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簪入手温润,那天然形成的莲花纹理在光线下流转着细腻的光泽,仿佛蕴含着某种灵性。萧墨珩(陆雪瑶身)将其紧握在掌心,一股难以言喻的、微弱的清凉感顺着手臂悄然蔓延,让他因焦躁而翻腾的心绪竟奇异地平复了一丝。
“果然有古怪……”他心中暗道,将这玉簪带回玉尘院后,便立刻屏退了所有人,独自在灯下反复研究。
他尝试着回忆各种道家手印、佛门咒语,甚至调动这具身体里那微弱得几乎不存在的“气感”去接触玉佩,但除了那点清凉之意,再无其他反应。没有预想中的光芒大作,也没有灵魂出窍的玄妙体验。
“难道需要特定的时机?或者……需要两人同时持有?”他想到了那个占据了他身体的女人。慧明大师提及“因果”,这玉佩是阮氏遗物,或许真与他们的灵魂互换有关,但如何使用,依旧是个谜。
他将玉佩小心收好,现在不是闭门造车的时候。北境的危机和“隐麟”的面谈才是迫在眉睫的大事。他必须尽快将拿到玉佩的消息,以及自己关于“契机”可能与解决北境危机相关的猜测,传递给王府。
与此同时,摄政王府内,陆雪瑶(萧墨珩身)也在紧锣密鼓地布置。
凌风尚未从北境传回关于“隐麟”首领具体面谈条件的确切消息,但成王那边的动作却愈发猖獗。朝中弹劾萧墨珩一系官员的奏折如雪片般飞向皇帝的案头,甚至开始有人隐晦地提出,摄政王重伤难愈,应早定国本,立储君以安民心——这几乎是在为成王铺路了。
皇帝的态度依旧暧昧,但陆雪瑶(萧墨珩身)通过眼线得知,皇帝近日秘密召见了钦天监监正,似乎在询问星象异动。这让她心生警惕,皇帝多疑,未必完全相信成王,但他更忌惮萧墨珩的权柄。任何“不祥”的征兆,都可能成为皇帝下决心的借口。
“凌云,”她召来凌风的副手,声音因伤势而显得低沉,“我们散播出去的、关于成王的人在北境争权夺利、贻误战机的消息,效果如何?”
“回殿下,已在部分清流官员和军中产生了一些影响,但成王掌控了大部分舆论渠道,效果有限。而且……陛下似乎并未深究。”凌云回道。
陆雪瑶(萧墨珩身)蹙眉,这在意料之中。没有确凿证据,仅靠流言难以撼动成王。
“王府内外防卫,再加一倍。尤其是饮食和医药,必须由你亲自信任的人经手。”她吩咐道。成王绝不会坐视她(萧墨珩)伤势好转,暗杀是必然的手段。
“是!属下已增派三班暗卫,轮流值守,绝不给宵小可乘之机!”凌云肃然应道。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通报,丞相府有密信送到。
陆雪瑶(萧墨珩身)心中一动,立刻让凌云取来。展开一看,是萧墨珩(陆雪瑶身)的笔迹,内容简洁:“玉佩已得,触之有异,然不知用法。‘隐麟’面谈,风险巨大,然势在必行,需详议。”
看到“玉佩已得”,陆雪瑶(萧墨珩身)微微松了口气,这总算是个进展。
至于“隐麟”面谈……确实是步险棋。但正如信中所言,势在必行。北境等不起了。
她提笔回信,同样简短:“玉佩暂且保管,待面谈后共同参详。‘隐麟’条件将至,地点必选于我有利之处。届时,或需你配合,引开注意。保重。”
她需要一个不在京城,但又能在她掌控范围内的地点进行面谈。而萧墨珩(陆雪瑶身)在丞相府,若能制造一些动静,吸引成王和皇帝的部分注意力,将为这次秘密会面创造更好的条件。
信使再次悄无声息地消失在夜色中。
一场关乎国运与个人命运的双重博弈,在暗夜中悄然铺开。一个在王府运筹帷幄,一个在相府伺机而动,两颗灵魂虽身处异地,却在无形的丝线牵引下,步伐渐趋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