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改革搞得风生水起,凌哲又把主意打到了医疗卫生领域。原因无他,上次他因为喝了生水闹肚子,在茅厕里蹲得双腿发麻时,就发誓要改变大秦人民的饮水习惯。
“必须推广喝开水!”凌哲捏着鼻子从茅房出来,斩钉截铁地说,“这是预防疾病的第一道防线!”
他记得手机里存过一份“古代公共卫生简史”,提到喝开水能有效减少寄生虫和细菌感染。趁着某次给嬴政“汇报工作”时蹭了点“龙气”,手机电量恢复到百分之十,他赶紧偷瞄了一眼,确认了“煮沸消毒”这个关键词。
说干就干!凌哲首先在《大秦日报》上连发三篇头版文章:
《惊!生水竟是百病之源?》
《太医令不愿透露的长寿秘诀:每天三杯开水》
《跟随凌总规划师,一起做“喝开水”的弄潮儿!》
文章里,他把喝开水的好处吹得天花乱坠:延年益寿、美容养颜、强身健体,甚至暗示还能增强某方面能力(这是跟街头卖假药的学的)。
文章一出,咸阳舆论哗然。老百姓将信将疑,而太医院的太医令们则暴跳如雷——这凌哲分明是在抢他们饭碗!
太医令王大人亲自找到凌哲理论:“凌总规划师,饮水之事,自有医理。岂是你说喝开水就喝开水的?”
凌哲早就准备好了一套说辞,指着太医院院子里晒着的药材:“王大人,您这些药材,不少需要炮制吧?有的要煮,有的要炒,为何?”
“自然是为了去除毒性,激发药性!”
“着啊!”凌哲一拍大腿,“这生水就好比生药材,里面说不定也有看不见的‘小毒虫’! 煮开,就是给它‘炮制’一下,去毒存益! 这叫‘水法炮制’! 是药三分毒,这生水,说不定也有零点一分毒呢!”
王太医被这套“水法炮制”的理论绕得有点晕,一时不知如何反驳。
理论宣传到位了,凌哲开始搞实践。他先是说服嬴政,以“保障官员健康,提升工作效率”为由,在各大衙门推行“公务饮水处”,配备专门烧水的大锅和陶罐,强制要求官员喝开水。
官员们怨声载道:
“这开水烫嘴,不如井水凉快!”
“整天喝这没味的水,嘴里淡出个鸟来!”
凌哲立刻推出“开水伴侣”——晒干的姜片、枣干,美其名曰“养生茶饮”,才算勉强平息了众怒。
在民间推广就更难了。老百姓觉得烧水费柴火,而且“祖宗八辈都这么喝,也没见咋地”。
凌哲便使出了绝招——搞活动!他在咸阳最热闹的市集搭起台子,举办“喝开水知识竞赛”。答对问题就奖励一块红糖(当时算是稀罕物),或者一张“开水优惠券”(凭券可在指定水铺免费打一壶开水)。
他还编了顺口溜,让卖报郎们沿街叫卖:
“多喝开水身体好,疾病见了绕道跑!”
“早晨一杯通肠道,晚上一杯睡眠好!”
“要想活得比彭祖老,开水一天不能少!”(彭祖是传说中活了八百岁的人)
最绝的是,凌哲还搞了个“开水形象大使”选拔。找了些精神矍铄的老头老太太,让他们现身说法,说自己坚持喝开水“腰不酸了腿不疼了,一口气上五楼不费劲”。
李斯看着凌哲上蹿下跳,又把“喝开水”搞成了全民运动,气得在府里直跺脚:“哗众取宠!蛊惑人心!” 他指使手下人也写文章反驳,说“开水伤元气,凉水生精神”,可惜文章写得文绉绉的,老百姓根本看不懂,传播效果远不如凌哲的顺口溜。
这场“开水运动”的高潮,是凌哲策划的“千人同饮开水破纪录”活动。他在咸阳宫前广场摆了上千个陶碗,倒满开水,组织百姓和官员一起饮用,还请嬴政亲自到场,喝了第一碗。
嬴政端着那碗白开水,表情复杂。他本不想参与这种儿戏,但架不住凌哲天天在耳边念叨“陛下带头,百姓效仿,功在千秋”,只好勉强抿了一口。
凌哲立刻让《大秦日报》记者拍下这个镜头,第二天头版头条就是嬴政端着碗的画像,配文:《陛下与民同饮,共筑健康大秦!》
有了皇帝“代言”,“喝开水运动”算是彻底推行开了。虽然不能完全杜绝喝生水,但至少让不少人养成了烧水喝的习惯。
太医院王太医后来偷偷研究发现,坚持喝开水的人,确实拉肚子的少了。他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归结为:“莫非这凌哲,真懂些歪门邪道的医理?”
凌哲则得意洋洋地在自己的小本本上记下一笔:“公共卫生首战告捷!下一步,该推广‘饭前便后要洗手’了!”
而李斯,已经默默地把“推广邪说,蛊惑君心”这条罪状,加在了他准备弹劾凌哲的奏章上。他感觉自己的弹劾奏章,快要写成一部《凌哲作死大全》了。
这场由凌哲发起的“喝开水”运动,就在朝堂的非议和民间的将信将疑中,慢慢地改变着大秦百姓的生活习惯。而我们的凌大规划师,已经把手洗运动的标语都想好了:“勤洗手,病菌走,健康和你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