至她的父王,清羽,这些人都将会是她登上龙椅的阻碍,所以清漓要如何才能坐到那张龙椅上?踏着她亲人们的尸山血海吗?一想到那种可能性,林王妃就感到一阵窒息般的心痛。
漓儿那孩子,看似懒散刁钻,实则内心柔软重情。她渴望的是亲情和安稳,而非冰冷的权柄和孤家寡人的高位。
她……会愿意吗?她承受得了那条路上的残酷和孤独吗?
巨大的喜悦和巨大的忧虑,如同冰火两重天,交织在林王妃心头,让她坐立难安。
她既期盼女儿能平安归来,又害怕归来之后,面对的将是另一个更加凶险莫测的局。
而此刻,远在天山归途之上的清漓,尚不知京师因她已掀起的巨大波澜,更不知母亲心中那翻江倒海般的忧虑。
她只是看着车窗外不断向后掠去的荒凉景色,感受着体内那股若有若无、却仿佛与天地隐隐共鸣的奇异力量,心中一片茫然。
未来,究竟会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