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斜斜地洒进周秀兰家的堂屋,周晋冀端着碗小米粥坐在饭桌旁。粥是姑姑一早熬的,米粒软糯;飘着零星的红枣碎,他却只喝了两口,目光时不时望向坐在对面啃窝头的易中海。
“姑父,“周晋冀放下碗,声音放得很轻,“上次去邮局取包裹,看见柜台里有封给何雨水的信,寄信人写的是何大清。“
易中海捏着窝头的手顿了顿,脸上的血色瞬间淡了几分。
周秀兰正往灶膛添柴,听见这话动作也僵住,转头担忧地看了眼丈夫。周晋冀没理会两人的反应,继续说道:“以前傻柱没成家,您代管着钱和信,说怕他乱花、怕他跟何大清闹僵,还说得过去。现在他娶了孙小梅,日子也安稳了,再瞒着,等雨水自己发现了,反而容易生误会——您是我亲姑父,才跟您说这些;换旁人,我犯不着管这闲事。“
这话像块石头砸在易中海心上。他代管何大清的钱和信快十年了,从一开始的“怕傻柱冲动”,到后来的“怕露馅不好收场”,拖着拖着,竟成了个烫手的山芋;难免没有其他心思。
如今周晋冀点破,他才猛然醒觉:这事根本瞒不住,与其等傻柱发现闹僵,不如主动了断。
“我知道了。“易中海放下窝头,没再喝粥,起身往屋里走,脚步比平时快了不少。周晋冀看着易中海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他能做的只有提醒,剩下的,就得看这位一大爷自己的决断了。
易中海回到屋,没片刻犹豫,搬来凳子踩上去,够着衣柜顶上的木盒子。盒子是樟木的,带着点淡淡的木香,里面铺着旧报纸,整齐叠着一沓沓零钱,还有十几封没拆的信,信封上都写着“何雨柱\/何雨水”。他把盒子抱下来,拍了拍上面的灰,径直往傻柱家走,脚步没半点迟疑。
此时的傻柱家,孙小梅正系着围裙烙饼;锅里的饼子滋滋冒油,傻柱坐在旁边烧火,时不时帮着递点面粉,小屋里满是烟火气。
听见敲门声,孙小梅擦了擦手去开门,见是易中海抱着个木盒子,赶紧让开:“一大爷,您快进来,刚烙好的饼,您尝尝?“
易中海没坐,直接把盒子放在桌上,看着傻柱和孙小梅,语气带着几分郑重:“柱子,小梅姑娘,今天来,是有件事要跟你们说清楚。“他打开盒子,指着里面的钱和信,“以前你总说,不认何大清,要跟他断绝父子关系,我怕你俩闹僵,也怕你年轻不懂事乱花钱,就把他寄来的钱和信都代管了。“
傻柱烧火的手停了,眼睛瞪得溜圆,盯着盒子里的钱:“他......他还寄钱了?“他从小就觉得父亲丢下他和妹妹跑了,心里憋着股气;却没料到,父亲这些年一直没断了联系。
“每月十块,逢年过节会多寄点,算下来一共 960块。“易中海拿出一沓用皮筋捆着的零钱,又从口袋里掏出 40块,凑成一沓放在旁边,“这 40块是我给你们的新婚贺礼,加起来正好 1000块。以前怕你把钱乱花,或者被人借走,现在你有了小梅姑娘——一看就是会过日子的人,这钱该物归原主了,也对得起你父亲的嘱托。“
他顿了顿,又指了指那些信:“这些都是何大清写的,里面说的都是他在保城的日子,还有对你和雨水的惦记。以后邮局再有他的信和钱,你们自己去取,我就不再过手了,省得落闲话。“
傻柱盯着那 1000块钱,脑子有点发懵——他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之前赚的 400块已经让他觉得是巨款,现在突然多了 1000块,连易中海话里的“漏洞”都没听出来(比如为什么之前捡垃圾的时候,都没见易中海将钱拿出来)。他只觉得心里热烘烘的,眼眶有点红:“一大爷,谢谢您......要是早给我,说不定都被贾家借走了,现在有小梅管着,肯定错不了。“
孙小梅也愣了愣,没料到傻柱还有这么一笔“家底”,但她没多问,只是走过去帮着把钱理整齐,眼里满是稳重——她知道,这钱是傻柱父亲的心意,也是易中海的信任,得好好管着,不能乱花。
易中海看着傻柱这副模样,心里松了口气:“钱和信都给你们了,以后好好过日子,别辜负了何大清的心意,也别辜负了小梅姑娘。“他没多留,说完就起身走了——悬了十年的心,总算落了地。
傻柱等易中海走了,拿起那沓钱,直接塞进孙小梅手里:“媳妇,这钱你拿着,以后家里的钱都归你管,我不管这些事。“孙小梅接过钱,笑着点了点头,把钱放进木箱锁好,又拿起一封何大清的信,递给傻柱:“先看看你爹写的信吧,也让雨水念念,她肯定高兴。“
傻柱接过信,指尖摩挲着泛黄的信封,心里五味杂陈——以前的怨恨好像淡了点,更多的是好奇:那个丢下他的父亲,这些年到底过着什么样的日子?
而此时的贾家,贾张氏正趴在院门口,听见傻柱家传来的笑声,心里更不是滋味,嘴里嘀咕着:“肯定又得了啥好处,这傻柱真是走了狗屎运!“她还不知道,傻柱手里多了 1000块钱,更不知道,孙小梅这个“厉害媳妇“,以后会成为她想占便宜的最大阻碍。四合院的日子,因为这 1000块钱,又多了几分不一样的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