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桥项目招标和施工质量的谣言,像一股阴冷的暗流,在河阳镇政府大院和清水村部分村民中悄然传播。尽管楚峰已经通过党政办发了内部通知,重申纪律,并安排刘建军组织了公开的质量检查,但流言蜚语并没有完全平息,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一些细节被添油加醋,甚至衍生出楚峰与施工方存在利益输送、镇里干部集体默许等更恶毒的版本。
这种氛围下,楚峰明显感觉到一些干部看他的眼神多了几分闪烁和疏离,汇报工作时也带着一种小心翼翼的试探。连一向支持他的赵大山,在一次汇报花田管理时,也忍不住低声问了一句:“楚镇长,桥……桥真没问题吧?村里有些人瞎传,说得有鼻子有眼的,俺听着心里不踏实。”
楚峰压下心中的烦躁,耐心而坚定地回答:“大山支书,你跟我去工地看了不止一次,质量怎么样,你亲眼所见。监理报告、材料检测报告都在那里摆着。我们要相信事实,不要听信谣言。你回去要稳住村民的情绪,告诉大家,新桥是百年大计,镇党委政府比任何人都重视质量安全!”
“哎!俺晓得!俺就是……就是听着闹心!”赵大山憨厚地点头,但眉宇间的忧虑并未完全散去。
楚峰知道,光靠口头解释和内部通知,已经不足以消除影响。必须采取更果断、更透明的措施。他再次召集刘建军、王海生以及镇纪委的同志开会。
“谣言止于智者,但更止于公开!”楚峰开门见山,语气严肃,“我们必须把新桥建设置于阳光之下,接受最广泛的监督!我决定,从明天开始,成立一个‘新桥建设群众监督小组’!”
“群众监督小组?”刘建军有些疑惑。
“对!”楚峰解释道,“成员包括: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清水村老党员、村民代表、还有镇里退休的老工程技术人员。让他们定期、不定期地到工地现场,查看施工过程、检查材料、查阅监理记录。发现问题,可以直接向镇党委、纪委反映!同时,所有的招标文件、合同文本、监理日志、材料检测报告,在不涉密的前提下,复印一份放在村委会公示栏,供村民随时查阅!”
王海生有些担心:“楚镇长,这……会不会太透明了?万一有人鸡蛋里挑骨头……”
“怕什么?”楚峰打断他,“我们坐得端行得正,就不怕监督!越是透明,谣言就越没有市场!这件事,王主任你牵头落实,纪委全程参与,确保监督小组不是摆设,真有知情权、监督权!”
“好!我马上办!”王海生见楚峰态度坚决,立刻应承。
刘建军也表态:“楚镇长,我这边全力配合!施工方和监理单位的工作,随时接受检查!”
群众监督小组很快成立并投入运作。第一批被选入小组的周老爷子、张婶等村民,戴着红袖标,拿着小本本,像模像样地出现在工地上,问这问那,施工方项目经理虽然觉得有点麻烦,但也只能耐心解答、配合检查。村委会的公示栏前,也时常有村民驻足观看那些他们看不太懂、但感觉“很正规”的文件。
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谣言的传播,让大部分村民安心了不少。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就在群众监督小组开始工作的第三天,一个更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新桥的一个桥墩,在拆除模板后,侧面出现了一道细微的竖向裂纹!
消息是监督小组的成员、退休的老技术员陈工最先发现的。他立刻报告了刘建军和楚峰。楚峰当时正在镇上开会,接到电话,心里“咯噔”一下,立刻中断会议,火速赶往清水村工地。
工地上,刘建军、监理工程师、施工项目经理等人已经围在那个出问题的桥墩旁,个个脸色凝重。楚峰赶到时,看到桥墩混凝土表面,确实有一道长约半米、细如发丝的裂纹。
“怎么回事?!”楚峰强压住内心的震动,沉声问道。
施工项目经理额头冒汗,赶紧解释:“楚镇长,初步判断……可能是……可能是养护不到位,内外温差应力导致的表面收缩裂缝……属于……属于常见质量通病,一般不影响结构安全……”
“常见?不影响安全?”楚峰语气严厉,“你凭什么断定不影响安全?检测数据呢?专家论证呢?这么巧,就在谣言满天飞的时候出现裂缝?你让群众怎么想?!”
监理工程师也紧张地补充:“我们已经取样了,马上送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强度测试和超声波探伤。结果出来之前,不能下定论。”
刘建军在一旁急得直搓手:“楚镇长,这事……这事闹大了!要是传出去,那些谣言可就……”
楚峰看着眼前的情景,心沉到了谷底。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无论这裂缝的性质如何,在这个敏感的时刻出现,无疑会给那些造谣者提供绝佳的“证据”,将之前的所有努力毁于一旦。他甚至可以想象,消息传开后,会引发怎样的轩然大波。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迅速做出部署:
“第一,立刻封锁消息!在检测结果出来之前,严禁任何人对外传播现场情况!特别是监督小组的成员,要做好工作,请他们暂时保密,一切以权威检测为准!”
“第二,刘镇长,你亲自盯着,马上把样品送去检测!要找省里最权威的机构!用最快的速度出报告!费用镇里先垫上!”
“第三,监理单位驻场,对同批施工的其他桥墩和构件进行全面排查,确保没有类似问题!”
“第四,王主任,你立刻向县委办、县政府办做一个初步情况报告,说明我们已发现情况并正在紧急处理,避免领导从其他渠道得知产生误解!”
“第五,通知赵大山,让他稳住村民,不要恐慌,更不要以讹传讹!”
一道道指令发出,相关人员立刻分头行动。楚峰站在那个带有裂纹的桥墩前,久久不语。夜幕渐渐降临,工地的灯光亮起,照在他紧绷的脸上。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场严峻的信任危机和政治考验。如果处理不当,不仅新桥项目可能夭折,他个人的政治生涯也可能受到重创。压力,像夜色一样,沉重地压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