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板路尽头的复道回廊已在晨光里舒展如带,何园园长便领着一位穿月白襦裙的导游迎上来,园长是个五十余岁的清瘦老者,对着程千烨躬身行礼:“太守大人,陈先生,已备妥向导,随时可入园。”
程千烨微微颔首:“这位是陈先生,首次来扬。”
导游福了福身,声音清润:“陈先生、太守大人,我是本次向导李玲玲,这边请。何园最特别的是这复道回廊,全长四百余米,是前朝园林中最长的廊式建筑。” 她引着两人踏上青石板,指尖指向头顶的廊道:“上层连通东西楼宇,下层环伺庭院,雨天行于其上,鞋袜不沾湿,您看这廊柱间距,特意留了三尺,既通风又避雨。”
“三尺?” 程高山凑到廊柱边比了比:“倒是比寻常柱子松快些。”
陈珏抬眼望去,青瓦覆顶的回廊如绸带绕着楼宇,廊壁的漏窗雕成冰裂纹,将墙外的芭蕉叶剪得支离破碎。李玲玲顺着陈珏的目光介绍道:“这漏窗原是何家小姐描样定的,说冰裂见光,像把日子过透了。”
李逸雅望着廊壁的冰裂纹漏窗,轻声问:“何家小姐描样时,是不是想着冰裂虽碎,却处处透光?”
陈珏抬眼望了望漏窗外的芭蕉,没接话。宫笃定在旁笑道:“李姑娘这话在理,碎而不堵,倒像日子里的坎,过得去就能见着亮。”
行至片石山房,一池碧水忽然铺展在眼前。园长上前一步,指着池北的假山:“陈先生请看,这是石涛大师亲手叠的山,主峰下有个半月洞,月升时月光穿洞入池,便是‘水中月’奇景。” 李玲玲俯身指着池底:“您看这青石板,拼接处用了榫卯,百年不松,水再急也冲不散缝。”
陈珏蹲下身,指尖轻触水面,涟漪荡开时,望见石缝里沉着几尾红鲤。程千烨道:“相传这鱼是道光年间就有的品种,何家后人特意留着的。”
陆明远盯着石缝里的红鲤,慢悠悠道:“鱼倒会找地方,专往石缝里钻,倒比人会躲清闲。”
程高山蹲下身拍了拍水面:“道光年间的鱼种?那可是老寿星了,比咱们辈分都大。” 引得众人低笑。
转到玉绣楼,李玲玲推开雕花木门:“楼上是园主起居处,窗棂是吴之璠的刻竹,您看这‘梅兰竹菊’,叶脉细得能透光。” 程千烨抬手轻叩窗沿:“当年刻这些窗,耗了三位匠人三年功夫,何家守园的老仆回忆说,夜里常听见刻刀磨石的声响。”
陈珏望着窗台上的青瓷笔洗,里面盛着半池清水,映着窗外的竹影。李玲玲道:“这是每日换的,取‘以水养窗’之意,让木框不燥裂。”
众人又参观了一番,虽说何园构造精密,不过陈珏之前看过了苏州的园林,再来看扬州的园林,却是没有最开始的惊艳了。离了何园,往个园去的路上,程千烨道:“个园以竹闻名,原是盐商黄至筠的私园,‘个’字取‘竹’字半边,透着些文人气。”
刚进园门,个园园长已候在竹影里,身边的导游穿了件豆绿交领汉服,裙摆绣着竹叶纹,与个园相得益彰。“太守大人,陈先生,我是向导夏鸥,个园里有二十余种竹,春山的斑竹、夏山的桂竹,都正是好看的时候。”
夏鸥引着两人沿竹径前行,两侧的湘妃竹竹竿带紫斑,叶片簌簌作响。“前面便是春山,用湖石堆的,您看这石形,像刚冒头的春笋,石缝里还嵌着新竹苗,是特意让它们‘借石生长’。”
“这斑看着像泪痕。” 李逸雅轻声道。
程高山摸了摸竹竿:“倒比光滑的竹子有看头,像带着故事似的。”
程千烨道:“长辈曾说这湖石是从太湖运的,当年船过长江,遇着风浪,沉了三船,剩下的才堆成这座山。”
夏山在园东侧,黄石堆叠的山峦如赭红火焰,夏鸥引着两人进了山洞口:“这里面能容十几人,三伏天坐着,比堂屋的冰盆还凉。您摸这石壁,总带着潮气,是石头自己‘吸暑气’。” 陈珏伸手触了触石壁,果然湿凉,程千烨道:“去年暑天,我曾来过这里会友,在这里饮茶,倒是别有一番风味。”
秋山的赭黄石峰沐在夕阳里,夏鸥指着山脚下的石径:“这路是顺着山势凿的,走起来得慢些,原是园主说‘秋日宜缓’。” 程千烨望着远处的民居屋顶:“站在山顶能看见东关街的幌子,黄至筠当年爱在这里看市井烟火,说‘不出园能知人间事’。”
陆明远望着远处东关街的幌子:“不出园能知人间事,倒比闷在园里自在。”
程千烨点头:“黄至筠是个通透人。”
最后到冬山,宣石堆的山峦白如积雪,风穿石洞呜呜作响。夏鸥道:“这石叫‘雪石’,阳光照着泛白光,山脚下埋了半截石笋,说是‘藏春’,等来年开春,看着像要冒出来似的。”
陈珏望着石笋顶端的嫩芽,程千烨道:“守园的老人说,黄至筠当年常来这里,对着石笋坐半晌,说‘冬天越冷,春天越急’。”
李逸雅望着石笋顶端的嫩芽:“冬天再冷,也藏着点春的念想呢。”
程高山摸了摸后脑勺:“‘冬天越冷,春天越急’,这话在理,就像憋着劲儿要长的笋。”
暮色漫上来时,众人走出个园,竹影在青石板上拉得很长。身后的陈立峰举着相机,镜头追着最后一缕晚霞,将竹梢挑着的光、众人的身影都收进取景框里。
“陈先生,我得到消息,明日扬州的世家,先要见一见先生。”欣赏着落日的余辉,程千烨在陈珏身旁轻声说道。
听到这话,陈珏心中一凛,两日来的轻松,在这一刻仿佛就像是一场幻梦,终究是要醒来的。
“明日,明日也好,左右是要来的。”陈珏喃喃道,程千烨也不再多言,只是站在陈珏身侧,两人一起看着天空之中渐渐西沉的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