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宁宫那场看似波澜不惊的觐见,其影响却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漾开的涟漪久久未散。太后那句“懂得感恩,知道分寸”的评价,以及随后赏下的一对赤金镶宝石手镯并几匹内造宫缎,经由宫廷渠道传出,瞬间为沈清弦本就显赫的名声更添了一层难以言喻的光环。能在太后面前留下好印象,并得其亲口赞许与赏赐,这在等级森严的京城,其分量远超贤妃娘娘之前的任何一次赏识。
一时间,前往玲珑阁旗下铺面道贺、攀交的权贵愈发多了起来,甚至连一些往日并不热衷香药、却极重“清誉”与“体统”的老派勋贵府邸,也遣人送来了帖子,言语间多了几分郑重。宋怀瑾主持的人事司门前,几乎门庭若市。
然而,身处漩涡中心的沈清弦,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冷静,甚至可以说是警惕。太后看似温和的询问与那句意有所指的评语,如同悬在头顶的丝线,提醒着她天威难测,圣心莫测。那份赏赐,是荣耀,更是无形的枷锁。
她并未因此志得意满,反而更加约束手下之人,行事愈发低调谨慎。对于各方涌来的道贺与邀约,她皆以恭谨谦逊的态度应对,却并不轻易赴约,更不轻易承诺什么,只将玲珑阁的定位牢牢锁定在“精于技艺、安分守己”的商户之上。
同时,她加紧了与白玉谷那边的联系。石猛返回黑水村后,很快便组织起了第一批符合要求的药材,由韩管事派去的可靠伙计接手,顺利运抵京城。这批药材品质上乘,种类也比预想的更为丰富,除了玉板茯苓,还有几种制作安神香、活血散常用的山野珍品。沈清弦亲自验看过,心中大定,立刻让研配司将其纳入原料体系,并开始着手基于这些新原料开发更具特色的香药产品。这条稳定的原料渠道,无疑为玲珑阁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市场波动或竞争对手的原料封锁,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江南方面,海氏商行再次传来好消息,杭州分号的选址也已确定,正在紧张筹备中。海老板信中难掩兴奋,称玲珑阁的名声在江南士林与闺阁中已是如雷贯耳,甚至有不少文人雅士主动为玲珑阁的香药题诗作画,无形中又抬高了身价。沈清弦回信表示欣慰,但依旧不忘提醒海老板务必注重品质,维系好与曹夫人等关键人物的关系,根基稳方能枝叶茂。
内外局面似乎一片大好,但沈清弦心头那根关于玄铁令牌的弦,却始终未曾放松。韩管事暗中寻访了数位消息灵通的江湖中间人,花费不菲,却依旧未能探得那“影”字令牌的丝毫线索。它仿佛从未存在于这世间,又或者,知晓它存在的,是另一个沈清弦目前根本无法触及的层面。
这日,她正在书房审阅杭州分号的筹备细则,顺才悄无声息地进来,递上一张看似普通的拜帖。帖子上没有署名,只画着一株形态奇特的幽兰,旁边用极其古拙的笔法写着一个“兰”字。
又是这种神秘的方式!沈清弦心中一动,立刻想起了听雨轩的那位妇人。这风格与之前如出一辙!
“送帖之人呢?”她问道。
“是个小乞儿,说是有人给了几个铜钱让他送来的,并未见到正主。”顺才回道。
沈清弦沉吟片刻,对顺才道:“知道了,你下去吧。”
她拿起那张拜帖,指尖拂过那株幽兰。对方再次找上门来,而且是在她刚刚经历过太后召见、风头正劲之时,其意何为?是友是敌?
她思索良久,最终将拜帖收入一个带锁的匣中,与那枚玄铁令牌放在一处。目前局势不明,玲珑阁又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她不愿节外生枝。无论这“兰”字代表的是何方神圣,在对方没有进一步明确表示之前,她决定以静制动,暂且观望。
就在她决定按兵不动之际,一个来自漕帮王香主的消息,却让她不得不再次提高了警惕。王香主派人传来口信,说近日京中暗地里有些不太平,似乎有几股陌生的势力在悄然活动,行事诡秘,目标不明,让沈清弦近期务必多加小心,尤其是货物运输与人员往来。
陌生的势力?沈清弦立刻联想到了那枚令牌和这神秘的“兰”字拜帖。难道,这京城之中,除了明面上的权贵争斗,还有她所不知晓的暗流在涌动?而这些暗流,是否已经开始波及到她?
她感到一张更大的网,似乎正在缓缓收紧。太后的关注,神秘势力的接触,漕帮的警告……种种迹象表明,她与玲珑阁,已然置身于一个更加复杂、也更加危险的棋局之中。
余音绕梁,危机暗藏。沈清弦走到窗前,望着暮色四合的天空,眼神凝重。她知道,之前的商战风波、宫闱暗算,或许都只是开胃小菜。真正的考验,恐怕才刚刚开始。但她已无路可退,唯有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凭借日益增长的智慧与力量,在这诡谲的迷局中,寻得一条生路,乃至……破局之道。她轻轻握紧了拳,夜色在她眼中沉淀出坚定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