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交会进入最后两天,喧嚣的展馆里,气氛从最初的热烈询价,逐渐转向务实而密集的谈判签约。“北匠”的展位,也迎来了收获的高峰期。
前几日的辛勤耕耘,开始结出丰硕的果实。那些曾被“白山黑水”地屏震撼、被石根沉稳的演示吸引、被郑怀古的匠人故事打动的客商,纷纷带着明确的意向,回头进行实质性洽谈。小小的展位,俨然成了一个繁忙的临时签约室。
第一大收获:香港“雅集堂”的长期战略合作。
梁先生带着他的团队,与陈山河进行了最后一轮深入谈判。基于前期的相互考察和认可,“雅集堂”正式提出,希望成为“北匠”品牌在港澳、东南亚及欧美华人高端市场的独家战略合作伙伴。合作内容远超简单的产品采购,包括:
1. 品牌共建: “雅集堂”将投入资源,对“北匠”品牌进行国际化包装和推广,突出其“东方匠心”、“手工温度”的核心价值。
2. 产品共研: 双方成立联合设计小组,由“雅集堂”提供国际市场趋势和设计理念,“北匠”负责工艺实现,开发更适合海外审美和实用需求的新产品系列。
3. 渠道共享: “雅集堂”将其在海外的高端画廊、私人会所、酒店项目渠道向“北匠”开放,进行定制化合作。
4. 订单保障: 签订三年期框架协议,首年保底采购金额相当可观,并约定逐年递增。
这是一份极具分量的合作协议,意味着“北匠”将借助“雅集堂”的成熟渠道和品牌运作经验,真正走向国际高端市场。谈判持续了大半天,双方在细节上反复磋商,最终,在梁先生“我相信‘北匠’的底蕴,也看好陈社长的格局”的肯定下,合作协议草案基本敲定,只待后续完善细节正式签署。梁先生预付了一笔可观的定金,以示诚意。
第二大收获:德国公司的定制化订单。
那家德国高端家居品牌的采购总监,再次到访。他们对“明韵”书房的简约设计和精湛工艺极为满意,但提出了更严格的环保认证(如FSc森林认证)和细节修改要求。经过李杏枝和小张的精准核算与沟通,陈山河在确保利润和工艺可行性的前提下,同意了部分修改,并承诺尽快启动相关认证。最终,德方签订了首批试单合同,金额不大,但意义重大,是打开严谨的欧洲市场的关键一步。
第三大收获:多元化的市场试探。
除了这两大重点客户,其他各类合作意向也纷至沓来:
* 一位新加坡酒店管理公司,对融入东北元素的特色套房家具感兴趣,留下了详细的需求说明,希望后续提供设计方案和报价。
* 一位日本茶道器具商,看中了“北匠”的小件榫卯工艺,希望定制一批高端茶盘、茶柜。
* 几位国内一线城市的室内设计师,对“北匠”的产品风格很认可,索要了详细资料,表示会在高端家装项目中推荐使用。
* 甚至还有一位来自中东的商人,对那件大地屏本身产生了浓厚兴趣,询问是否愿意出售作为私人收藏。
李杏枝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客户信息、需求要点和后续跟进计划。带来的宣传册和名片早已发完,不得不紧急加印。石根在现场演示的间隙,也帮着接待客户,他的朴实和专业,给很多客商留下了良好印象。
展位前,不再是走马观花的参观,而是深入的技术交流、价格磋商和合同细节的确认。陈山河、李杏枝和小张三人,常常要同时应对几拨客户,忙得口干舌燥,但每个人眼中都闪烁着兴奋和成就感。
最后一天撤战时,四人虽然疲惫不堪,但精神焕发。清点成果:正式签订出口合同两份(香港、德国),金额远超预期;达成重要合作意向五份;收到有效客户询盘和名片超过两百张;更重要的是,“北匠”这个品牌,在广交会这个国际平台上,真正打响了知名度,建立了初步的国际销售网络和人脉。
打包展品时,石根小心翼翼地抚摸着那件“白山黑水”地屏,有些不舍:“这家伙,可是咱的功臣啊!”
陈山河笑道:“放心,梁先生说,这件地屏,他要作为‘雅集堂’与‘北匠’合作的象征,放在他们在香港的展厅最显眼的位置!它的使命,才刚刚开始呢!”
踏上归途的列车,望着窗外飞速掠过的南国景色,陈山河心潮澎湃。这次广交会之行,不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订单和合作,更打开了“北匠”的国际视野,坚定了他们走“高品质、手工化、品牌化”发展道路的信心。
收获的季节,硕果累累。但陈山河知道,这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广交会的成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和挑战就在前方。逆袭的路上,每一次突破,都是为了攀登更高的山峰。带着满满的收获和更广阔的蓝图,“北匠”即将踏上归程,迎接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