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即将上任的正厂长分明存着拉拢之意。横竖杨厂长迟早要退居二线,提前结交新领导也算明智之选。杨建盘算着,这不叫背弃旧主,而是顺势而为。
车间机床的轰鸣声里,谢全才拧紧最后一颗螺丝。李厂长请吃饭?好事!老师傅抹了把汗立刻应承。
杨建沿着生产线巡视。一车间的设备已改造七成,齿轮咬合的节奏格外流畅。相比之下,其他车间才完成两成改造,二车间主任郑大头搓着手迎上来。
杨主任,能不能多派两个技术班组?他指着落后的进度表苦笑。
先抽调骨干试试,不成再说。杨建望着运转中的生产线答道。传送带正运送着新加工的零件,泛着冷光的金属表面映出他若有所思的脸。
明白了,
杨主任您放心,这活儿准成,我派几个七级钳工去干。郑大头咧嘴直笑,满脸喜色。
杨建又给他加派了一组人手才离开。其他车间倒没提要求,他也乐得清闲,没再多管。
下班铃一响,杨建跟高玥打了招呼,就跟着谢全才上了李承德的车。李承德家住筒子楼,是间打通了隔墙的大平层,百来平米的空间里厨卫齐全,倒有几分现代小区的模样。
我特意备了些好菜,还托人弄了只大龙虾,马华正在厨房忙活呢。李承德一进门就介绍道。为今晚这顿饭,他可没少费心思。
杨主任客气了!杨建笑着道谢。听说马华掌勺他并不意外——自从这人当了主厨,小灶的活儿就再没傻柱什么事了。
正寒暄间,几位车间主任陆续到场。见着李承德他们便拱手问好:李厂长!杨主任!谢师傅!都是天天见的熟面孔,杨建点头致意,谢全才反倒有些局促——这阵仗他头回经历,不由得沾沾自喜。多亏有个好徒弟,他在心里念叨。
诸位快请坐,马上开席!李承德招呼着众人。锅铲声从厨房里传来,飘出阵阵香气。
【标题】134号轶闻:傻柱婚事将近?
后厨飘香,一盘“秘制红烩龙虾”被马华稳稳端上宴席。
“嚯!李厂长您这可真舍得下血本!”郑主任瞪圆了眼睛。这稀罕物他平生头遭得见,往日连普通海虾都难得尝鲜。
满座宾客皆露讶色——谁能料到李承德竟备下这等珍馐?
“恰逢岛城老友赠予鲜货,趁此佳节正好与众同享。”李厂长含笑解释。他率先举箸示意:“马师傅的烹艺堪称一绝,诸位切莫拘礼。”
杨工程师从容尝鲜,众人方相继动筷。谁都明白今日主宾之位,能共飨盛宴实属沾光。谢老技师长眉舒展,平生初品龙虾鲜味。
“诸君举杯!”李厂长突然起身,“恭贺杨工荣升六级工程师!”
满座哗然。众主任虽知杨建晋升,却未料竟跃居中级职称。郑主任酒盏高举最快:“贺杨工鹏程万里!”其余人纷纷应和,眼底钦佩之意愈浓。谢老技师颤巍巍举杯,皱纹里沁着欣慰。
“承蒙厚爱。”青年才俊从容应对。
后厨灶火不息,马华又呈新肴。郑主任嚼着蟹粉豆腐连连赞叹:“这手艺绝了!”(
马师傅的手艺确实好,胜过傻柱不少,这人才倒叫李厂长捡着了。
李承德摆了摆手,冲着杨建一笑:
哪是我发现的,这是杨主任的功劳。上回领导要找厨师,他给推荐的,没承想真有这般能耐。我就赶巧在外头吃饭,尝了马师傅做的菜,才知道他的本事。
杨建听了笑笑没言语。
众人听得一愣,原以为是李副厂长的门路,不想竟是杨建的推荐。
红烧肉好了!
马华又端上一盘菜。
快,尝尝这红烧肉!
李承德瞧着那油亮的肉块,闻着扑鼻的香气,忙不迭夹了一筷子。
好!软烂不散,肥而不腻!
他不由夸赞道。
众人纷纷下箸,又是一片赞叹。
这一顿饭的功夫,转眼就吃完了。
李承德自然安排司机送杨建和谢全才回去。
郑大头几位主任就没这待遇,各自骑着自行车走了。
回到厂里,杨建蹬着自行车先送谢全才回家,这才往大院赶。
杨建!跑哪儿去了?让我好等!
快到院门口,碰上等在路边的周晓白,见她板着脸,杨建不由苦笑:
李厂长请吃饭,刚吃完回来。
我不管,你得请我吃饭。
周晓白脸色稍霁,依旧不依不饶。
走吧。
杨建微微一笑,不就是顿饭么。
周晓白瞅了瞅他的自行车,又问...
你的车改装好了?
没错!
杨建点点头。
让我试试。
周晓白跃跃欲试。
给,你把这辆电动骑回去就行,我明天回厂里改装,下次碰面时换回来。
杨建把车把手递过去。
周晓白爽快答应。
杨建简单指导后,跨上了周晓白的自行车。
周晓白拧开断电锁,转动调速器,车轮缓缓转动。
真不赖,以后巡逻省劲多了。
她露出满意的笑容。
这玩意儿她盼了好久,如今大院里的同伴早就骑上了,现在自己也有了,那股新鲜劲儿反倒淡了。
杨建默默跟在后面。
刚才在李承德那儿吃得太撑,正好骑车消消食。
倒是个不错的安排。
随后二人去了潞泉居吃烤肉。
杨建没动筷子,周晓白独自吃着。
少了个人作伴似乎影响了食欲,她没吃几口就放下筷子:走吧杨建,咱们溜达溜达。
把剩的打包。
杨建不想浪费,盘算着带回去热热当早饭。
好嘞!
周晓白欣然应允。
离开餐馆,两人在街头闲逛。
走累了自然要找地方歇脚。
......
第二天杨建下班骑车回院。
刚进大门,闫阜贵就凑过来:知道吗?傻柱要相亲了。
您怎么知道的?
杨 ** 问道。
“傻柱自个儿说的,我可没瞎编,明儿休息日,听说那姑娘还是个大夫。”闫阜贵眯着眼笑,话里带着刺。
杨建没搭这茬,哼道:“这傻柱子属金鱼的?前脚刚搅黄许大茂的亲事,后脚就大张旗鼓相亲,活腻味了吧?”
“可不嘛,明天且等着看热闹呢。”闫阜贵搓着手,眼底闪着精光。他门儿清,傻柱这纯属自个儿往火坑里跳。
杨建扯了扯嘴角。傻柱就这狗脾气,许大茂在他眼里算个屁,压根不怕走漏风声。
“回见了!”他踹开自行车支架往后院溜达。
“杨建!明早钓...”闫阜贵小跑两步。
“有事儿。”杨建头也不回。他盘算着明天去找陈雪如唠唠,这些天故意躲着周晓白那跟屁虫,得让那丫头片子醒醒神。
“我、我就想学两招钓鱼......”闫阜贵搓着衣角。老东西算盘打得噼啪响,琢磨着跟去能蹭两条鱼,既能撑门面又能换钱。
“真有事!”杨建蹬上自行车碾过半块砖头。闫阜贵这老抠门,出点力气给报酬无所谓,可他今天实在懒得甩竿。
拐进中院时,正瞧见傻柱鼻孔朝天那副欠揍样。
杨建,我要办婚宴了,准备了几桌酒席,你可一定要来。
傻柱乐呵呵地说道。
没问题!
杨建点头应下,脸上挂着浅笑。
他没再多言,推着自行车转身往后院走去。
盘算着明日先去陈雪如那儿,再回大院看热闹,一整天的日程倒也充实。
136:林耀东走私 ** 物品!
次日九点。
杨建才慢悠悠起床梳洗用餐。
随后蹬着自行车往雪如丝绸店去。
休息日的前门大街总是格外喧闹。
人们仅有的闲暇都集中在这天,平日都要忙工作没空出门。
刚到丝绸店门口。
泊车时恰见一位顾客甩脸子:没这种料子就算了!
说罢扭头便走。
望着那人背影,杨建不由蹙眉,进店瞧见陈雪如正愁眉不展。
哟,我的小祖宗总算肯露面了?
陈雪如转瞬展颜,语调轻快。
显然见到杨建比做成生意更令她开怀。
库存见底了?
杨建环顾四周,发现货架空了不少。
可不是嘛,年节卖得太好,补货还得等半个月,年年都这样。
陈雪如叹道。
半个月要少挣多少银子!
杨建听得直咂舌。
老主顾等不及转投别家,那可是双重损失。
只能这样了。
陈雪如满脸无奈。
对此她也束手无策。
让我来想办法。
杨建思索片刻,做了决定。真的?陈雪如笑逐颜开。放心,这事我来解决。杨建爽朗一笑。
还是你对我最好!陈雪如满心欢喜。为布料的事她愁得不行,如今总算看到了希望。
两人闲坐聊天。有客上门时陈雪如便去招呼,没生意就与杨建闲谈。午饭时直接在店外叫了外卖。
趁空闲时,杨建给林耀东递了个信,托他帮忙买丝绸。众多下属中数他最得力,这事交给他准没错。
回信很快来了:正好在石门收购大枣,顺道弄批丝绸过去。杨建略感意外,难怪系统空间里堆满了大枣——石门大枣物美价廉,最适合大宗采购。
下午两点多,系统空间突然多出一百多匹丝绸。杨建不得不佩服林耀东的办事效率。不过随丝绸还有封留言。
看完信件,杨建哭笑不得:这批黑货是从 ** 手里收的,别大量流入市场。林耀东果然人如其名,弄来的货总带着江湖气。唯一好处是价格实惠。
我去朋友那儿问问布料的事儿。杨建起身告辞。去吧!陈雪如挥手道别。
陈雪如点头应允。
杨建蹬着自行车在城中转悠片刻,寻了条僻静小巷,从隐秘处取出十匹布料捆在车后座,径直驶向绸缎庄的后院。
雪如姐!
他运劲凝声,音线穿透院墙。陈雪如果然闻声赶来,推开 ** 时眉梢带笑:真是你这小冤家,方才还当自己幻听了。
见到满载的布料,她眼中骤然亮起光彩:竟真叫你办成了!有这些料子,铺子总能再撑些时日。说着便引路往里走,搭把手搬进来。
布料悉数入库后,杨建环顾四下,压低声音提醒:这批料子见不得光的,姊姊售卖时多费些心思。
我省得。陈雪如正用剪子绞着布匹边角的编号,统共就这些,掺在存货里零散着卖便是。
杨建看着那剪子寒光闪动,忽听她喃喃道:这像是送往石门的那批官货...莫非就是上月被劫的?
朋友只嘱咐小心行事。他心头微凛,不想这消息竟已传开。
陈雪如搁下剪子轻笑道:慌什么?我是听同业说起石门那边缺货,才猜着几分。寻常人哪晓得这些隐情。
陈雪如转过头说道。
没一会儿,她就把布匹的标签撕了,换上了自家商号的印记。
杨建也跟着搭把手。
忙活了二十分钟,十匹布料全改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