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国朝贡,带来的不仅是表面的臣服与珍贵的贡品,更打开了一条条官方认可的、稳定的商贸通道。凌薇深知,经济上的紧密联系,往往比政治上的盟约更为牢固。在萧玦的支持下,她开始大力推动拓展与大靖周边乃至更遥远国度的商路。
早朝之上,凌薇提出了系统的“拓商路,促繁荣”计划。
“陛下,诸位大人,”她声音清晰,条理分明,“四国既已臣服朝贡,我朝当趁此良机,官方主导,拓展商路。其一,巩固并扩大现有陆上丝绸之路与南方茶马古道,增设官方驿站,派兵保护商队安全,降低商税,鼓励民间商队往来。”
“其二,大力发展海运。我大靖东南沿海良港众多,可建造更大、更坚固的海船,组织官方船队,携丝绸、瓷器、茶叶、书籍等物,南下南洋,西通波斯、大食,乃至更遥远的国度。同时,亦可引进海外的新奇作物、香料、工艺。”
“其三,于边境重镇及沿海港口设立‘互市监’与‘市舶司’,专职管理对外贸易,公平定价,调解纠纷,征收合理关税,既可充盈国库,又能规范市场,避免奸商盘剥,引发边衅。”
此议一出,朝堂之上议论纷纷。有保守老臣担忧:“皇后娘娘,重商是否会导致百姓趋利,人心不古?且与蛮夷过多往来,恐有损我天朝上国威仪。”
凌薇早有准备,从容应对:“王大人多虑了。管子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让百姓富足,国家强盛,正是维护礼法之基。商贸互通,并非单方面输出,我大靖物华天宝,技艺精湛,正可借此扬我国威,使万国倾慕中华文明。且引入外来作物,如红薯、花生等,亦可丰富我朝物产,增强抗灾能力,利国利民。至于管理,正因需规范,才要设立专司,扬其利而抑其弊。”
萧玦端坐龙椅,目光扫过群臣,最终落在凌薇身上,带着赞许与支持:“皇后所言,深谋远虑。国强需民富,民富则国固。拓展商路,互通有无,乃强盛之国必行之道。便依皇后所奏,由户部、工部、兵部协同,尽快拟定详细章程,落实此事。”
皇帝一锤定音,再无异议。在凌薇的亲自督促和萧玦的强力支持下,一系列鼓励商贸的政策迅速颁布。官方组织的商队与船队开始筹备,边境互市和沿海港口愈发繁忙。来自异域的香料、宝石、象牙、新奇动植物不断涌入,而大靖的精美商品与文化典籍也源源不断地输出。
国家的财富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积累,国库日益充盈。更重要的是,这种开放与交流的氛围,激发了大靖工匠、农人的创新热情,也开阔了百姓的眼界。一座座因商贸而兴起的城镇逐渐繁荣,大靖的盛世景象,不仅体现在农业丰收、政治清明上,更体现在这四通八达、货通万国的商业脉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