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元年——去年金兵南下,虽然被柴承乾的河北大军挡住,但是胆小的徽宗还是意识到了危险。在国外有金国虎视眈眈,国内有柴承乾野心勃勃的情况下,徽宗已经闻到了亡国的气味。于是他做出了一个最大决定,就是提前退位,帝位传给了儿子赵恒,试图摆脱亡国之君的命运。
不得不说,虽然他贪财好色,但是他的嗅觉还是很好的。1126年秋末,塞北的寒风尚未完全南下,河东大地已被浓重的战争阴云笼罩。
由于去年在河间府遭到孙安和卢俊义和李助的顽强抵抗,完颜宗翰的五万大军无功而返。半年之后,养精蓄锐的金军再次南下。
这一次,完颜宗翰与完颜宗弼带领金国两路大军共计十四万铁骑南下,金军犹如两把锋利的弯刀,避开了河北军严密布防的防线,从山西境内悍然突入。
铁蹄踏处,烟尘蔽日,沿途州县的宋军猝不及防,纷纷溃散,河东防线瞬间土崩瓦解。
完颜宗弼则率领六万大军,一路势如破竹,连克代州、忻州,直逼太原。太原守将山士奇率部顽强抵抗,却因兵力悬殊,被困城中,无法支援。
而完颜宗翰亲率八万主力,绕过太原,沿着汾河谷地快速推进,沿途只留少量兵力牵制宋军,主力则直奔汴梁,意图一举攻破大宋都城。
金军的推进速度远超所有人的预料。他们放弃了以往劫掠州县的战术,转而采取“闪电战”,日夜兼程,不给宋军任何喘息之机。河东百姓流离失所,哭声震天,而汴梁朝廷直到金军兵临太原城下,才惊觉事态危急。
此时的柴承乾,正率两万大军在浙东山区“清剿残匪”。说是清剿,实则是为了避开朝廷的再次催逼——汴梁接连发来五道诏书,强令他率军回河北,名义上是协助河北防务,实则是想将他调离江南。
柴承乾心知肚明,也不硬钢,就是借着浙东仍有“小股方腊残部”的由头,亲自带兵前往,既巩固了对浙东的控制,又暂时摆脱了朝廷的纠缠。
浙东山区的清晨,薄雾缭绕。柴承乾正坐在帐中查看军报,突然,一名浑身是尘土的斥候冲破帐帘,踉跄着跪倒在地,声音嘶哑:“将军!大事不好!金军……金军十四万大军南下,从山西突破,太原被困,完颜宗弼已率部直逼汴梁,现在已经打到黄河渡口了!”
“什么?!”柴承乾猛地站起身,手中的军报滑落地上,眼中满是震惊。他万万没想到,金军竟然会绕过河北,从山西南下,更没想到他们的推进速度会如此之快。“消息属实?”
“千真万确!”斥候喘着粗气,从怀中掏出一封朝廷的急报,“这是从汴梁突围出来的使者带来的,途中遭遇金军拦截,使者拼死将急报交给属下,让属下务必尽快禀报将军!”
柴承乾一把抓过急报,展开一看,上面的字迹潦草而慌乱,正是钦宗(此时徽宗已禅位)的亲笔手谕,内容只有短短数语:“金军压境,汴梁危急,速率大军北上勤王,迟则都城危矣!”
接到消息,柴承乾也顾不得剿匪了,带着兵马日夜兼程赶回了杭州。
杭州府衙,吕师囊,王寅众人面色凝重。“将军,金军南下,京城危在旦夕,你看这?”王寅急声道。
柴承乾没回答,而是看向吕师囊:“以先生的意思,我们应当如何?”
吕师囊却轻轻说道:“现在我们已经完全控制河北山东江淮和江南,手上兵马已达三十万。朝廷对于我们而言,已经成了明面上的敌人。以我的意见,我们可以召集大军慢慢北上,等金军攻破汴梁我们再出手,到时候我们驱逐金人,振臂一呼,大人就可以名正言顺君临天下。”
柴承乾沉默不语,目光死死盯着急报。他知道吕师囊的计划是对的,只要金军攻破汴梁,皇帝一死,到时候天下无主,他这个最大的军阀正好趁机攻占天下。
但是他是谁,他是重生的天可汗,他已经感受过一次渭水之盟,这一次他的目标是守护天下。他不在意宋朝皇室的死活,但是汴梁城里,还住着数十万的汉人百姓,如果金军屠城,这个结果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吕先生,我知道你的意思,但是这次我们不能等!”柴承乾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决绝,“汴梁一旦失守,城中的百万百姓怎么办?!我们可以不管皇帝和那些官员,但是百姓怎么办?守护天下,守护百姓,这是我们的宗旨!”
这话一出,吕师囊也陷入沉思,守护天下,这是每一年柴家制定政策的核心。
柴承乾继续说道:“吕先生,我知道我的选择可能我增加我们夺取天下的难度,但是为了百姓,我还是决定北上勤王。”
“将军!”吕师囊还想劝阻。
“不必再说了吕先生,”柴承乾打断他,“江南基本已经平定,有你们在,我也很放心。此次北上,不是为了救皇帝,而是为了拯救中原的百万百姓。”
柴承乾看了一眼吕师囊,继续说道,“吕先生,我知道你的心意,但是这一次我们面对的是金军,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我不能眼看着中原大地沦陷。”
吕师囊看着柴承乾坚定的眼神,也不再多言。他看向身边的将领,发现这些人似乎也站的更直了,这样的选择可能会让他们的路更难一点,但是这样的主公,确实让他们更愿意死心塌地的跟随。
当天下午,杭州就发出了数道命令:杭州知府吕师囊任江南路转运使,总督江南各地财政赋税,王寅任苏州知府,同时总领江南各州府兵马。石宝任杭州兵马都监,元朗任苏州兵马督监,协助吕师囊平定方腊余党,镇守江南。
至于江南军队的安排,除了留守了三万,柴承乾封江南总管岳飞为北伐大将,呼延灼为副将,带领五万大军北上,救援汴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