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着《大秦日报》步入正轨,凌哲又把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农业。毕竟,吃饱饭才是硬道理,也是他刷嬴政好感度的不二法门。
他想起手机里似乎存过几张古代农具的图解,趁着某次“龙气充电”后电量恢复到百分之八,赶紧偷偷翻出来瞅了一眼。这一看,就瞄上了比直辕犁更省力的曲辕犁。
“就它了!”凌哲一拍大腿,“这玩意儿一看就比现在用的破犁高级!”
说干就干!他找来几个老木匠,凭着模糊的记忆和灵魂画手的草图,开始捣鼓曲辕犁。折腾了几天,造出来的玩意儿歪歪扭扭,一拉就散架,被老木匠吐槽:“大人,您这犁耕地不行,碰瓷儿倒是好手。”
凌哲不服气,又掏出手机想仔细看看结构,结果电量告急,屏幕闪烁了几下,只来得及看清一个“转弯灵活”的关键词,就又黑了。
“破手机!”凌哲骂骂咧咧,但“转弯灵活”四个字给了他灵感。他让木匠把辕木弄弯,调整了犁箭的角度,折腾了好几版,终于造出个勉强能用的。
东西造好了,怎么推广?凌哲眼珠一转,决定搞个新品发布会!
他在咸阳城外的皇家庄园,划了块地,搭了个台子,挂上横幅:“大秦首届新型农具观摩暨曲辕犁发布会”。还给受邀前来观摩的官员和附近老农发了“邀请函”(其实就是盖了章的糙纸)。
发布会当天,凌哲穿着自己设计的“工装”(依旧是混搭风),站在台上,拿着个铁皮喇叭,学着手机里看过的发布会大佬的派头:
“各位老铁!家人们!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只为一件事—— 改变大秦农业的未来!”
“你们是否还在为耕牛累到口吐白沫而烦恼? 是否还在为犁地又慢又费劲而崩溃? 今天! 这一切都将成为历史!”
“下面,有请我们今天的主角—— 大秦牌省力曲辕犁! 闪亮登场!”
两个兵丁抬着那架略显粗糙的曲辕犁走上台。底下老农们伸长了脖子,议论纷纷:“这犁咋长这熊样?”“弯弯曲曲的,能好用?”
凌哲开始现场演示。他亲自下地(做做样子),扶着曲辕犁,让一头明显不太情愿的老牛拉着。
“老铁们看好了! 转弯! 看这灵活性! 掉头! 看这便捷性! 深度耕作! 看这……”
他还没“看这”完,那老牛大概是被他吵烦了,猛地一发力,凌哲没扶稳,连人带犁被拽了个狗吃屎,啃了一嘴泥。
“噗——”台下爆发出一阵哄笑。连陪同而来的蒙恬都忍不住别过脸去肩膀耸动。
凌哲灰头土脸地爬起来,吐掉嘴里的泥,面不改色地继续忽悠:“看见没? 连牛都激动了! 这说明我们的产品动力澎湃! 刚才只是一个小小的…… 安全测试! 对,测试一下紧急制动情况下,使用者的应急反应!”
他强行挽尊,让熟练的老农上来操作。那老农将信将疑地扶犁一试,果然发现转弯省力,入土也深,不由得啧啧称奇:“嘿!这玩意儿……还真有点门道!”
凌哲立刻来了精神:“那必须的! 咱们这曲辕犁,采用了 人体工学设计 和 流体力学原理 ,那家伙,谁用谁知道! 用过的人都说好! 现在现场订购,还送 独家堆肥技术手册 ! 机会难得,先到先得!”
他这番夹杂着东北话和黑话的推销,把老农们唬得一愣一愣的,还真有几个人当场表示想试试。
蒙恬看着那犁确实比旧式的好用,也动了心:“凌兄弟,这犁……能给军中屯田处先配发一批不?”
“好说好说!”凌哲拍着胸脯,“蒙将军开口,必须安排! 给你内部员工价!”
李斯派来盯梢的人,看着凌哲又在搞“奇技淫巧”,还引得蒙恬支持,赶紧回去汇报。李斯闻言,只是冷哼一声:“雕虫小技,难登大雅之堂。”
然而,随着曲辕犁在部分地区的试用,其省力、高效的特点逐渐显现,确实提升了耕作效率。凌哲“神农下凡”的名声,也开始在老农中间悄悄流传。
凌哲听到这个称呼,难得“谦虚”了一下,对着《大秦日报》的记者(他手下编辑兼职)说:“我只是知识的搬运工。 要谢,就谢劳动人民的智慧!”(其实心里美滋滋:这回总算搞了个靠谱的!)
首战告捷,凌哲信心爆棚,立刻将目光投向了下一个项目——堆肥。他仿佛已经看到,自己左手曲辕犁,右手肥料袋,站在大秦农业之巅的场景了!
而这农业改革的背后,总少不了李斯丞相那双幽怨的眼睛,和他那“此子不除,朝堂难安”的执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