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黄袍老怪听到公主呼唤,立刻撇下猪八戒、沙僧,按下云头,收起钢刀,快步上前,搀着公主关切问道:“娘子,有何事要说?”
公主道:“郎君啊,我方才睡在罗帏之中,梦中忽然瞧见一个金甲神人。”
黄袍老怪好奇地挑了挑眉,问道:“哪个金甲神?到咱们家门口做什么?”
公主道:“是我小时候在宫里,曾暗自对神许下一个心愿:要是能招个贤良的驸马,就一同前往名山,参拜仙府,斋僧布施。
自从与你结为夫妻,夫妻恩爱,欢会至今,竟一直没提起此事。那金甲神人前来索要誓愿,把我从梦中喝醒,原来是一场南柯一梦。
所以我急忙整理妆容,来与郎君诉说此事。没想到那桩上绑着一个僧人,万望郎君慈悲为怀,看在我的薄面上,饶了那个和尚吧,就当是帮我斋僧还愿,不知郎君意下如何?”
黄袍老怪哈哈一笑,满不在乎道:“娘子,你想得太多啦!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儿。我要吃人,到哪儿抓不到几个来吃?就这么一个和尚,能算得了什么,放他走便是。”
公主道:“郎君,那就放他从后门走吧。”
黄袍老怪不耐烦地摆了摆手,道:“真麻烦,放他走就放他走,还管什么前门后门的。”
说着,他绰起钢刀,高声叫道:“那猪八戒,你过来。我可不是怕你,不跟你打,是看在我娘子的份上,饶了你师父。你趁早去后门找到他,往西方去吧。要是再来侵犯我的地盘,绝不轻饶!”
猪八戒和沙僧听到这话,就像从鬼门关上被放回来似的,赶忙牵马挑担,如老鼠般逃窜而去。转过波月洞后门,猪八戒扯着嗓子喊道:“师父!”
那唐三藏一听便听出是猪八戒的声音,在荆棘丛中赶忙回应。沙僧连忙拨开草丛,搀扶着师父,急忙上马。
猪八戒在前头领路,沙僧在后面跟随,出了松林,踏上大路。
二人一路上叽叽喳喳,抱怨个不停,唐三藏则在一旁不断劝解。
他们一路晓行夜宿,遇晚先找地方投宿,鸡鸣即起看天色赶路,一程又一程,经过一个个长亭短亭,不知不觉就走了二百九十九里。
猛然抬头,只见一座雄伟的城池,正是宝象国。
师徒三人收拾好行李、马匹,在馆驿中安顿下来。
唐三藏步行至朝门外,恭敬地对阁门大使说道:“大人,我是来自唐朝的僧人,特来面见陛下,倒换文牒,还请您帮忙转奏一下。”
那黄门奏事官赶忙走到白玉阶前,躬身奏道:“陛下,唐朝有位高僧,求见陛下,想要倒换文牒。”
国王听闻是来自唐朝这个大国,又说是一位方外圣僧,心中十分欢喜,当即准奏,吩咐道:“宣他进来。”
于是,唐三藏被宣至金阶之下,恭恭敬敬地行完舞蹈山呼之礼。
两旁的文武百官,无不赞叹道:“上邦来的人物,果然是礼乐雍容,非同凡响!”
国王微笑着问道:“唐三藏,你到我国有何事啊?”
唐三藏赶忙躬身答道:“小僧是唐朝的出家人,承蒙我大唐天子的敕旨,前往西方取经。原本领有文牒,到陛下的上国,理应倒换。所以冒昧前来,惊动了陛下龙颜,还望恕罪。”
国王道:“既然有唐天子的文牒,拿上来让朕看看。”
唐三藏双手将文牒高高捧上,上前展开后轻轻放在御案上。
国王仔细看完,取出本国的玉宝,盖上花押,递给唐三藏。
唐三藏谢过恩,收起文牒,又躬身奏道:“贫僧一来是倒换文牒,二来是给陛下寄来了一封家书。”
国王大喜道:“什么家书?”
唐三藏道:“陛下的第三位公主娘娘,被碗子山波月洞的黄袍妖给掳了去,贫僧偶然遇见,所以寄书前来。”
国王一听,眼中瞬间满是泪水,声音颤抖地说道:“自十三年前公主失踪,两班文武官员,不知被贬退了多少,宫内宫外的大小婢子太监,也不知打死了多少。
只以为她是走出皇宫,迷失了路径,四处找寻无果,满城中的百姓人家,也都盘问过无数,却始终没有下落。怎料竟是被妖怪掳了去!
今日乍听到这话,怎能不叫人伤心落泪。”唐三藏从袖中取出书信,双手献上。
国王接过,看到上面有“平安”二字,更是手抖得拆不开书信,于是传旨宣翰林院大学士上殿读信。
学士即刻上殿,殿前有文武百官,殿后有后妃宫女,都侧耳倾听。学士拆开书信,高声诵读。
学士读完家书,国王放声大哭,三宫娘娘也纷纷落泪,文武百官皆为之伤情,前前后后,众人无不哀念。
国王哭了许久,便问两班文武:“谁愿意兴兵领将,为寡人捉获妖魔,救回我的百花公主?”
连问数声,却没有一人敢应答,真可谓是木雕的武将,泥塑的文官。
国王心中烦恼不已,泪如泉涌。
这时,只见众官员纷纷俯伏奏道:“陛下暂且莫要烦恼,公主失踪至今已有十三年,毫无音信。今日偶遇唐朝圣僧寄书至此,真假尚未可知。
况且臣等皆是凡人凡马,所学的兵书武略,也只能用来布阵安营,确保国家免受侵犯。
那妖精能腾云驾雾,我们难以与他当面交锋,又如何去征讨救援呢?想来东土取经的这位,乃是上邦圣僧。
这和尚道高龙虎皆伏,德重鬼神钦敬,想必必有降妖之术。自古道,来说是非者,就是是非人。
陛下可请这唐三藏降妖救公主,这才是万全之策。”
国王听了,急忙回头对唐三藏说道:“唐三藏若有手段,施展法力,捉了妖魔,救我孩儿回朝,也不必再上西方拜佛,留起长发,朕与你结为兄弟,同坐龙床,共享富贵,你意下如何?”
唐三藏赶忙启奏道:“贫僧只略懂念佛,实在不会降妖。”
国王道:“你既然不会降妖,又怎敢上西天拜佛呢?”
那唐三藏实在瞒不过,只好说出了自己的两个徒弟,奏道:“陛下,贫僧独自一人,实在难以来到此处。贫僧有两个徒弟,他们善于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路保护贫僧到此。”
国王责怪道:“你这和尚好生没道理,既有徒弟,为何不与他们一同进来见朕?若他们来到朝中,虽无特别丰厚的赏赐,也必定会有相应的斋饭供奉。”
唐三藏道:“贫僧那两个徒弟长相丑陋,不敢擅自入朝,只怕惊吓了陛下的龙体。”
国王笑道:“你这和尚说的什么话,难道朕还会怕他们不成?”
唐三藏道:“不敢说。我那大徒弟姓猪,法名悟能,又名猪八戒,他生得长嘴獠牙,鬃毛刚硬,耳朵像蒲扇,身材粗壮,肚子肥大,走起路来虎虎生风。
二徒弟姓沙,法名悟净和尚,他身高丈二,双臂宽阔,脸如蓝靛般发蓝,口似血盆般宽大,眼光闪烁,牙齿如钉般排列。他们都是这般模样,所以不敢贸然带他们入朝。”
国王道:“你既已这般详细说了,寡人又怎会害怕?宣他们进来吧。”随即命人拿着金牌前往馆驿相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