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宇刚把“木语生活”达人名单初稿发过去,手机就响了——是张总监的电话,语气比昨天沟通时沉了不少:“林经理,方便现在过来一趟吗?我们这边有点情况要跟你同步。”
半小时后,林宇坐在“木语生活”会议室里,看着对面张总监和几位高管凝重的表情,心里大概有了数。张总监推过来一杯水,开门见山:“昨天咱们聊完方案,公司副总突然收到陈峰的消息,他说你们团队没做过家居行业的案子,方案落地风险高,还说他们团队能以比你们低20%的报价接这个项目。”
“陈峰?”林宇端着水杯的手顿了顿,心里冷笑——这家伙还真是阴魂不散,正面比不过就玩背后偷袭。“张总监,我们团队虽然之前没做过家居项目,但在营销逻辑上是相通的——您看‘爱贝乐’的母婴项目,我们也是从无到有做出了效果;而且这次方案里的场景化体验、达人测评细节,都是基于行业数据和用户需求做的,不是凭空想出来的。”
旁边的副总却皱着眉开口:“话是这么说,但陈峰他们毕竟做过几个家居品牌的推广,经验上确实占优。而且20%的报价差不是小数目,公司这边也得考虑成本问题。”
林宇听出了话里的分歧,主动问:“那您这边是有什么想法吗?”
张总监叹了口气:“现在公司内部意见不统一,有人觉得你们的方案更有创新力,也有人倾向于陈峰那边的低价和经验。最后商量下来,决定让你们两个团队各自提交一份深化方案,一周后进行二次比稿,到时候根据方案细节和落地可行性来定最终合作方。”
走出“木语生活”办公楼,林宇给李曼和王珂打了电话,把情况一说,李曼当场就炸了:“陈峰这也太不要脸了吧!明明是咱们先对接的项目,他凭什么过来抢?还玩低价套路,真以为客户都是傻子吗?”
“别气,”林宇坐在路边的长椅上,反倒冷静下来,“他玩低价,说明他知道在方案创新上比不过咱们。现在的关键是怎么在深化方案里突出咱们的优势,让客户明白,低价不等于靠谱,落地效果才是最重要的。”
王珂在电话里问:“那咱们要不要也降价?不然跟陈峰的报价差太多,客户会不会真的动摇?”
“不能降。”林宇一口否决,“咱们方案里的达人测评、场景拍摄都是要实打实花钱的,降价只会压缩执行成本,最后影响效果,这不是砸自己的招牌吗?咱们得换个思路,从陈峰没考虑到的地方突破,让客户觉得咱们的方案值这个价。”
挂了电话,林宇打开手机里的行业数据——他得用超能力好好分析一下,家居行业的客户最在意却最容易被忽略的点是什么。翻着翻着,一组数据引起了他的注意:有68%的年轻消费者在购买家居产品时,会优先考虑售后服务;而因为售后响应慢、问题解决不及时放弃复购的客户,占比高达52%。
“有了。”林宇眼睛一亮——陈峰只敢提低价和快速执行,肯定不会考虑售后这块。如果咱们在深化方案里加上售后口碑营销,再承诺明确的售后保障,这不就是最好的差异化优势吗?
回到公司,林宇把这个想法跟团队一说,李曼立刻来了精神:“对呀!我之前做消费者调研的时候就发现,很多年轻人买家居最怕出问题没人管。咱们要是能提出具体的售后措施,比如24小时响应,肯定能打动客户!”
王珂也补充:“而且售后还能和之前的场景化体验联动——客户买了产品后分享改造心得,咱们给流量扶持,既能提升用户粘性,又能形成口碑传播,比单纯做一次营销管用多了。”
林宇点点头,把任务分配下去:“李曼,你用超能力分析一下‘木语生活’过往的客户投诉数据,看看他们最常遇到的售后问题是什么,咱们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王珂,你负责把‘售后口碑营销’模块的视觉呈现做出来,比如用户分享内容的展示模板、售后响应流程的示意图,让方案更直观。”
两人干劲十足地领了任务,林宇看着她们忙碌的身影,心里有了底。陈峰以为靠低价就能搅黄这个项目,却忘了营销不是一锤子买卖——客户要的不是最便宜的方案,而是能真正帮他们提升品牌价值、带来长期收益的方案。
晚上加班的时候,李曼拿着整理好的投诉数据过来:“‘木语生活’最常见的售后问题是‘安装延迟’和‘产品磕碰处理不及时’,咱们可以承诺‘安装预约不超过3天’‘磕碰问题24小时内给出解决方案’。”
林宇接过数据,在方案里补充上这些具体承诺:“再加一条,客户购买后参与‘家居改造分享’,优质内容不仅能上品牌首页,还能获得下次购买的折扣券,这样既能促进复购,又能形成良性循环。”
窗外的夜色越来越浓,会议室的灯光却亮得刺眼。林宇知道,陈峰的搅局虽然给项目添了麻烦,但也让他们找到了更精准的突破点——这场二次比稿,他们未必会输,甚至有可能赢得更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