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澜苑的书房里,秋雨敲打着窗棂。沈清澜坐在电脑前,屏幕上是她刚刚写完的项目终止通知。每一个字都重若千钧,她却不得不写。
邮件发送成功的提示弹出时,书房的门被轻轻推开。爷爷沈岫云站在门口,手中端着一杯热茶。
“都结束了?”老人的声音平静,仿佛早已知晓结局。
沈清澜轻轻点头,接过茶杯。温热的瓷杯驱不散指尖的冰凉。
“刚才社区的王奶奶打电话来,”爷爷在她对面坐下,“问为什么手环的数据传不出去了。”
茶水的热气氤氲上升,模糊了视线。沈清澜想起那个总是笑呵呵的王奶奶,想起她学会用手环给孙子发语音时的雀跃。
“我让忠伯去解释了。”爷爷叹了口气,“但有些事,解释不清。”
第二天清晨,沈清澜来到项目办公室。曾经热闹的空间如今冷冷清清,只剩下几个核心成员在整理资料。
“设备回收工作已经开始了。”李璟的声音低沉,“但很多老人不愿意交还手环。”
林雪儿红着眼眶:“李爷爷说,没有手环,他晚上不敢睡觉。”
每个字都像针一样扎在心上。沈清澜走到窗前,看着楼下来来往往的车辆。这个城市依旧喧嚣,只是她的梦想已经落幕。
下午,她亲自去了试点社区。
王奶奶拉着她的手,老泪纵横:“闺女,是不是我们给你们添麻烦了?要是费用太高,奶奶可以付钱的...”
“不是的。”沈清澜哽咽难言,“是...项目调整。”
在社区医疗站,医生给她看最近的记录:“自从设备停用后,已经有三个老人因为夜间突发疾病送医。要是手环还在...”
她没有勇气听完。
回程的路上,手机不断收到消息——供应商的催款通知,员工的辞职信,媒体的追问。每一个消息都在提醒她:一切都结束了。
夜色深沉时,她独自来到实验室。仪器已经停止运转,数据屏一片漆黑。她抚摸着这些陪伴她无数个日夜的设备,像是在告别老友。
在角落的储物柜里,她发现了一本项目日志。翻开第一页,是她写下的初衷:“让科技温暖每一个需要帮助的生命。”
泪水终于决堤。
她抱着日志蹲在地上,任凭压抑已久的情绪汹涌而出。那些不眠的夜晚,那些攻坚的喜悦,那些老人感激的笑容...一切都将封存在记忆里。
不知过了多久,一双温暖的手轻轻放在她肩上。
“哭出来就好。”爷爷的声音在身后响起,“记住这份痛,但不要被它打倒。”
老人扶起她,递来一个信封:“这是今天收到的,来自试点社区的联名信。”
沈清澜打开信封,厚厚一叠信纸上,密密麻麻按满了老人的手印。信的结尾写道:“我们不需要更好的设备,我们只想要原来的手环回来。”
这一刻,她忽然明白了。
项目的终止可以是一纸公文,
但那些被改变的生活,
那些被温暖的生命,
永远不会被真正“撤销”。
雨停了,月光透过云隙洒落。
在满目疮痍的废墟上,
一颗种子正在悄然萌芽。
它等待着合适的时机,
破土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