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初,天气依然闷热。这天下午,陈山河正在县城铺面里跟石根核对一批新订单的用料,邮递员送来了一封信。
信封是普通的牛皮纸,落款是“粤省鹏城市”,字迹有些潦草。
陈山河心里一动,拆开信。信纸只有薄薄一张,是钱老板写来的。内容很简短,除了例行的问候和确认上一批山货货款已汇出外,还提了几句:
“……陈老弟,你上次带来的榛蘑,这边几家高档酒楼反响很好,点名要。现在市面上对纯正东北山珍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品相好的。你那边要是有稳定货源,可以适当多备一些,价格好商量。另外,这边现在流行一种用硬木做的仿古家具,样式我随信寄了张图,你看看能不能做?……”
随信附着一张从画报上剪下来的图片,上面是一款线条简洁、带有明式家具风韵的茶桌和两把椅子,旁边用繁体字写着“仿明式花梨木茶台”。
陈山河拿着那张小小的图片,反复看了几遍,心里翻腾起来。
钱老板的信,信息量很大。
第一,南方的山货市场在持续升温,尤其是高端餐饮渠道,对品质要求高,但价格承受力也强。这意味着,他之前建立的山货渠道,价值在提升,可以适当扩大规模,提高利润。
第二,南方已经开始流行仿古家具!这比北方至少领先了半步!图片上的款式,虽然简单,但韵味十足,用料讲究(花梨木),显然瞄准的是消费能力更强、追求生活品味的群体。这绝对是一个新的、利润更高的市场方向!
他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一个将他的木器生意提升到新层次的机遇!
“石根,你看看这个。”陈山河把图片递给石根。
石根接过来,仔细看了看,有些茫然:“山河哥,这桌子……样子挺怪,腿这么细,能结实吗?花梨木是啥木头?咱这有吗?”
陈山河笑了笑:“样子是怪,但南方人就喜欢这个调调,叫‘仿古’,有文化。花梨木是南方的好木头,咱这没有,但可以用咱东北的硬木代替,比如柞木、水曲柳,处理好了一样漂亮结实。”
他指着图片上的榫卯结构和线条:“你看这做工,其实比咱们现在打的组合柜更考究,用的是传统的榫卯,不用钉子。这活,郑师傅肯定喜欢。”
石根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晚上回到屯里,陈山河立刻去找郑怀古,把图片给他看。
郑怀古叼着烟袋,眯着眼看了半天,哼了一声:“花里胡哨!中看不中用!”
陈山河知道老头是嘴硬,指着图片上的榫卯细节说:“郑师傅,您看这燕尾榫,这插肩榫,这活儿可一点都不含糊,比现在流行的用钉子、胶水糊弄的家具扎实多了。这才是老手艺!”
郑怀古不说话了,又盯着图片看了一会儿,手指在图片的榫卯结合处摩挲着,眼神里闪过一丝遇到挑战时的亮光:“料子得用硬料,烘干透了,不然准变形。”
“那是自然!”陈山河知道有戏,“咱先用柞木试试?我让林业局那边留意点好料子。”
郑怀古没再反对,算是默认了。
接下来几天,陈山河一边给钱老板回信,确认加大山货供应量,并询问仿古家具的具体要求和可能的价格区间;一边开始着手准备。
他让石根在县城留意,有没有关于古典家具的书籍或图册(这年头很难找)。自己则再次联系林业局的吴局长,希望能买到一些质地坚硬、纹理美观的柞木、水曲柳等优质木材。
李杏枝看着陈山河又忙得脚不沾地,但眼神里充满了新的兴奋和干劲,知道他又有了新目标。她不懂什么仿古家具,但她相信山河哥的眼光。
南方的这封来信,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陈山河心里激起了更大的波澜。它不仅仅带来了新的订单和商机,更打开了一扇窗,让他看到了更广阔的市场和更高层次的需求。
他的木器生意,不再仅仅满足于实用和基本的美观,开始向工艺、文化和品牌价值迈进。这无疑是又一次重要的转型升级。
逆袭的道路,就是这样,需要不断捕捉远方的信息,敏锐地洞察趋势,然后果断地调整航向。陈山河知道,抓住这次仿古家具的机遇,他的事业,将真正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而挑战,也必将随之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