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清道长引着陈珏落座主位,自己则在东侧首位坐下,其余道长按道观辈分依次入座,动作整齐,神情庄重,没有了白日里的随意,倒真有几分道家正规宴席的肃穆。
待众人坐定,玄清道长拿起酒壶,壶中并非酒水,而是观里自酿的青梅露,清冽甘醇,先给陈珏斟了一杯,再依次给其他道长斟上,每一个动作都慢而稳,透着仪式感。
“陈学统,尝尝这几道菜。” 玄清道长指着桌上的菜肴,一一介绍:“这道‘凉拌冷笋’,是今早从丈人峰的冷泉边采的,那里的笋常年浸在山泉里,脆嫩无渣,用麻油、醋拌了,最是清口;这道‘石耳炖豆腐’,石耳是从龙隐峡的岩壁上摘的,得等雨后初晴才能采到,炖上咱们观里的老豆腐,补而不腻,是道家常吃的养生菜;还有这盘‘茯苓糕’,用的是观后坡种的茯苓,磨成粉和上糯米粉蒸的,甜而不齁,能安神健脾。”
玄真道长补充道:“这些菜看着简单,却都是按道家‘顺应自然’的法子做的,笋采当季,耳摘适时,茯苓要等三年才收,不催长,不滥采,就像陈学统说的‘不违本心,不逆规律’,做菜和做学问,原是一个道理。”
陈珏夹了一筷子石耳炖豆腐,入口软嫩,带着淡淡的山野清香,确实与外面的菜肴不同。他笑着点头:“道长们有心了,这菜里藏着‘道法自然’的道理,吃着也觉得踏实。”
玄清道长闻言,眼中笑意更深,举起手中的青梅露:“陈学统,这杯薄露,我代表青城山道盟敬您。第一敬,贺您青城论道圆满,天民学体系大成,让天下人知‘心理’之重要;第二敬,谢您愿与道盟合作,让道家的医术养生能惠及万民,做些实事;第三敬,盼您今后在川蜀办学顺利,天民学能如青城山的古松,扎根深土,枝繁叶茂。”
众道长齐齐举杯,动作整齐划一,声音洪亮:“敬陈学统!”
陈珏也举起杯,与众人一碰,浅饮一口青梅露,清冽的甜味在舌尖散开:“多谢诸位道长。天民学能有今日,离不开各方的支持,也离不开百姓的期盼。今后与道盟合作,还望诸位道长多多指点,咱们一起把小学办好,把实事做实。”
宴席在庄重而不失温和的氛围中进行。酒过三巡,玄极道长放下杯子,目光扫过众人,缓缓开口:“陈学统,今日上午与您交谈,算得上是茅塞顿开,道盟要传扬道学,不是靠占多少地盘,收多少信徒,是靠做多少实事,帮多少百姓。您办小学,是帮百姓;我们教医术养生,也是帮百姓,既然目标一样的。”
玄清道长接过话头,语气郑重:“玄极说得是。青城山道盟下辖二十余座道观,弟子上千,在川蜀民间也有些声望。今后,道盟的资源,无论是道观旧舍、医书典籍,还是各地的道众联络点,只要天民学办学用得上,随时听调;道盟所属,只要天民学需要,无论是去小学授课,还是帮着协调地方事务,皆听派遣。我们这些老家伙,虽没什么大本事,却也愿跟着陈学统,在这川蜀大地上,为百姓做些实在事。”
这番话虽没明说 “以天民学派为主”,但话里的意思再清楚不过:道盟愿意将资源向天民学倾斜,愿意以陈珏的办学方向为核心,配合天民学的拓展。这是下午众道长在常道观议事的结果:他们或许不确定陈珏的路能走多远,但他们确定,跟着这个 “以百姓为根” 的年轻人,至少能在有生之年,做些比守着深山道观更有意义的事;至少在陈珏还在引领天民学的时候,道盟能借着这股 “势”,把道家的 “济世” 理念落到实处,而不是只写在《道经》里。
成就一番事业,最重要的就是跟对人,现如今,天民学派无疑就是大华最闪亮的超新星,向天民学派靠拢,无疑是一个最好的机会。
陈珏心里清楚,这便是道盟的表态与选择。
放下筷子,站起身,陈珏对着众人深深一揖:“诸位道长的心意,陈珏心领了。天民学不会辜负道盟的信任,也不会辜负百姓的期望。今后在川蜀办学,有劳诸位道长费心,咱们一起,让青城山的‘道’,天民学的‘理’,都落到实处,让孩子们有书读,有知识学,让百姓能安心过日子。”
玄清道长赶紧起身扶住陈珏:“陈学统不必多礼!您这一揖,我们可受不起。您是在做圣人做的事,我们只是跟着搭把手,该是我们谢您才对!”
夜色渐深,老君阁外的月光越发清亮,透过雕窗洒在桌上,给菜肴镀上一层银辉。众道长与陈珏谈得越发投机,从道家的养生术聊到天民小学的课程安排,从川蜀的民风民情聊到今后的办学规划,偶尔有人提起《道经》里的句子,陈珏也能结合 “致良知” 的理念,谈出几分新的见解,引得众道长频频点头。
玄虚道长望着窗外的月色,感慨道:“以前总觉得‘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是虚话,今日才知,虚的不是话,是说这话的人。陈学统,您就是那个能把虚话做实事的人。”
陈珏笑了笑,连连谦逊,做圣人的事情,这种事情哪里敢认?只是举起杯,再次与众人碰杯。
道盟的表态,意味着天民学在川蜀的根基又深了一层,有了官府的支持,有了世家的倒向,再有了道盟的助力,天民小学的拓展,定会少很多阻碍。
菜过五味,宴席的氛围越发融洽。
夜深时,玄极道长忽然起身,对陈珏笑说:“陈学统,方才的青梅露只是开胃,观里还有一坛压箱底的‘洞天乳酒’,是用青城山的石乳泉水和山中野果酿的,埋在老君阁后的银杏树下快十年了,平时除了重大法会,从不轻易示人,今日特意取来,请您尝尝。”
说着,便有小道童捧着一个黑陶酒坛进来,坛口封着红布,揭开时,一股清醇中带着果香的酒香瞬间弥漫开来。玄清道长亲自斟了一杯,酒液呈浅琥珀色,透着莹润的光:“这酒性温,不伤脾胃,是青城山独有的佳酿,您尝尝。”
陈珏接过酒杯,浅酌一口,醇厚的果香与清冽的泉香在舌尖交织,回味悠长。他笑着点头:“果然是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