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三人一路西行,约莫过了一月,行程倒也顺遂平稳。这一日,他们行至乌斯藏界之外,猛一抬头,一座高山巍峨耸立在前。
唐三藏赶忙双手用力勒住缰绳,轻轻放下马鞭,神色凝重,目光紧盯着前方,说道:“悟空、悟能,前方山高路险,你们务必小心谨慎,千万大意不得。”
猪八戒却满不在乎地咧咧嘴,摆摆手回应道:“师父莫要担忧,这山名为浮屠山,山中住着一位乌巢禅师,在此潜心修行。老猪先前还与他有过一面之缘呢。”
唐三藏好奇地微微前倾身子,问道:“这禅师平日里都做些什么修行?又有何非凡之处?”
猪八戒挠挠头,道:“他倒是有些真本事,曾经还劝我跟着他一同修行,只是我未曾答应罢了。”
师徒几人一边说着,不多时便来到了山上。只见:山南青松挺拔,棵棵似剑指苍穹,碧桧葱茏,尽显苍劲之态;山北绿柳婀娜,如佳人翩翩起舞,红桃娇艳,洋溢盎然生机。山林间,山禽叽叽喳喳,你一言我一语,相互对语,似在诉说着山中趣事。
天空中,仙鹤舒展双翅,翩翩起舞,结伴齐飞,宛如灵动的仙子。漫山遍野,繁花似锦,五彩斑斓的花朵争奇斗艳,浓郁的香气馥郁扑鼻。
杂草青青,形态各异,每一株都仿佛蕴含着独特的生机,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山涧之下,绿水滔滔,奔腾不息,似在吟唱着古老的歌谣,那声音清脆悦耳,在山谷间回荡。
崖前之上,祥云袅袅,悠悠飘荡环绕,为这奇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气息。
此处景致清幽雅致,宛如仙境,却寂静得不见一个往来行人。
唐三藏骑在马上,手搭凉棚,远远望去,只见那香桧树前,有一个柴草搭成的窝棚。
左边,麋鹿口衔鲜花,迈着优雅的步伐,姿态悠然,仿佛在举行一场无声的献礼;右边,山猴活蹦乱跳地献上鲜果,活泼灵动,充满了俏皮之意。
树梢枝头,青鸾与彩凤齐声啼鸣,那清脆悦耳的声音在山林之间回荡;玄鹤和锦鸡纷纷聚集,它们身姿优雅,为这片山林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
猪八戒指着前方,兴奋地喊道:“师父,那便是乌巢禅师!”
唐三藏听闻,赶忙扬起马鞭,轻抽马臀,催马径直来到树下。
却说那乌巢禅师见他们师徒三人前来,立刻身形一闪,离开巢穴,飞身跳下树来。
唐三藏急忙翻身下马,赶忙整了整衣衫,恭敬地俯身礼拜。
禅师赶忙伸手相搀,说道:“圣僧请起,有失远迎,还望海涵。”
猪八戒也快走几步上前,双手抱拳招呼道:“老禅师,有礼了。”
禅师见是猪八戒,微微一愣,颇为惊讶,问道:“你不是福陵山的猪刚鬣吗?今日怎得这般机缘,能与圣僧同行?”
猪八戒挠挠头,憨厚地笑道:“前年承蒙观音菩萨劝化,我便发愿跟随圣僧做个徒弟。”
禅师听闻,不禁面露喜色,连声道:“好,好,好!”
接着,他又转头指着孙悟空,问道:“这位是?”
孙悟空笑着调侃道:“这老禅师认得他,却不认得我?”
禅师忙双手合十,解释道:“实是贫僧见识浅薄,少有人识。”
唐三藏笑着介绍道:“他是我的大徒弟孙悟空。”
禅师赶忙赔笑,双手连摆道:“失礼,失礼。”
唐三藏再次恭敬礼拜,抬头问道:“敢问禅师,西天大雷音寺在何处?”
禅师微微摇头,答道:“远着呢!远着呢!而且路途之上多有虎豹出没,甚是难行。”
唐三藏眉头微蹙,诚恳地再次问道:“那这路途究竟有多远呢?”
禅师神色凝重,缓缓说道:“路途虽遥,但只要坚持前行,终有到达之日。只是这一路上魔瘴丛生,难以消除。我这儿有一卷《多心经》,总共五十四句,合计二百七十字。倘若遇到魔瘴肆虐之处,只要念诵此经,自可免受伤害。”
唐三藏赶忙伏地,虔诚地拜求,那禅师便闭目凝神,口诵经文,传授于他。经文如下: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说来也巧,这唐朝法师本就根基深厚,只听了一遍《多心经》,便微微点头,牢记于心,此经也因此流传后世。此经堪称修真的总纲,成佛的法门。
那禅师传授完经文,便脚踏云光,欲返回乌巢。
唐三藏赶忙伸手拉住他的衣袖,恳请道:“禅师,请务必问清楚西去路程的详细情况。”
禅师笑着说道:“道路并非难以行走,且听我细细道来:千山万水,路途深远,处处皆是瘴气弥漫、魔怪横行之地。
若遇到高耸入云的山崖,切莫惊慌恐惧。行至摩耳岩时,需小心翼翼,侧着脚步前行。
经过黑松林时,务必加倍小心,那里常有妖狐拦路。城中遍布精灵,山中尽是魔主。
老虎盘踞在琴堂,苍狼充当主簿。
狮象皆自封为王,虎豹纷纷成为护卫。
野猪挑着担子,前方还会遭遇水怪。
还有那修炼多年的老石猴,心中暗藏嗔怒。
你若问那相识之人,他便知晓西去之路。”
孙悟空听了,冷笑一声,嘴角微微上扬,不屑道:“我们要去西天,何须问他,问我便是。”
唐三藏一时未能领会其中深意,只是微微皱眉,一脸疑惑。
那禅师化作一道金光,径直回到乌巢。
长老赶忙向上躬身礼拜致谢。
孙悟空心中却大为恼怒,怒目圆睁,举起铁棒,朝着乌巢一阵乱捣。只见瞬间莲花生出万朵,祥雾护住千层。
孙悟空纵然有搅海翻江的神力,却连乌巢的一缕藤条都扯不动,他双手用力拉扯,涨得满脸通红,却徒劳无功。
唐三藏见状,赶忙上前拉住孙悟空的手臂,说道:“悟空,这样一位菩萨,你为何要捣毁他的窝巢?”
孙悟空气呼呼地说道:“他把我和兄弟骂了一顿才走。”
唐三藏疑惑道:“他讲的是西天路径,哪里骂你了?”
孙悟空急得跺脚,说道:“师父您有所不知,他说‘野猪挑担子’,分明是在骂猪八戒;‘多年老石猴’,骂的便是老孙我。您怎能不明白他的意思?”
猪八戒赶忙上前,拉住孙悟空的胳膊劝道:“师兄莫要动怒。这禅师知晓过去未来之事,且看他说的‘水怪前头遇’这句话,不知是否应验。就饶过他吧。”
孙悟空见那莲花祥雾环绕着乌巢,无可奈何,只得深吸一口气,强压怒火,请师父上马,下山继续往西前行。
云头之上,观世音菩萨与那荡魔尊菩萨遥遥望见乌巢禅师,赶忙双手合十,远远地向乌巢禅师行了一礼,那乌巢禅师也双手回礼。
此人毕竟是那大日如来佛的善尸所化,有着准圣之修为,观世音菩萨与那荡魔尊菩萨也得施礼,不能妄自称大。
这日,师徒三人正赶路时,天色渐晚。
抬眼望去,山路旁现出一处村舍。
唐三藏勒住马缰,抬手遥指村舍,道:“悟空,你瞧那‘日落西山藏火镜,月升东海现冰轮’。幸而道旁有户人家,我们且借宿一晚,明日再启程。”
猪八戒舔了舔嘴唇,接口道:“正是这话,俺老猪也饿得前胸贴后背啦,正好到人家化些斋饭填填肚子,才有气力挑行李。”
孙悟空笑着打趣道:“你这恋家的呆子!才离家几日,就开始抱怨。”
猪八戒嘟囔着,撇撇嘴道:“哥啊,你可不像俺,整日喝风呵烟就能过活。俺跟了师父这几天,时常饿得肚子咕咕叫,你哪里晓得这滋味?”
唐三藏听了,微微皱眉,说道:“悟能,你若一心念着家,便不像个出家之人,要不你就回去吧。”
那呆子一听,慌忙“扑通”一声跪地,双手合十,慌张道:“师父,您可别听师兄乱说。他净会污蔑人,俺哪里抱怨了,不过说肚子饿,想找户人家化斋,他就骂俺是恋家鬼。师父啊,俺受了菩萨的戒行,又蒙您怜悯收留,一心情愿侍奉您前往西天,绝无半分退悔之意,这可是实实在在的‘恨苦修行’啊,怎么能说俺不像出家之人呢!”
唐三藏见他如此,微微点头,便道:“既是这样,你且起来吧。”
那呆子赶忙一骨碌爬起,嘴里依旧絮絮叨叨,扛起担子,只得死心塌地跟着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