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往林业局的长途汽车,在崎岖的沙石路上颠簸了将近一天。窗外是连绵的山林和偶尔掠过的村庄,车厢里弥漫着烟草、汗水和汽油混合的味道。
陈山河靠着车窗,闭目养神,心里却反复盘算着。林业局是国营单位,门难进,脸难看,是出了名的。他一个农村来的个体户,想从他们手里批量买木材,谈何容易?
但他有备而来。除了钱,他还带上了服务队和公社农机站开具的介绍信(虽然作用可能有限),更重要的是,他脑子里有一套如何消化这批木材的初步方案。他相信,只要能见到管事的人,展现出诚意和实力,就有机会。
傍晚时分,汽车终于摇摇晃晃地开进了一个被白桦林和红松林环绕的小镇。这里比公社繁华许多,街道两旁多是砖瓦房,甚至有几栋二层小楼。空气里飘荡着浓郁的松木香气和锯末的味道。
陈山河找了个最便宜的大车店住下,一夜无话。
第二天一早,他直奔林业局办公大院。果然,门口传达室的老头一听他是农村来的个体户,想买木材,头摇得像拨浪鼓。
“去去去!我们这的木料都是国家计划调拨的,不对外卖!”老头不耐烦地挥手。
陈山河早有心理准备,不慌不忙地递上一根“大前门”香烟,陪着笑脸:“大爷,您通融一下,我大老远来的,就打听打听情况。听说局里有些计划外的……积压材?”
老头接过烟,脸色稍霁,但语气依旧生硬:“积压材那也是公家的!哪有随便卖的规矩?回去吧,别在这浪费时间了!”
软磨硬泡了半天,老头油盐不进。陈山河知道,不找到关键人物,连门都进不去。
他改变策略,不再硬闯,而是绕着林业局大院转悠,观察进进出出的人。他看到一辆卡车拉着原木驶进旁边的储木场,心里一动,跟了过去。
储木场里,巨大的原木堆积如山,确实有不少看起来存放已久,树皮都有些剥落。几个工人正无精打采地在一旁抽烟闲聊。
陈山河凑过去,又散了一圈烟,搭讪道:“师傅,忙着呢?这么多木头,都是好料子啊!”
工人们见他是生面孔,但态度客气,也就聊了起来。
“好料子有啥用?运不出去,堆在这都快长蘑菇了!”一个年纪大点的工人抱怨道。
“就是,完不成任务,奖金都泡汤了。”另一个附和。
陈山河心中暗喜,顺着话头问:“为啥运不出去?铁路车皮紧张?”
“车皮是一方面,主要是下游好些厂子效益不好,欠着款,局里不敢再发了,怕成了死账。”老工人叹了口气,“新局长上任,正为这事头疼呢。”
新局长?头疼积压和欠款?
陈山河捕捉到了关键信息。他又旁敲侧击地打听了几句关于新局长的情况,得知姓吴,是年初刚从外地调来的,年纪不大,据说想干出点成绩。
机会可能就在这里!一个急于处理积压、盘活资金的新局长!
陈山河谢过工人,回到林业局大院门口,不再试图进去,而是耐心等待。他要知道那位是吴局长。
快到中午下班时,一个穿着蓝色中山装、推着自行车的中年男人从办公楼里出来,门卫恭敬地打招呼:“吴局长下班了?”
就是他!
陈山河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服,快步迎了上去。
“吴局长您好!冒昧打扰您一下。”陈山河语气恭敬,但不卑不亢。
吴局长停住脚步,疑惑地看着这个陌生的年轻人:“你是?”
“吴局长,我是红旗公社农业生产服务队的陈山河。”陈山河递上介绍信,语速不快,但条理清晰,“听说局里有一批木材积压,我们服务队主要是做农具和木器加工,需要大量木料。想看看能不能从局里采购一批,价格可以商量,而且我们可以现款结算!”
他特意强调了“现款结算”四个字。在这个三角债开始萌芽的年代,现金的诱惑力是巨大的。
吴局长果然来了兴趣,没有立刻离开。他接过介绍信扫了一眼,又上下打量陈山河:“农业生产服务队?采购木材?你们能消化多少?”
“第一批,我们可以先要十个立方米的红松原木。”陈山河报出一个谨慎但不算太小的数字,“如果合作顺利,后续还可以增加。而且,我们主要是做农具和民用家具,用料规格比较灵活,一些等外材、边角料我们也可以要。”
这话说到了吴局长心坎上。积压的木材里,确实有不少是因为规格不符合调拨标准或者略有瑕疵的,正是最难处理的。
吴局长推着自行车,沉吟了片刻:“十个立方……现款……小伙子,你跟我到办公室详细谈谈。”
陈山河心中狂喜,知道有门了!他连忙跟上。
在局长办公室里,陈山河没有夸夸其谈,而是实事求是地介绍了服务队的情况,展示了带来的部分农具样品(他特意带了一把做工精致的锄头柄和一个小板凳),并详细阐述了他对这批木材的加工和销售计划。
他重点强调,服务队扎根农村,直接面对终端用户,销售渠道通畅,回款快。这正好能缓解林业局面临的“下游欠款”压力。
吴局长听着,不时点头。眼前这个年轻人,思路清晰,踏实肯干,不像是个信口开河的。更重要的是,他提出的合作方式,确实能解林业局的燃眉之急。
“小陈同志,你的想法很好。”吴局长最后表态,“支持你们这种农村服务组织,也是我们林业部门应该做的。这样,这批积压材,我可以按内部优惠价批给你十个立方。但是,运输问题,得你们自己解决。”
“谢谢吴局长!允许我们自己想办法!”陈山河立刻保证。只要能拿到便宜木料,运输成本可以承受。
从林业局出来,陈山河长长舒了一口气,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他摸了摸内兜里那张盖着林业局红印的提货单,感觉比揣着一沓钱还踏实。
这第一步,总算迈出去了!
他没有耽搁,立刻去镇上的运输队,联系好了拉货的卡车。然后,他给公社的服务队打了个电话(镇上唯一的一部公用电话),让王老蔫通知郑怀古和李杏枝,准备接货、卸车!
忙完这一切,已是傍晚。陈山河站在小镇的街头,看着远处巍巍青山和如海的林莽,心中豪情万丈。
这茫茫林海,蕴藏着无尽的财富。而他,已经找到了打开宝库的第一把钥匙。
收音机里的一条消息,将他引向了这里。而他的胆识和行动力,则将这条消息,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机遇。
逆袭的人生,需要的就是这种捕捉信息、果断出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