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玦的离开,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涟漪过后,青竹村很快恢复了往日的节奏。对凌薇而言,那份若有若无的怅然被她深深压在心底,转化为更专注投入劳作的动力。生活总要继续,而且她立志要活得越来越好,这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日渐年迈却愈发依赖她的爷爷,更是为了在这异世真正扎下根来。
春日的气息愈发浓郁,阳光一日暖过一日,和煦的春风拂过山野,催生着万物。凌薇开垦出的那片原本无人问津的荒地上,此刻正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令人惊叹的景象。尤其是那一片玉米地,植株健壮挺拔,根系发达,牢牢抓住改良后的土壤;叶片宽大肥厚,碧绿欲滴,在明媚的阳光下尽情舒展着,进行着旺盛的光合作用。放眼望去,这片玉米地节节拔高,郁郁葱葱,仿佛一道绿色的屏障,又像是一片微缩的森林,长势之旺盛,生命力之顽强,远远超出了村里人对“庄稼”二字的认知。这不仅仅是“好”,简直是奇迹!
村里但凡路过这片田边的人,无论男女老少,都会不自觉地停下脚步,伸长脖子,满脸不可思议地打量着这片与众不同的庄稼,啧啧称奇之声不绝于耳。
“凌薇丫头,你这……你这‘金黍’是咋种的啊?这也长得忒好了!”隔壁田里正在给自家蔫头耷脑的粟米苗锄草的王婶,终于忍不住挎着篮子凑了过来,围着玉米地转了小半圈,语气里充满了难以掩饰的羡慕和惊奇,“你看看这杆子,多粗壮!这叶子,多油亮!我活了大半辈子,就没见过长得这么精神的庄稼!”
凌薇此刻正在旁边的土豆地里弯腰除草,闻言直起身,用手背擦了擦额角渗出的细密汗珠,迎着阳光,脸上露出一抹平和而自信的笑容:“王婶,这主要是种子好。是祖上传下来的稀罕种子,听说来自海外,耐贫瘠,不挑地,只要肥水跟得上,就好伺候。看现在这长势,只要后期不遇上天灾,收成应该差不了。”
她语气坦然,将一切归功于“祖传种子”,这是最不易引人怀疑的说法。
“何止是差不了哟!”王婶激动地拍了下大腿,凑近了些,声音压得更低,带着一种分享秘密般的热情,“我看呐,比咱村里种的那些粟米、高粱强了十倍不止!你之前跟里正说的,等这茬收了,真愿意把种子分给大伙儿种?只收三成?” 这件事在村里早已传开,但王婶还是想亲口再确认一遍,这好事听起来实在有些难以置信。
“自然是真的。”凌薇点头,声音清亮而肯定,不仅仅是在回答王婶,也是在告诉附近几个竖着耳朵、假装在自家田里忙碌实则密切关注这边动静的村民,“我苏凌薇说话算话。只要大家愿意相信我,跟着我一起种这‘金黍’和‘土蛋’(土豆),种子我来提供,种植的法子我也毫无保留地教给大家。收获之后,我只要三成作为种子的回报和一点辛苦费,其余七成,无论多少,都归各家所有。”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周围那些若隐若现的期待面孔,加大了音量,确保每个人都能听清:“若是有人信不过我,怕我到时候反悔或者多要,我们可以白纸黑字立下字据,一式三份,自家留一份,我留一份,再请里正叔那里保管一份,由他老人家做个见证,绝无虚言!”
这话如同在滚热的油锅里滴入了冷水,瞬间激起了更大的反应。三成租子!这可比佃地主家的地(通常要交五成甚至六成租子)划算太多了!而且看眼前这“金黍”实实在在、做不得假的长势,其产量定然低不了。就算最终只留下七成,估计也远超他们以往种植传统作物所能获得的全部收成,不仅够一家人吃饱,说不定还能有富余的粮食拿去换钱,买些油盐布匹,改善生活!
“凌薇丫头仁义啊!真是活菩萨!”
“是啊是啊,之前不顾危险进山采药,给咱们看病都没收几个钱,现在有了这么好的粮种,又想着带咱们一起过好日子……”
“当家的!当家的!你听见没?快别愣着了,咱们家也种!我这就回去跟你商量,咱们也跟着凌薇种!”
“我家也种!算我家一个!”
先前还持观望态度的村民此刻再也按捺不住,纷纷开口,脸上洋溢着久违的期盼与干劲。之前凌薇制服泼妇、果断分家、治好爷爷的腿、甚至能猎到大型野物,已让她在村里积累了一定的威望和神秘感。如今,这看得见、摸得着、长在地里的高产作物,以其无可辩驳的强大生命力,成为了最有力的说服工具,彻底点燃了村民们心底对温饱、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凌薇看着众人激动的反应,心中暗暗松了口气,嘴角的笑意也真切了几分。推广高产作物,改变青竹村贫困面貌的第一步,总算是稳稳地迈出去了!她深知,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只有将大多数村民的利益与自己捆绑在一起,形成规模效应,才能真正撬动这块贫瘠的土地,带来根本性的改变。而这,也是她积累最初资本、拓展人脉、稳固地位的重要基石。
她转过身,目光再次落回那片长势旺盛、生机盎然的玉米田,金色的阳光洒在碧绿的叶片上,跳跃着希望的光芒。这些来自神秘空间的种子,是她在这个时代安身立命、开创未来的重要依仗之一。而她,必将善用这份馈赠,在这片土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眼前的丰收在望,仅仅是这个传奇的开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