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轻笑一声,“怎么了?不装了?”
四圣及被迫参与的通天,为了保住门下核心弟子,竟不惜同时祭出了各自的成道至宝与看家灵宝,与女娲形成了对峙之势!
虽然女娲是混元七重天,但他们四圣联手,加之至宝威能,也绝非易与之辈!
“哼!”女娲娘娘冷哼一声,绝美的容颜上覆盖着一层寒霜,“怎么?方才还在大义灭亲,此刻便要包庇罪徒?尔等莫非以为,凭借人多势众,便能颠倒是非?”
话音未落,她周身那混元大罗金仙七重天的磅礴气息再无保留,悍然爆发!
七彩造化神光与混沌毁灭之气交织,在她身后显化出山河社稷图的虚影,万里江山蕴含无尽世界之力。
红绣球滴溜溜旋转,姻缘红线却散发着足以勒断因果、湮灭神魂的恐怖气机!
整个南瞻部洲的天空都在这股气息下颤抖,万道哀鸣!
眼看一场波及整个洪荒、自龙汉初劫以来都未曾有过的圣人间的大混战就要爆发!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
“唉……”
一声仿佛源自洪荒开辟之初、蕴含着无尽道韵与威严的叹息,突兀地在所有生灵的心底响起。
紧接着,紫气东来三万里,祥瑞之气弥漫诸天!
一道模糊的身影,无声无息地出现在了双方对峙的中央。他仿佛亘古便存在于那里,与整个洪荒天道融为一体。
正是天道道祖,诸圣之师——鸿钧!
鸿钧道祖目光平静地扫过双方,缓缓开口,声音淡漠而高远:
“紫霄宫中曾有言,圣人不得在洪荒轻易出手,以免生灵涂炭,损坏天地。尔等皆为圣人之躯,乃至混元大罗金仙,今日汇聚于此,兵戈相向,所为何来?暂且罢手,各归道场,静颂黄庭。”
道祖亲自现身调停!
三清与西方二圣心中顿时一松,有道祖出面,女娲总要给几分面子,弟子性命或可保全。
然而,女娲娘娘态度却异常坚定,她对着鸿钧微微稽首,算是见礼,但语气没有丝毫退让:
“道祖明鉴,非是女娲妄动干戈。彼等门下窃取人族气运,动摇洪荒主角根基,此乃祸乱天地秩序之大罪。若只因彼等是圣人门下,便可逍遥法外,置人族亿万生灵于何地?置天道公允于何地?此例一开,洪荒规矩何在?今日,女娲必为人族讨一个公道!”
鸿钧道祖眉头微不可察地一皱,他没想到女娲证道混元后,心性如此刚烈,连他的面子都不给。
他周身气息微微波动,一股远比女娲更加浩瀚、更加深邃,达到了混元大罗金仙八重天巅峰的恐怖威压,如同整个洪荒天地倾覆般,缓缓向女娲压迫而去,声音也带上了几分天道般的冷漠:
“女娲,天道运转,自有其理。些许气运流转,不足为虑。尔既已证得混元,当明悟天数,何须执着于一时得失?退一步,海阔天空。”
这是要以势压人,凭借更高的修为,强行让女娲屈服!
混元大罗金仙八重天巅峰的威压,确实远超七重天,女娲周身的神光在这股压力下都微微荡漾起来,但她脊梁挺得笔直,眼神中的坚定没有丝毫动摇,反而更加锐利!
“道祖欲以力压我?”女娲昂首,毫不畏惧地与鸿钧对视,“吾之道,在于人族,在于造化!此底线,不容触碰!今日即便拼着道损,亦绝不退让!”
就在女娲与鸿钧气势对抗,局势再次紧绷,连太一、帝俊等都暗自凝聚法力,准备随时支援女娲之时——
“呵呵……”
又是一声轻笑响起,这笑声带着九幽的深邃与轮回的玄奥,仿佛从无尽地底传来。
下一刻,虚空荡漾,六道轮回的虚影在苍穹之下一闪而逝。
一道身着宫装、气质雍容华贵却又带着无尽幽冥气息的身影,悄然出现在女娲身侧。
正是地道之主,平心娘娘!
平心娘娘目光平和地看向鸿钧,轻声道:“鸿钧道友,以天道压人道,是否有些过了?”
话音未落,她周身气息同样轰然爆发!
那赫然也是混元大罗金仙七重天的磅礴伟力!
而且这股力量充满了大地的厚重、轮回的玄奇,与女娲的造化生气、鸿钧的天道威严截然不同,却同样强大无匹!
天道之主——鸿钧老祖,与地道之主——平心娘娘、人道之主——圣母女娲,在这一刻,形成了微妙而紧张的对立之势!
天道道主鸿钧,混元八重天巅峰!
地道道主平心,混元七重天!
人道道主女娲,混元七重天!
三位站在洪荒金字塔最顶端的存在,气息相互碰撞、交织、抗衡,整片洪荒虚空都开始承受不住,开始出现细密的黑色裂纹。
星辰摇曳,万道哀鸣,仿佛下一刹那,这片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存在的浩瀚世界,就要重归混沌,再演地火水风!
所有圣人都屏住了呼吸,这场冲突已经彻底升级,超出了他们的掌控和想象。
一旦这三位真正动手,后果不堪设想!
就在这天地即将倾覆、万物归于寂灭的终极危机时刻——
“诸位道主,”
一个清朗而沉稳的声音,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死寂。
一直静观其变的东皇太一,一步踏出,走到了三方对峙的力场边缘。
他先是对着鸿钧、平心、女娲各自拱手一礼,然后目光扫过在场所有大能,语气平静却清晰地传遍每一个角落:
“请听我一言。”
太一此话一出,宛如在即将沸腾的油锅中滴入一滴清水,虽未完全平息,却瞬间吸引了所有目光的焦点。
鸿钧道祖、平心娘娘、女娲娘娘,这三位气息已然攀升至顶点、几乎要将洪荒压垮的道主,目光也同时落在了太一身上。
那足以令万道崩毁的恐怖气息,因太一的介入而微微一滞,随即如同潮水般缓缓收敛。
他们心中都清楚,一旦真的动手,打碎洪荒,重演地火水风,在场的谁都无法承受那滔天因果,即便是道祖鸿钧,也未必能全身而退。
能有台阶下,自是最好。
诸圣亦是屏息凝神,想知道这位天庭的东皇陛下在此刻,能有何等惊人之语,缓和这几位道主的对峙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