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他的修为更上一层楼,浑身坚如磐石,自信徒手抵御 ** 也不在话下。
不过杨建可没这般鲁莽,若失手便是万劫不复。
最惊喜的是寿元再度增长。
原先预估五百载阳寿,此刻竟延至六百春秋。短短盏茶工夫便添百年寿命,足见先天罡气神效非凡。
杨建又调息片刻,待真气完全融贯经脉后,方才收功。
他将灵芝仔细纳匣,存入系统空间。日后煲汤时放入此物,即便不含先天罡气,亦是滋补圣品。
洗漱完毕,安然就寝。
晨光熹微。
杨建晨漱时,瞥见秦京如负袱而去。
秦淮如倚门絮絮叮咛,说什么工作脱不开身之类的虚情假意。分明是榨干利用价值后,嫌其浪费口粮才逐客出门。
秦京如默然离去,只在转身时深深凝望杨建,眸中似有千万言语。
杨建未作回应,自顾洗漱用膳,径往轧钢厂。
甫入研发部,桌上电话骤响。
杨建,十二位工程师已到,速来我办公室。
杨厂长声音透着振奋。
马上到。
杨建步履如风。
厂长办公室里济济一堂。正与首席专家热络交谈的杨厂长见了他,霍然起身。
杨工!
这一声唤得满座肃立。
众工程师回首,见这位技术权威竟如此年轻,无不面露惊诧。
青年才俊
他们了解这位工程师年轻有为,成功研制出移动电话。
然而在众人印象中,能担此重任的工程师至少应是而立之年——毕竟没有十年以上的技术积淀,很难具备这等实力。
没承想眼前之人竟如此年轻,看上去不过二十出头,与大学新生相差无几。
这般年纪就能攻克移动电话技术,莫非是机缘巧合?
疑惑在众人心中蔓延。
杨建,我来介绍,这位是郑多才郑工,**级工程师;这位是秦德海,四级工程师......
杨厂长一一引荐。
在场的十二位工程师中,最高为**级,最低是七级。这番阵容远超当初通信科研部的规格,可见国家对计算机研发的重视程度。
突然调派如此多资深工程师,令杨建倍感压力。
郑工!
秦工!
......
杨建含笑致意。
秉持与人为善的处世之道,他自然以礼相待。
这位是杨建杨工,现为六级工程师,在锂电池、空调及移动电话领域都有建树,其专业造诣不逊诸位。
杨厂长介绍时着重强调其成就——唯有亮出实绩,才能让老一辈工程师真正信服。
杨工真是后生可畏!
郑多才由衷赞叹。即便身为**级工程师,他也对这位年轻人的才能钦佩有加。
杨工!
众人纷纷问好。确实,能取得多项技术突破的杨建,虽职级不及部分前辈,专业实力却更胜一筹。
诸位请坐。
杨厂长见状露出欣慰的笑容,这正是他期待的局面......
对此稍作文字
他暗自决定,若发现杨建遭受老员工欺压,必须及时向上级反映。
郑多才等人陆续入座。
杨建也随之坐下。
厂长向郑多才确认:根据上级指示,今后你们需服从杨建的工作安排,有异议吗?
这番话既传达指令,也暗示杨建得到高层支持。
郑多才当即回应:明白。其余人保持沉默。
虽然认可杨建能力,但作为计算机领域的专业人才,他们更看重实际业务水平。
杨建神色从容。经验告诉他,管理团队重在把握要领,无关年龄资历。
短暂交流后,杨建提议:厂长,我带团队去研发部看看吧?
厂长表示同意:有任何需求随时联系。
随后杨建带队前往研发部。途中,郑多才试探性提问:杨工熟悉计算机领域吗?
有所研究。杨建淡然应答。这个在现代人看来基础的问题,在他丰富阅历面前显得有趣。
郑多才继续追问:您认为计算机技术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纳米级芯片将是计算机领域的重大突破,我们必须集中力量研发这项技术。一旦成功,夏国将在该领域领先全球二十年!”
杨建坚定表示。
郑多才等人闻言,眉头微蹙。眼下国家正全力攻关毫米级芯片技术,突然转向纳米级,是否过于激进?
但这也从侧面印证了杨建的专业性,令他们稍感安心。毕竟,若由外行领导指挥,只会徒耗时间精力。
192:众工程师叹服
杨建带领团队来到研发部。
卫城东见到郑多才竟在队伍前列,难掩诧异。
“郑工怎会亲临?”
“真是稀客!莫非来视察研发进展?”
“看来有好戏看了!”
众人显然熟识这位顶尖专家。
对于其他随行人员,他们倒是反应平淡。
杨建对此毫不意外——这些青年才俊多有人脉,见识过大场面实属平常。
“正式宣布:郑工团队即日起加入研发部。城东,务必全力配合,绝不可怠慢,明白吗?”
什么?!
郑多才要常驻研发部?!
卫城东等人如闻惊雷,面面相觑。
这位国宝级专家理应效力国家级科研院所,怎会屈就于区区轧钢厂?简直匪夷所思。
“杨主任,此话当真?”
卫城东狠掐手臂确认非梦,急切追问。
“千真万确。”
郑多才未等杨建开口,直接掷地有声。
全员震撼无言,事实竟真如此。
杨建从容颔首:“23”
工科领域的几位工程师都是七级职称起步,大伙先腾出办公位置,我这就去后勤处协调资源。
明白!
以卫城东为首的众人立即响应。
这批专家无论派驻哪个生产基地都会引发轰动,何况一次就来了十二位,必须确保接待工作尽善尽美。
众人立刻开始清洁整理办公区域。
各位工程师,请随我去会议室详谈。
杨建引着团队向核心办公区走去。
他特意嘱咐卫城东多调配些座椅——原有的接待设施确实难以满足当下的需求。
郑多才团队落座后切入正题:项目规划方面有什么具体安排?
说实在的,若非上级指派,郑多才更倾向留在研究院与资深专家进行学术探讨。年轻工程师的经验,在他看来尚欠火候。
已经拟定完备方案。杨建稳稳取出保密柜中的技术文档,按照这份芯片制备工艺,纳米级突破指日可待。
这份凝聚了海量文献研究、结合特殊人才优势与系统加成的技术方案,此刻正呈现在郑多才手中。
资深工程师神色骤然专注。
当他逐页研读这份充满精妙演算与创新工艺的文档时,表情逐渐转为震撼——其中阐述的制造技术,完全具备突破微米级瓶颈的潜力。
整整九十分钟,郑多才的视线未曾离开纸页,完全沉浸在技术论证中。
纳米级芯片...或许真能实现。
他不禁喃喃自语。
直到察觉身旁围满同事,才猛然惊醒:你们这是?
**
“你们在做什么?”
郑多才回过神,发现周围站了一圈人。
秦德海笑着解释:
“郑工,我们注意到您看得太专注,就想过来看看。”
在场只有他这个四级工程师敢搭话,其他人都不敢出声——生怕说错话挨骂。
“资料回头给你们,少不了大家的。”
郑多才小心翼翼地将文件收进包里,像护着珍宝一般。
一旁的杨建见状,淡淡一笑:
“郑工,还满意吗?”
郑多才连忙摆手:
“杨工,我郑多才对您佩服得五体投地!以后您叫我‘多才’就行,这声‘郑工’我可担不起。”
他深知自己在杨建面前差得太远,哪怕对方当自己老师都够格。
杨建摇头:
“郑工别开玩笑了。我才二十一岁,直呼您的名字不太合适,还是照旧称呼吧。”
见郑多才还想坚持,他干脆一锤定音:
“这事就这么定了,您也别让我为难。”
郑多才犹豫片刻,终于点头:
“好,听您的。”
随后,他转向其他人严肃道:
“从今往后,你们对待杨工要比对我更尊敬,明白吗?”
“明白!”秦德海等人齐声应道。
郑多才又厉声补充:
“谁敢对杨工不敬,别怪我翻脸!”
众人闻言变色,深知这位的暴脾气绝非玩笑。
杨建摆摆手,语气平和:
“不必这样,平常相处就好。”
他向来不计较这些,只要不触他底线,一切好说。
下面是
毕竟别人不愿理睬你或是不把你当回事,你也无可奈何,事事较真的人生实在太疲惫。
不行!
郑多才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杨建露出无奈的笑容,没再继续纠缠这个问题,转而说道:郑工,这个项目就由你负责推进,需要什么资源可以直接找我或者杨厂长。
明白了,杨工,我一定严格按技术资料执行,争取早日研发出纳米芯片。郑多才立刻拍胸脯保证。
略作思索后,他又提出建议:杨工,要不咱们先攻克微米级芯片?先组装台计算机试试性能?
看得出来,面对纳米级芯片的研发难度,他还是想从相对简单的微米级入手,循序渐进。
可以。杨建爽快答应。
对他而言这都无所谓,反正资料已经交给郑多才全权处理。
遇到技术难题随时找我,或者直接让803系统辅助操作也行。杨建补充道,显然是打算当个甩手掌柜。
好嘞!郑多才立即带着团队投入工作。
目送他们离开后,卫城东等人前来汇报:杨主任,办公室都收拾好了,就是后勤部的办公桌椅还要等审批流程,估计得几天才能到位。
不碍事,这段时间你们可以去跟郑工团队学习。要是不想去,在我办公室待着等桌椅也行。杨建回应道。
真的能跟着郑工学习?卫城东激动得声音都变了调。
他心心念念的就是这个机会。当年父亲为了让他当工程师,特意找过郑多才拜师,却因资质不足被婉拒。如今机会突然降临,怎能不欣喜若狂?
当然,就说是我同意的。杨建肯定道。
太谢谢了!卫城东连声道谢。
卫城东满脸喜色地跑开,迫不及待想和别人分享这个好消息。
杨建瞧见卫城东这般模样,只是轻轻扬了扬嘴角。
这些日子过得颇为悠闲。
他大多数时间都待在研发部,偶尔郑多才遇到难题就过去帮忙解决,没事就在办公室歇着。
其他工程师对杨建也心服口服,见识过他的真本事后,对他越发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