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心已下,平安县这台战争机器开始全速运转。在杜明远的坐镇指挥和钱多多“破天荒”的大方拨款下,全县百姓同仇敌忾,爆发出惊人的力量。青壮男子轮流上墙,加固垛口,设置滚木礌石;妇孺老弱则负责搬运物资、烧水做饭。李火火吊着一只胳膊,在城墙上奔走呼喝,指挥乡勇演练防守;红姑则带着几个最可靠的助手,秘密准备着狼烟事宜。
黑风岭上的匪帮,果然如探子所报,因为分赃不均和内讧,进攻时间推迟了。这为平安县赢得了宝贵的准备时间。城墙得到了显着加固,守城器械也准备了不少,但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每个人心里都清楚,真正的希望,在于外援。
第四日清晨,朝阳刚刚跃出地平线,将黑风岭的轮廓染上一抹血色。派出的斥候飞马回报:岭上匪众已开始大规模集结,预计午时前后便会下山,直奔县城而来!
时机到了!
杜明远站在城头,望向红姑。红姑点了点头,转身带着两人,迅速赶往县城后方最高的一座小山头——那里有一座废弃多年的烽火台。
烽火台残破不堪,但基座尚存。红姑让人清理出平台,堆上早已准备好的、混合了特殊油脂和狼粪的烟料。她站在台顶,眺望远方隐约可见的、属于邻县地界的山峦,深吸一口气,用火折子点燃了烟料。
一股浓密的、略呈青黑色的狼烟,笔直地升腾而起,冲上清晨的天空!这狼烟,并非持续不断,而是有着独特的节奏:燃三股浓烟,稍歇片刻,再燃两股浓烟,然后彻底熄灭。
三长两短!
这正是当年八县乡勇约定的最高等级求援信号——意为“县城危在旦夕,亟需百里驰援”!
狼烟升起,在晴朗的天空中格外醒目。平安县城墙上,所有守军都屏息凝神,翘首以盼,心中默默祈祷。杜明远紧握拳头,指甲深深掐入掌心。钱多多不停擦着冷汗,嘴里念念有词。李火火瞪大眼睛,恨不得能看穿百里之外。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远方没有任何动静。山风呼啸,吹得人心头发凉。难道……规矩真的失效了?邻县的人忘了?还是他们不愿意来惹这麻烦?
就在失望的情绪开始蔓延,匪帮的先头人马已经出现在地平线上时,忽然,一名眼尖的乡勇指着东南方向,激动地大喊:“烟!那边也起烟了!”
众人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极远处一座山头上,一股同样的狼烟也升腾而起!同样是三长两短的节奏!那是青山县的方向!
紧接着,东北方向,另一座山头上,也升起了回应狼烟!是玉山县!
然后,更远处,又有两处狼烟相继升起!
五处狼烟!五个邻县给出了回应!
他们看到了平安县的求援信号!他们记得这古老的盟约!援兵,正在路上!
城墙上顿时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士气大振!
杜明远长长舒了一口气,眼眶有些湿润。民心可用,盟约未绝!他立刻下令:“全军戒备!死守待援!”
然而,站在烽火台下的红姑,在最初的欣慰之后,眉头却微微蹙起。她仔细回忆着刚才看到的五处狼烟,尤其是最先响应的青山县和玉山县的狼烟……那烟料的颜色,那升腾的速度,尤其是那“三长两短”的间隔节奏,似乎……与她记忆中几十年前老辈人传授的,有极其细微的差别?更像是一种……模仿?或者说,是另一种她隐约觉得有些熟悉的、江湖上某些山寨之间用来快速联络的暗号方式?
这个念头一闪而过,让她心中掠过一丝不安。但大敌当前,不容她多想。当务之急,是守住县城,等到援兵到来。
狼烟已点,援兵在望。
但红姑心中那丝隐隐的不安,从何而来?
这回应狼烟的,究竟是守望相助的乡勇,还是……另有所图的豺狼?
平安县的命运,依然吉凶未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