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二季稻种植指南对钟鹏举来说并不是难事。
他在那个世界就是来自于可以二季稻种植的地方,他从大学毕业以后才完全不用沾田水,再加上他也是读过生物技术的研究生的,主要的研究方向就是遗传育种。
第一百三十二日
又经过两天深入民间。
钟鹏举又颁布一条新政策。
设立举子仓、举子田:创立举子仓(库),为贫穷养不起孩子的家庭提供粮食。官府将州县没官田产免行出鬻,官收其课,用作资助民间举子的费用。把户绝、冒占等田作为举子田(产),地租收入存入举子仓作举子之费。
钟鹏举最近颁布的新政策都是体察民间疾苦的结果。作为一个穿越者,钟鹏举心情一点都不轻松,“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谈何容易!
钟鹏举除了把重点放在粮食生产上外,主要精力还放在手工业上,特别是陶瓷、造船、纺织、冶炼和盐业上,把这些扶持成为洪州的支持产业,未来的纳税大户。
钟鹏举取消废除丁口税,即“人头税”,除了鼓励生育和减轻百姓负担外,还有一个目的:
从“人头税”转向“财产税”。废除丁口税的政权,钟鹏举计划以后将税收重心转向土地、商业和手工业。
例如按实际“田亩”征收地税,对盐、铁、茶叶等按销量(营业额)征收营业税或类似于那个世界的增值税,对商业征收“市税”。
这种调整使税收更依赖实际经济产出,而非难以统计的人口数量,既增加了财政收入稳定性,也减少了基层官吏因征丁口税而产生的腐败和扰民现象。
可以实现财政与经济的良性循环:以土地和资产为税基,促使政权重视农田开垦、水利建设和商业发展。例如钟鹏举现在修建水利道路桥梁、治理大江大河大湖,发展贸易,均需稳定的财政支持,而合理的税收结构为其提供了保障,形成“轻税—经济发展—财政充实”的正向循环。
现时各种开支主要都是由钟鹏举从“私人”金库投资,加上投入的银行资本金,他总共投入了四十万两白银(相当于南北方一些小国一年甚至几年的财政收入)。但这种模式难以为继,以后还是要靠税收,先低税,甚至减免税,先促进经济发展,再通过税收收入的增加,达到财政充实,再增加投入发展经济,实现经济的高速可持续增长,实现良性循环。
北方政权因战乱频繁,更依赖丁口税等简单粗暴的敛财方式,导致民生凋敝。
钟鹏举认为南方政权(尤其是吴越、闽、汉等)则通过减轻丁口税、发展生产,形成了“保境安民”的治理模式,成为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推动力。
钟鹏举在自己管治范围内干脆直接取消“人头税”。
这可能是南北政权的政策分野。
取消人头税钟鹏举认为有利于门阀与平民的赋税公平性。
现实的门阀自魏晋以来虽然经过五六百年分裂和战乱的频繁打击,门阀士族仍通过隐匿人口、控制“部曲”(依附农民)逃避丁口税,而平民却承担重负。
废除丁口税、按资产征税的政策,使士族无法再利用人口控制来逃税,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经济特权,推动社会向“平民化”转型。
废除丁口税可以有利于自耕农经济的巩固。无地农民税负减轻后,更有机会通过垦荒成为自耕农,土地私有化程度提高,促进了中小地主和自耕农阶层的壮大。
钟鹏举新政里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每开垦一亩荒地,奖励一千文钱,免十年税收;每开垦一亩荒地,官府奖励一套由钟鹏举工场生产的耕种和灌溉农具;农民开垦的新荒地,十年内不准买卖,也不能因为债务问题没收抵债。
官府开垦的荒地按人口数分配给当地百姓,免税五年。钟鹏举规定这些新分配的土地不准自由买卖。
从钟鹏举农具厂购买耕作农具及灌溉水车的,免首期,提供低息贷款,每月等额还本付息。充分利用他自己发明的水车,保证老百姓的的每块水田都得到有效的灌溉。
钟鹏举上述奖励垦荒的措施一出台,马上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每个县都涌现出一大批自耕农。再加上废除丁口税,这对自耕农经济的巩固起了非常之大的作用。
通过微服私访,钟鹏举深切感受到了广大老百姓对自己的爱戴和拥护。这让他自穿越以来第一次为自己感到自豪。
钟鹏举废除丁口税的举措,是乱世中试图突破旧有税制弊端、适应社会经济变化的探索。
它体现了从“人身控制”向“财产税”的税制进化,客观上将会推动人口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公平,成为税制转型的重要环节。
尽管他这一改革在分裂政权中未能全面普及,但其理念和实践会为为后世王朝的赋税制度提供了宝贵借鉴,加速了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社会结构的演变。
钟鹏举深入洪州管辖的南昌、吴皋、建昌、新吴、武宁、分宁、高安7个县的民间乡村发现现时的婴儿夭折率很高,作为一个医师,钟鹏举有点痛心疾首。
武宁一户佃农,10年间生育8胎,最终仅2个孩子存活;高安一带,妇人平均生育5到7胎,但活过15岁的不超过2人。
钟鹏举经过调研认为婴儿夭折率很高的原因比较复杂:
战争频繁:政权更迭频繁,战乱不断。政权纷争,百姓流离失所,为躲避战乱常四处逃亡,无法给婴儿提供稳定生活环境与充足照顾,很多婴儿在颠沛流离中夭折。
赋税沉重:不少政权为维持统治和战争开支,对百姓征收重税。如按丁口征税,使贫困家庭养育孩子成本大增,为减轻负担,一些家庭不得不放弃抚养婴儿,导致婴儿夭折。
灾害频发:这一时期自然灾害种类繁多,洪水、干旱、地震、瘟疫等频繁发生。这些灾害冲毁农田和村庄,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百姓连自身温饱都难以解决,更无力抚养孩子,婴儿因营养不良和疾病侵袭而夭折的情况极为普遍。
医疗落后:当时医疗卫生条件差,缺乏有效的医疗手段和药物。面对肺炎、痢疾、天花等常见疾病,人们往往束手无策,婴儿抵抗力弱,更易感染疾病且难以治愈,从而导致夭折。
钟鹏举出于一个医师的职业敏感性,早在最初的新政里就颁布了对于新生儿每丁每年给以一贯的抚养金、新生儿享受免费医疗、通过三农商社免费提供禽畜种苗给农户散养为军民提供优质肉食、每个县成立扶助会救助贫困家庭免费提供种子农具教育和医疗等、每个县兴办一百家医馆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等等举措。
钟鹏举计划回到医疗中心着重准备针对肺炎、痢疾、天花等常见疾病的药物开发。
另外钟鹏举为此再颁布一条新政策。
对州县乡村五等、坊郭七等以下贫乏之家,生男生女不能养赡者,每人支免役宽剩钱四千文。贫乏之家生子,许经所属具陈,州县长官验实后,每生一子,再加给常平米一硕、钱一贯助其养育。
钟鹏举最近补充颁布的七条新政,条条直击老百姓的关切和艰难困顿之处。万民为之沸腾,后来不少州县老百姓到州衙送上“万民幡”和“德政伞”并要求见一见钟鹏举送些农产品什么的,但州府人员都以节帅不在为由婉拒。此是后话,暂且不表。
钟鹏举就双季稻种植征求广大官吏士绅和普通老百姓的意见,普遍反应正面,认为每年可以增收三分之二的粮食这是天大的喜事。
他们认为现时的水利设施有保障。
良好的水利设施是双季稻种植的重要保障。
湖州、江州和饶州等地区河网稠密,湖港众多,有着丰富的水资源。
随着先进的鹏举犁(曲辕犁)、筒车在彭蠡湖(鄱阳湖)流域的普遍使用,水稻栽培技术及生产率进一步提高。加上钟鹏举官方重视水利设施的修建和维护,这为双季稻的种植提供了必要的灌溉条件
不过,现时种植双季稻可能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劳动力需求大、对土壤肥力要求高以及自然灾害风险等。但总体而言,从气候、技术和水利等方面来看,本地具备种植两季水稻的适宜条件。
第一百三十八日
钟鹏举一行数个人经水路秘密回到钟家村,召开军事会议,就秘密偷袭荆南做出部署。
一路上钟鹏举思考一个问题:假如他是死士组织在他自己隐匿行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情况下如何下手,他们也已知道自己加强了戒备和身边的防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