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的深秋来得比往年早,一场轻霜过后,肉联厂厂区外的白杨树落了满地金黄。周晋冀站在办公楼的窗前,看着远处家属区的二层小楼群;嘴角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意——这片让他倾注不少心血的住宅区,总算竣工了。
四合院最近的风波他隐约听姑母提过两句,却没多余精力细问。肉联厂的生产节奏越来越快,每天屠宰量稳定在 500头猪以上;还要对接新的养殖场、协调供销社的配送,连轴转的日子里;他连回四合院的时间都屈指可数,更别提掺和院里的闲杂事。
对他而言,把肉联厂办稳、把家属区建好,让跟着自己的弟兄们有安稳住处;才是眼下最要紧的事。
“厂长,都准备好了,雷师傅在家属区等着您去验收呢!”赵刚敲了敲门,手里拿着验收手册,语气里满是兴奋。
周晋冀点点头,拿起外套往外走。家属区就在厂区东侧,隔着一条小河,远远望去,八十栋二层小楼整齐排列;红砖墙配着青灰瓦,窗棂是样式雷特意设计的雕花样式;比城里不少干部家属楼还要气派。谁能想到,这片如今的“亮点住宅”,因为周晋冀的“高标准”拖了很久工期。
原计划四个月完工,可周晋冀一看最初的设计图就摇了头:“墙体要加厚,用三七墙(砖厚 37厘米),冬天保暖;地基得打深,至少两米,防沉降;窗户要装双层玻璃,厨房得留排烟道,洗手间要做防水层。”这些要求远超时代普通住宅的标准,雷大锤一开始还犯难:“周厂长,这么干;工期得延长,用料也得加啊!”
“不怕,人不够就从施工队调,加班加点给加班费;用料按最好的来,不能省。”周晋冀态度坚决,“咱们盖的不是临时房,是要让弟兄们住一辈子的,得能容下三代人,得经得住时间磨。”
就这样;工期一延再延,从四个月拖到八个月;施工队天天两班倒,连样式雷的老师傅都亲自驻场盯质量,才算把这片家属区打磨出来。
刚走进家属区,雷大锤就迎了上来;手里拿着个卷尺,脸上满是自豪:“厂长,您瞧瞧!这墙,敲着都当当响;这瓦,是西山的青灰瓦,下雨天绝不漏;还有这窗棂,老手艺雕的,又好看又结实!”他拉着周晋冀往最近的一栋楼走,推开大门,一股淡淡的木材清香扑面而来。
一楼的空间敞亮得超出预期:左手边是客厅,能摆下一张八仙桌加四把椅子,墙上还预留了挂字画的挂钩;右手边是厨房,瓷砖铺到顶,灶台、水缸的位置都留得宽敞,旁边还隔出个小餐厅;最里侧是洗手间,地面铺着防滑砖。
墙角做了排水坡度,连洗漱台都用的是整块青石打磨的。“您看这厨房的排烟道,直通屋顶,做饭不呛人;洗手间的防水层,我让人做了三层;保准不漏水!”雷大锤拍着墙,声音洪亮。
上了二楼,三个卧室并排分布,最大的一间能摆下一张双人床加两个衣柜,最小的也能放一张单人床和书桌;最靠里的是书房,窗户朝南,阳光正好洒在书桌,墙上还留了书架的位置。
“每个卧室都留了取暖的火墙通道,冬天烧炕,屋里能热乎一整天。”雷大锤又领着周晋冀绕到楼后,掀开一个地窖的盖子,“您之前说要留车库的位置,我就把地窖挖宽了,现在能放杂物,以后要是有汽车;稍微收拾下就能用,绝对超前!”
周晋冀蹲下身,摸了摸地窖的墙壁,水泥抹得平整光滑,没有一丝裂缝。他站起身,看着这栋能住下十口人的小楼,心里满是踏实——这正是他想要的:不仅能让现在的单身弟兄以后成家生子有地方住,就算以后有了孙辈,也不用挤着。“用料怎么样?能撑多久?”他问雷大锤。
“您放心!”雷大锤拍着胸脯,“钢筋用的是轧钢厂最好的螺纹钢,水泥是唐山的国营大厂货,砖是咱们自己烧的青砖,比市面上的结实三成!我跟您保证;再过一百年,这房子照样能住人!”
周围跟着看热闹的工人和家属早就忍不住了,有人小声议论:“这房子也太好了!比我表哥住的干部楼还强!”“你看那书房,以后孩子能在里头写作业;不用跟大人挤了!”“还有地窖,冬天能存白菜萝卜,再也不用怕冻坏了!”语气里满是羡慕,不少人已经开始盼着分房了。
赵刚凑过来,笑着说:“厂长,现在周边的工厂都知道咱们肉联厂的家属区了;昨天还有纺织厂的领导来问,能不能让他们的师傅来学学经验呢!”
周晋冀点点头,目光扫过整片家属区,心里却在盘算:“分房的事得抓紧,按军龄、按贡献来;优先出钱多的骨干员工。另外,家属区的水电得赶紧通,道路也得修平整,让大家尽快住进来。”他知道,这只是第一步,以后还要在家属区建食堂、幼儿园,让弟兄们不仅有工作,更有安稳的家。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红砖墙的家属楼上,给每一栋小楼都镀上了暖光。雷大锤还在跟工人讲解房屋的维护要点,周围的家属们兴奋地讨论着未来的布置,周晋冀站在人群中,看着这热闹的场景,心里清楚:肉联厂不仅是一个肉食加工厂,更是一个能让大家扎根、安心生活的“家”。
而这个家,会成为他们应对未来一切挑战的底气;无论是即将到来的困难,还是长远的生活。
离开家属区时,周晋冀回头望了一眼;那片整齐的二层小楼在暮色中格外醒目,像是一座座坚实的堡垒;守护着这里每一个人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