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小屋,成了苏苗苗在陌生城市里最温暖的避风港和加油站。 在何世清的鼓励下,苏苗苗也开始尝试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她加入了学校的文学社,在一次社员的作品分享会上,她鼓起勇气,朗读了一首自己偷偷写的、怀念母亲的小诗。诗很短,语言稚嫩,却情感真挚。读完时,她紧张得手心冒汗,但社友们给予的真诚掌声和善意点评,让她备受鼓舞。她发现,用文字倾诉和表达,是一种疗愈伤痛的方式。她也开始尝试给校报投稿,虽然屡屡被退,但她没有气馁,何世清总是她的第一个读者和最严格的“编辑”。
何世清自己的生活也异常忙碌。大二的学业压力增大,她还要兼顾好几份家教,为两人的生活和未来的考研积蓄力量。她常常备课到深夜,眼底有了淡淡的黑眼圈。苏苗苗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开始学着照顾何世清,周末回到小屋,会抢着做饭、打扫卫生,虽然常常把菜炒糊,地也拖不干净,但何世清总是笑着夸她。苏苗苗还用自己省下的生活费,偷偷给何世清买了一个舒适的护颈枕头,因为她发现何世清经常伏案工作后脖子酸痛。这种相互的关心和扶持,让她们的感情在平淡日常中愈发深厚。
第一个学期过得飞快。期中考试,苏苗苗的成绩不算突出,但都顺利通过。她逐渐找到了学习的节奏,开始享受在图书馆浩瀚书海中徜徉的乐趣,也开始敢于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疑问。
她与室友的关系也从最初的客气疏离,变得熟络起来,周末有时会一起逛街、看电影。她甚至开始用略带生涩的南京话跟小吃店的老板讨价还价。那个曾经被悲伤压垮、沉默寡言的女孩,正在一点点褪去外壳,展现出内在的韧性和对生活的热情。
元旦前夕,南京下了一场小雪,细碎的雪花落在梧桐光秃的枝桠上,别有韵味。何世清和苏苗苗没有去热闹的地方跨年,而是窝在小屋里,煮了一锅热气腾腾的火锅。窗外是寒冷的冬夜,屋内却温暖如春。她们一边涮着羊肉和蔬菜,一边看着电视里的跨年晚会,聊着过去的半年,也憧憬着新的一年。
“苗苗,还记得半年多前,你刚来时的样子吗?”何世清夹了一筷子肥牛放到苏苗苗碗里。
苏苗苗点点头,嘴角扬起一抹浅笑:“记得,像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什么都怕,什么都问你。”
“现在呢?”何世清笑着看她。
“现在……”苏苗苗想了想,认真地说,“现在还是有很多不懂,还是会怕,但好像……没那么慌了。我知道,不管遇到什么,都有你在。”
何世清伸手,揉了揉她的头发:“你长大了,苗苗。真的。”
“是因为你。”苏苗苗看着她的眼睛,无比认真。
零点钟声敲响时,窗外传来人们的欢呼和隐约的鞭炮声。她们没有开灯,借着电视屏幕闪烁的光,静静地看着对方。
“新年快乐,清清姐姐。”
“新年快乐,苗苗。新的一年,会更好的。”
“嗯,一定会。”
这一章,是告别,更是启程。告别了浸满泪水的过去,启程奔向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在南京这个新的起点上,两个女孩相互扶持,共同成长,用爱和勇气,一点点搭建着属于她们的、坚实而温暖的人生。前路依然漫长,但她们紧握的双手和彼此交付的真心,就是照亮一切未知的最亮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