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黑石镇被盛夏的绿意包裹,镇西的西域商栈前,青石板路上的马蹄声、车轮声几乎没有停歇。刚送走一批满载丝绸前往西域的沙驼部商队,周武就领着几名穿着锦缎长衫的商人往通商署走,为首的中年男子手持一把折扇,扇面上绣着江南水乡的景致,一看便知是远道而来的江南客。
“林都尉,这位便是江南‘锦绣庄’的苏掌柜,特意从苏州赶来,想和咱们谈西域丝绸的合作。”周武笑着介绍,语气里难掩兴奋——江南商帮的到来,意味着黑石镇的商路彻底打通了中原南北脉络。
苏掌柜上前一步,拱手行礼,语调温和却带着商人特有的精明:“久闻林都尉凭一己之力开通西域商路,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在下苏文渊,‘锦绣庄’世代经营丝绸,这次来,是想把西域的羊绒毯、宝石带回江南,也把咱们江南的云锦、苏绣卖到西域去。”
林越起身回礼,示意李青瑶端上刚泡好的雨前龙井:“苏掌柜远道而来,一路辛苦。黑石镇的商路刚起步,正需要像‘锦绣庄’这样的老字号加持,咱们坐下慢慢谈。”
议事厅的八仙桌上,很快铺展开两张地图——一张标注着黑石镇至西域的商道,另一张则是中原南北商路图。苏文渊指着江南的位置,语气带着自信:“江南富庶,达官贵人对西域特产极为追捧。就说这羊绒毯,若是绣上咱们江南的苏绣纹样,价格能翻三倍;还有西域宝石,嵌在云锦衣裳上,必定能成为今年的风尚。”
李青瑶在一旁补充:“苏掌柜所言极是。之前洛阳的张掌柜带回去的宝石,很快就被王公贵族抢购一空,还托人来问下次到货时间。若是能结合江南的工艺,想必销路会更好。”
林越点头,将赵衡整理好的货物清单推到苏文渊面前:“这是沙驼部下半年的货物计划,每月有八十匹羊绒毯、五十斤葡萄干,还有少量宝石。苏掌柜若是有意,咱们可以约定,江南的丝绸每月运抵黑石镇后,优先供给沙驼部商队,西域特产也优先由‘锦绣庄’采购,互利共赢。”
苏文渊拿起清单,仔细翻看,手指在“羊绒毯”一栏停顿:“我想在羊绒毯上绣江南的亭台楼阁,不知沙驼部能否提供空白毯面?另外,宝石需要按颜色、大小分类,最好能有样品让我带回江南展示。”
“这好办。”林越立刻应下,“我让人联系巴尔图,让部落的妇人专门制作空白羊绒毯;宝石样品我这就让阿古拉准备,保证每种颜色、大小都有。”
正说着,妞妞蹦蹦跳跳地跑进来,手里拿着一个刚编好的草蚂蚱,看到苏文渊,好奇地停下脚步,躲在李青瑶身后。苏文渊见她粉雕玉琢,忍不住笑了:“这是林都尉的女儿?真是可爱。”
李青瑶笑着摇头:“是我们收养的孩子,叫妞妞。”
妞妞听到有人夸她,胆子大了些,从李青瑶身后探出头,举起草蚂蚱:“苏叔叔,你看我的蚂蚱,会跳哦!”说着,把草蚂蚱放在桌上,轻轻一碰,蚂蚱果然蹦了起来。
苏文渊被逗得哈哈大笑,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巧的玉佩,上面雕着一只小兔子:“这是给你的礼物,江南的孩子都喜欢这样的玉佩。”
妞妞接过玉佩,小心翼翼地戴在脖子上,对着阳光看了看,玉佩泛着温润的光,她高兴地说:“谢谢苏叔叔!我会好好保管的!”
谈完正事,林越带着苏文渊去前院铺子参观。铺子里挤满了人,有买葡萄干的百姓,有订羊绒毯的商人,还有来询问宝石价格的外地客。阿古拉正忙着给客人介绍货物,看到苏文渊,立刻热情地迎上来:“苏掌柜,这是咱们西域最好的羊绒毯,摸起来比江南的丝绸还软!”
苏文渊伸手摸了摸,果然柔软厚实,忍不住赞叹:“确实是好东西,若是绣上苏绣,必定能卖个好价钱。”他又拿起一颗蓝宝石,对着灯光仔细看,“这宝石色泽纯正,嵌在首饰上肯定好看。”
参观完铺子,苏文渊提出要去西仓看看丝绸和茶叶的储备。林越带着他往镇北走,西仓的地窖里,整齐地堆放着江南运来的丝绸——有云锦、苏绣、杭绸,色彩鲜亮,花纹精致;茶叶则装在带釉的陶罐里,封着蜡,散发着淡淡的茶香。
“这些丝绸都是今年的新货,质量绝对有保证。”赵衡从一旁走来,手里拿着一本账册,“苏掌柜若是需要,咱们可以按批发价算,每匹比江南本地低两成。”
苏文渊眼睛一亮,立刻说:“我先订五十匹云锦、三十匹苏绣,下个月就派人来运。另外,茶叶也订一百斤,雨前龙井和碧螺春各五十斤,带回江南给客人尝尝。”
赵衡立刻在账册上记下,笑着说:“苏掌柜放心,下个月保证准时交货。”
送走苏文渊,林越回到通商署,刚坐下,周武就拿着一封书信走进来:“林都尉,巴尔图首领派人送来消息,说沙驼部的工匠已经准备好了,下个月就来黑石镇学习制作农具和家具;另外,部落里的妇人已经开始制作空白羊绒毯,预计七月能送来第一批。”
林越接过书信,仔细读着,嘴角忍不住弯起:“太好了!等沙驼部的工匠来了,就让他们跟着镇上的木匠和铁匠学,咱们也派工匠去草原,教他们制作犁、耙这些农具,让他们的耕种更方便。”
周武点头:“我已经安排好了,木匠王师傅和铁匠李师傅都愿意教,还特意准备了工具和材料。”
一旁的李青瑶忽然想起什么,说:“对了,之前咱们说要在镇外盖一座小院,现在商路稳定了,是不是可以开始准备了?妞妞还盼着秋天能在院子里种野菊呢。”
林越一拍脑门,笑着说:“差点忘了这事!明天咱们就去镇外看看,找一块有山有水的地,盖一座带院子的房子,院子里种满野菊,再搭一个葡萄架,秋天就能在院子里喝茶、赏菊了。”
妞妞听到“野菊”,立刻兴奋地说:“我要种黄色的野菊!还要种红色的!到时候邀请巴尔图叔叔和阿古拉叔叔来做客!”
“好!都听妞妞的!”林越笑着揉了揉她的头。
第二天一早,林越带着李青瑶和妞妞,骑着马往镇外走。黑石镇外的田野里,稻子已经抽穗,金黄一片;远处的山坡上,长满了野草和野花,偶尔能看到几只野兔跑过。
他们沿着西河走,走到一处背山面水的地方,停下脚步。这里地势平坦,前面是清澈的西河,后面是长满青松的小山,空气清新,视野开阔。
“这里怎么样?”林越指着空地,“背山面水,风水好,而且离镇子不远,平时去商栈也方便。”
李青瑶环顾四周,笑着点头:“这里很好,前面有河,可以洗衣服、浇花;后面有山,夏天凉快,冬天还能挡风。”
妞妞跑到河边,蹲下身,用手捧起河水,清凉的河水溅在脸上,她笑着说:“这里的水好干净!我可以在这里喂小鱼!”
确定了地址,林越立刻让人去请镇上的木匠王师傅。王师傅很快就来了,手里拿着一把尺子和一张纸,仔细丈量着空地,又询问了林越的想法。
“我想盖一座两进的院子,前院种野菊,搭一个葡萄架;后院盖两间厢房,一间当书房,一间当储物间;正房要宽敞,能摆下一张八仙桌,方便招待客人。”林越说出自己的想法。
王师傅点点头,在纸上画了一个简单的图纸:“林都尉放心,我一定按您的要求盖,保证结实又好看。材料我这就去准备,明天就开工,争取八月底完工,不耽误秋天种野菊。”
接下来的日子,林越一边忙着商栈的事,一边关注小院的建设。王师傅带着几名工匠,每天早早地就去镇外干活,打地基、砌墙、盖屋顶,忙得热火朝天。李青瑶则经常去工地,给工匠们送水、送点心,还和王师傅商量院子的细节——比如窗户要做成雕花的,门帘要用蓝色的粗布,葡萄架要搭得高一些,方便夏天乘凉。
妞妞也没闲着,每天放学后,都会跑到工地,帮工匠们递钉子、拿尺子,还时不时问:“王爷爷,什么时候能种野菊呀?我已经把花种子准备好了。”
王师傅总是笑着说:“快了快了,等房子盖好,咱们就种野菊,让妞妞的院子里开满花。”
七月初,沙驼部的工匠如期抵达黑石镇。一共十名工匠,有木匠、铁匠,还有会制作皮具的。林越让周武安排他们住在商栈的厢房,又请王师傅和李师傅分别带他们,教他们制作中原的农具和家具。
第一天上课,王师傅就带着沙驼部的木匠,在院子里制作犁。他先演示如何选木材、如何刨木、如何安装犁头,一边做一边讲解:“这犁头要用铁做,锋利耐用,犁地的时候省力;犁柄要选结实的橡木,不容易断。”
沙驼部的木匠认真地看着,时不时提问,手里还拿着小本子记录——他们虽然不会写中原字,却用图画的方式,把制作步骤画了下来。铁匠李师傅则带着沙驼部的铁匠,在铁匠铺里制作锄头,教他们如何炼铁、如何锻造、如何淬火,每一个步骤都讲解得详细。
沙驼部的工匠学得很认真,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跟着王师傅和李师傅学习,直到天黑才休息。不到半个月,他们就学会了制作犁、耙、锄头这些基本农具,还能独立制作简单的桌子和椅子。
期间,巴尔图派来的商队也送来了第一批空白羊绒毯。一共五十匹,都是纯白色的,质地柔软,没有任何花纹。林越让人把羊绒毯送到苏文渊指定的货栈,又派人去江南送信,让苏文渊尽快派人来取。
七月中旬,苏文渊的伙计如期而至,带来了五十匹云锦和三十匹苏绣,还带来了苏文渊的书信——信里说,江南的达官贵人对空白羊绒毯很感兴趣,让林越尽量多订一些,还说要派最好的苏绣师傅来黑石镇,现场在羊绒毯上刺绣,吸引更多商人。
林越看完信,立刻让人联系巴尔图,让他再送一百匹空白羊绒毯来。同时,他还在商栈前院腾出一间铺子,专门用来展示苏绣羊绒毯,准备等苏绣师傅来了,就举办一场展示会,邀请各地商人来参观。
八月底,小院终于完工了。青瓦白墙,院子里铺着青石板,前院的葡萄架已经搭好,还种上了几株野菊苗——是妞妞亲手种的,她每天都来浇水、施肥,盼着野菊能早点开花。正房宽敞明亮,摆着一张八仙桌和四把太师椅,墙上挂着一幅江南水乡的画,是苏文渊送的;厢房收拾得干净整洁,书房里摆着书架,放着林越收集的书籍,储物间则堆满了农具和杂物。
搬进小院的那天,林越邀请了周武、赵衡、王师傅、李师傅,还有阿古拉和沙驼部的工匠,一起在院子里吃饭。李青瑶做了一桌子菜,有炖羊肉、炒青菜、炸丸子,还有黑石镇特有的枣泥糕;阿古拉带来了西域的葡萄酿,沙驼部的工匠带来了草原的风干羊肉,大家围坐在葡萄架下,一边喝酒,一边聊天,气氛格外热闹。
“林都尉,这院子真漂亮,比草原的帐篷舒服多了!”沙驼部的木匠举起酒杯,用不太流利的中原话说,“等我学会了制作家具,也要在草原盖一座这样的院子。”
林越笑着点头:“好啊,到时候我派工匠去草原帮你,让你也能住上青瓦白墙的房子。”
妞妞拿着一个小篮子,给大家递枣泥糕,还奶声奶气地说:“等我的野菊开花了,我还要请大家来做客!”
众人都被她逗笑了,王师傅笑着说:“妞妞的野菊肯定能开好,到时候咱们都来赏菊、喝茶。”
九月初,苏文渊派的苏绣师傅抵达黑石镇。一共三名师傅,都是江南有名的绣娘,擅长绣花鸟、山水、人物。林越在商栈前院的铺子布置好展示台,将空白羊绒毯铺在台上,还准备了丝线、绣针等工具。
展示会当天,各地商人闻讯赶来,铺子里挤满了人。苏绣师傅坐在台前,手里拿着绣针,在羊绒毯上飞快地穿梭,不一会儿,一朵栩栩如生的牡丹就出现在羊绒毯上——红色的花瓣,黄色的花蕊,绿色的叶子,仿佛能闻到花香。
“好!绣得真好!”商人纷纷赞叹,有人立刻说:“我订十匹!都绣上牡丹!”
另一个商人则说:“我要绣山水,送给我父亲当寿礼!”
短短一上午,就订出了三十匹苏绣羊绒毯,还有不少商人预约了下个月的货。苏绣师傅们也很高兴,说黑石镇的商人热情,比在江南做生意还开心。
九月中旬,野菊终于开花了。小院的前院,黄色、红色、白色的野菊竞相绽放,香气弥漫了整个院子。妞妞高兴得不得了,每天都坐在院子里,看着野菊,还邀请商栈的小伙伴来玩。
林越和李青瑶坐在葡萄架下,喝着茶,看着妞妞和小伙伴们在院子里追逐打闹,心里满是温暖。李青瑶轻声说:“现在商路稳定了,小院也盖好了,妞妞也开心,咱们的日子终于安稳了。”
林越点头,握住她的手:“是啊,以后咱们就在这里定居,看着黑石镇越来越繁华,看着妞妞慢慢长大,看着中原和西域的商路越来越通畅。”
远处的西域商栈,传来阵阵热闹的声音——又一批中原商队来了,带来了江南的丝绸和茶叶,也带来了各地的消息;沙驼部的商队也即将出发,带着苏绣羊绒毯和宝石,前往西域。
林越知道,属于黑石镇的繁华才刚刚开始,属于中原和西域的友谊,也会像小院里的野菊一样,年年绽放,永不凋零。而他和李青瑶、妞妞的故事,也会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继续书写下去,伴着商路的马蹄声,伴着野菊的香气,直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