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阿东和阿坤饶有兴趣地走进来,阿东一脸戏谑地说:“阿涵,你可真是有福气啊,这么漂亮的一个师姐,不但在店里是顶梁柱,担任雕刻师,还手把手教你雕刻技术,帮你打理店铺,感觉连生活都要管上了。
师姐,你也关心关心我们吧。”
林海螺白了他一眼,笑骂道:“油腻大叔,自己去找阿姨关心去。”
引得阿坤在一旁哈哈大笑。
阿东就你这样子,怎能和英俊潇洒的阿涵比。”
说完还故作嫌弃地瞥了阿东一眼。
“好了好了,不说这些了。”
阿东话锋一转,“阿涵,过两天屏东有一个地下古玩拍卖会。
我看你这店虽然叫书雅居珠宝古玩店,可实际上徒有虚名,只有原石和翡翠摆件,古玩一件都没。”
吴书涵一听,顿时来了兴趣,连忙问道:“这拍卖会叫什么?
靠谱吗?”
阿东拍着胸脯保证:“放心吧阿涵,这拍卖会在圈内挺有名的,不少行家都知道。
要是你有兴趣的话,过两天我就带你去。
说不定能淘到几件宝贝,丰富一下咱店里的品类。”
吴书涵思索片刻,点头道:“好啊,阿东,那就麻烦你了。”
一旁的杜菲菲和林海螺听闻,也表示想一同前去。
杜菲菲说:“这种地下拍卖会我还没参加过呢,感觉挺新奇,一起去凑凑热闹。”
林海螺也附和道:“是啊,说不定能找到一些灵感,对雕刻也有帮助。”
不久,阿东、阿坤、吴书涵、杜菲菲、林海螺五人乘车来到海边一栋豪华庄园。
庄园门口的安保非常严格,没有邀请函谁也进不去。
阿东等人亮明邀请函后,顺利进入庄园。
走进房间,里面灯火通明,大约有两三百人。
众人的目光都望向主席台,此时古玩地下拍卖会还没开始,人们正三三两两地交谈着,气氛热烈又带着些许神秘。
吴书涵打量着周围的人,只见他们穿着各异,但大多气质不凡,一看就是对古玩有浓厚兴趣或者从事相关行业的人。
他心中不禁期待起来,不知道在这场拍卖会上,自己能否有所收获。
就在这时,一位身着西装的主持人走上主席台,清了清嗓子,说道:“各位来宾,欢迎大家来到本次地下古玩拍卖会。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开启这场精彩的古玩之旅。
首先,为大家展示今天的第一件拍品……”随着主持人的声音落下,一位工作人员端着一个托盘走上台,托盘上盖着一块红色绒布,台下众人纷纷伸长脖子,好奇地想要看看第一件拍品究竟是什么。
吴书涵也有些好奇,与林海螺、杜菲菲一同紧盯着主席台。
主持人缓缓扯下红色绒布,一件精美陶瓷出现在众人眼前。
这时,吴书涵脑海里突然出现一行字:嘉靖、万历时期(1522 - 1620年)青花蓝中泛紫,发色艳丽浓重,瓷碗价值120万。
“各位,这是万历时期青花瓷碗,起拍价30万,一次竞价不低于1万。”
主持人高声说道。
“32万!”
一位戴金丝眼镜的中年人首先竞价,他目光专注地盯着那只青花瓷碗,似乎志在必得。
“35万!”
一位穿着唐装的老者不甘示弱,紧接着加价,眼神中透露出对这件古玩的喜爱。
吴书涵心中一动,根据脑海中出现的信息,这件青花瓷碗价值120万,目前的价格还远低于其实际价值。
他看了看身旁的杜菲菲和林海螺,两人也正紧张地关注着竞价情况。
“40万!”
又有人出价,声音从人群后方传来。
吴书涵顺着声音望去,只见一个年轻人举着号牌,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
“45万!”
戴金丝眼镜的中年人再次加价,额头上微微沁出了汗珠,看得出他对这件拍品的渴望。
“50万!”
吴书涵果断出价,众人的目光瞬间投向他。
林海螺有些担忧地看了他一眼,轻声说道:“师弟,价格可不低了,你确定要继续?”
吴书涵微微点头,示意师姐放心。
他心中有自己的判断,这件青花瓷碗如果真如脑海中所显示的那样,那绝对是物超所值。
“51万!”
唐装老者再次加价,眼神中闪过一丝狡黠,似乎在试探吴书涵的决心。
“60万!”
吴书涵毫不犹豫地再次出价,他的声音坚定有力,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场下众人开始交头接耳,对吴书涵的出价议论纷纷。
有人觉得他出价过高,有些冒险;也有人认为他或许有十足的把握,这件青花瓷碗背后可能有不为人知的价值。
戴金丝眼镜的中年人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放下了号牌,放弃了竞价。
唐装老者看了看吴书涵,也无奈地摇了摇头,不再加价。
“60万一次!”
主持人高声喊道,“60万两次!”
他的目光扫过全场,希望能有人再次出价。
“60万三次!”
随着主持人手中的锤子重重落下,“成交!
这件万历时期青花瓷碗归这位先生所有!”
吴书涵长舒一口气,成功拍下这件青花瓷碗,他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杜菲菲和林海螺也纷纷向他表示祝贺。
“师弟,你可真有魄力!”
林海螺笑着说道。
“希望这真的是一件宝贝,能为书雅居增添光彩。”
吴书涵说道。
阿东和阿坤也凑过来,阿东一脸关切地问:“阿涵,这玩意儿价值不值哟?”
吴书涵自信地笑了笑,说道:“这个青花瓷碗60万不算低,但也不算高,至少买下它我不会亏。”
此时,台上主持人高声叫到:“各位请看,这是一件战国时期的藏品!”
众人寻声望去,只见工作人员的托盘上,一件透雕蟠螭纹铜镜静静躺着。
战国时期青铜镜的典型代表,它采用双层透雕工艺,镜面与镜背分铸后嵌合,镂空花纹繁缛细腻,这种工艺在战国时期青铜镜中较为罕见,充分反映了当时高超的铸造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