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谦及其核心党羽被如狼似虎的侍卫拖出太极殿的场面,如同一场政治地震的震中,冲击波迅速席卷了整个京城。
往日车水马龙的宰相府被重兵围困,贴上封条;与郭府往来密切的数位官员府邸同样被监控或查抄;曾经门庭若市的几家关联商号,更是被户部与刑部联手查封,账目被成箱运走。
一时间,京城上空风声鹤唳,往日依附郭谦的官员人人自危,或紧闭府门,或匆忙上书撇清关系,或暗中烧毁往来信件,一派树倒猢狲散的景象。
凌薇薇没有给任何人喘息的机会。她在拿下郭谦的当日,便以雷霆之势,连下数道旨意:由相对中立且能力尚可的官员暂代空缺出的关键职位;责令三法司(刑部、大理寺、都察院)联合会审郭谦一案,要求“无论涉及何人,官居何位,一查到底”;同时,明发谕旨,肯定苏清月“忍辱负重,查案有功,忠勇可嘉”,正式恢复其凤阁令一切职权,并令其“安心休养,待康复后,协理此案”。
这道谕旨,不仅为苏清月彻底正名,更将她抬到了“协理”彻查当朝宰相谋逆大案的高度,其信任与倚重,昭然若揭。
苏清月被韩月华亲自护送回府邸时,已是强弩之末。府中早已接到消息,仆从皆是凌薇薇亲自挑选安排的可靠之人,太医署最好的太医也已候命。她肩胛处的箭伤因连日奔波、心力交瘁而再次崩裂渗血,加上风寒入体,当夜便发起了高烧,陷入时而昏睡、时而惊醒的状态。
昏沉中,她仿佛又回到了玉门关的漫天黄沙里,回到了阴暗潮湿的死牢,回到了箭矢呼啸的峡谷……每一次惊醒,冷汗都浸透中衣。但每当意识稍微清醒,她便会强撑着询问守在床边的韩月华或心腹侍女:“陛下那边……局势如何?”“郭谦……可曾开口?”“江南……可有新消息?”
她无法真正“安心”。扳倒郭谦只是撕开了第一层帷幕,其背后盘根错节的网络,以及那个神秘的“幽泉”组织,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
凌薇薇在宫中,同样无法安枕。她一边要稳住朝局,防止郭谦倒台引发的连锁反应,一边要督促三法司审讯,更要应对来自各方、为郭谦求情或试探口风的势力。她深知,此刻若有丝毫软弱或迟疑,便可能前功尽弃。
御书房的灯火,再次彻夜长明。她翻阅着暗卫送来的、关于郭谦党羽最新动向的密报,批阅着各地关于此事反响的奏章,脑海中不断推演着接下来的每一步。
偶尔,她会停下笔,望向苏清月府邸的方向,眼中流露出无法掩饰的担忧。她几次想微服出宫去看看,都被理智强行压下。此刻,她必须是那个冷酷、强大、算无遗策的帝王。
三法司的审讯,进展得并不顺利。郭谦老奸巨猾,面对那些指向他管家、族亲的物证,一概推说不知,声称自己“御下不严”,“被小人蒙蔽”,将所有罪责都推给了已经“畏罪自杀”的江南转运使和远在西北、即将被押解回京的马岱。
对于“幽泉”铁牌,他更是矢口否认,声称从未见过,定是有人栽赃陷害。
审讯陷入了僵局。缺乏郭谦的直接口供,这条线上的许多线索便难以彻底坐实,也无法顺藤摸瓜,揪出更深层的人物。
消息传到苏清月耳中时,她正勉强喝下一碗苦涩的汤药。高烧已退,但脸色依旧苍白。她靠在床头,沉吟片刻,对韩月华道:“郭谦是在拖延时间,也在等待……外界可能存在的营救,或者,灭口。”
她挣扎着想要坐直身体:“拿纸笔来。郭谦的心理防线,未必无懈可击。他贪权惜命,如今沦为阶下囚,看似强硬,实则外强中干。或许……可以从他那个最受宠的幼子身上,找到突破口。” 她深知,对付郭谦这种老狐狸,强攻不如巧取。
韩月华连忙按住她:“大人,您先养好身体要紧!陛下严令,让您务必休养!”
苏清月摇摇头,眼神坚定:“此事关乎后续大局,迟则生变。我写个条陈,你速速密呈陛下。如何决断,由陛下圣裁。”
就在苏清月于病榻上殚精竭虑为凌薇薇谋划破局之策时,一场针对凌薇薇本人的风暴,正在暗处悄然酝酿。
深夜,一封没有署名、却盖着某个早已致仕多年的老太师私印的密信,被秘密送入了慈宁宫——当朝皇太后,凌薇薇名义上的母后,同时也是部分保守宗室利益的代言人手中。
信中,痛心疾首地陈述了凌薇薇“宠信女官,逼迫宰相,动摇国本,恐非江山之福”,并隐晦提及了“祖宗家法”与“牝鸡司晨”的古训。
几乎同时,数位德高望重的宗室王爷联名上书,以“郭谦乃三朝老臣,即便有错,亦当念其旧劳,从宽发落,以免寒了天下老臣之心”为由,向凌薇薇施压。
更有甚者,市井之间开始流传起新的谣言,称苏清月乃是“狐媚转世”,用邪术蛊惑了女帝,才引得朝廷动荡,天怒人怨……
这些来自不同方向、却目标一致的攻击,形成了一张无形的、以“孝道”、“祖制”、“人言”织成的巨网,再次向凌薇薇笼罩而来。他们无法在证据上为郭谦翻案,便试图从道德、人伦和舆论上,将凌薇薇孤立,逼迫她妥协。
凌薇薇看着皇太后宫中心腹送来的“规劝”口信,看着宗室联名的奏章,听着福德海小心翼翼汇报的市井流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有眼底深处,那簇自苏清月被打入天牢起就一直在燃烧的火焰,燃烧得更加冰冷、更加炽烈。
她提起朱笔,在那份宗室联名的奏章上,只批了四个字:
“朕意已决。”
笔锋锐利,力透纸背。
她知道,清洗了朝堂的明枪,还需要挡住来自宫闱与宗室的暗箭。而她和苏清月要走的这条路,注定要踏碎无数所谓的“规矩”与“传统”。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这场风暴,还远未到停息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