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来的车子在晚高峰的车流里稳稳前行。林绵紧握方向盘,目光如炬,每一个变道都像是完成一项神圣使命。霍星澜坐在副驾驶,看着导航上逐渐缩短的回家距离,又看看身边这个全身心投入的“新手司机”,嘴角始终噙着一抹笑意。
“前方路口左转,请驶入最左侧车道。”导航语音提示。
林绵立刻紧张起来,早早打了左转向灯,小心翼翼地从后视镜观察后方车流,嘴里念念有词:“让一让,让一让,新手司机要并线了……”
后面一辆黑色轿车似乎看出了她的生涩,善意地减速,闪了闪大灯,让出了一个空档。
“快,就现在!”霍星澜轻声提醒。
林绵深吸一口气,手腕微动,车子流畅地并入了左转车道。完成这一系列操作后,她长长舒出一口气,额角竟然沁出了细密的汗珠。
“看,大家对新司机还是很友好的。”霍星澜抽了张纸巾递给她,笑着鼓励。
“那是因为我打得灯早,态度好。”林绵擦了擦汗,颇有些得意,随即又垮下脸,“可是回家那个停车场入口好窄,上次租车回来我差点蹭到柱子,这次东西这么多,后视镜更看不清了……”
“放心,有我呢。”霍星澜拍拍胸口,“今天我给你当专属倒车雷达,包管稳稳入库。”
果然,回到小区地下停车场,面对那个狭窄的入口和紧凑的车位,林绵又开始犯怵。霍星澜果断下车,站在车后方,打着清晰的手势指挥。
“方向盘往左打满……好,回正……慢点,慢点,倒,继续倒……好!停!”
在他的“人工导航”下,车子虽然来回调整了几次,但总算有惊无险地停进了车位,而且位置相当周正。
林绵熄了火,几乎是瘫在驾驶座上,拍着胸口:“我的天,比开一路还累!”
霍星澜拉开车门,俯身给她解开安全带,笑着揶揄:“看来林司机还需要多练练实战泊车技术。不过今天总体表现优秀,值得表扬!”
两人合力把大包小包的采购成果搬上楼。打开门,凉爽的空调风迎面扑来,驱散了从外面带回来的燥热。把东西归置好,林绵第一件事就是冲向冰箱,拿出那本“霍林纪事”,趴在餐桌上,郑重其事地画了一辆比之前那个更像样的小汽车,在旁边写上:“林司机首次独立驾驶纪念日!路线:租车公司→超市→家。里程:28.5公里。乘客:霍星澜。体验:紧张,刺激,但超有成就感!”
写完后,她满意地端详了一会儿,又把本子推到霍星澜面前:“喏,该你签字确认了。”
霍星澜笑着接过笔,在她那行字下面写道:“乘客霍确认以上内容属实,并对林司机的稳健驾驶表示高度赞赏。期待下次旅程。”
放下笔,他看着被塞得满满的冰箱和整理得焕然一新的次卧,一种“万事俱备”的踏实感油然而生。他拉过林绵,两人一起窝在沙发里,享受着忙碌后的宁静。
“爸妈下周就来了。”林绵靠在他肩头,声音带着点不易察觉的紧张,“霍星澜,我有点……怕做得不够好。”
霍星澜理解地搂紧她。他知道,林绵的“怕”,不是抗拒,而是源于重视,源于她想在长辈面前证明自己、想把这个“家”经营得更好的那份心。
“你已经做得很好了。”他低声安慰,下巴蹭着她的发顶,“你看,家里收拾得这么妥当,连爸妈爱吃什么、用什么都想周全了。我爸我妈都不是挑剔的人,他们看到我们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得这么好,高兴还来不及呢。”
“真的?”
“当然。”霍星澜语气肯定,“而且,有我在呢。有什么事情,我们一起面对。”
他的话语总是能恰到好处地抚平林绵心头的褶皱。她在他怀里找了个更舒服的位置,安心地闭上了眼睛。
接下来的几天,林绵仿佛进入了“战前”最后冲刺阶段。她反复练习着那几道自认为拿手的家常菜,确保咸淡火候万无一失;她把次卧的床单被套又洗晒了一遍,闻着阳光的味道才安心;她甚至拉着霍星澜演练了一遍接到父母后到家的一系列流程——谁拿行李,谁开门,谁倒水,细节到拖鞋摆放的方向。
霍星澜看着她如临大敌又努力认真的样子,觉得可爱又心疼。他知道,这是林绵表达爱和重视的独特方式。
终于,迎接父母的日子到了。
那天,林绵特意请了半天假,一大早就起床,再次检查了家里的整洁情况,把准备好的水果洗好装盘,茶水也沏上了。她换了好几身衣服,最后还是选了一套看起来既舒服又得体的家居服,头发梳得整整齐齐。
霍星澜看着她忙前忙后,笑道:“领导,放松点,就是爸妈过来住段时间,不是领导视察。”
“我知道,”林绵深吸一口气,“可我就是忍不住紧张嘛。”
霍星澜开车带着林绵一起去高铁站。路上,林绵一直望着窗外,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霍星澜空出一只手,握住她微凉的手,轻轻捏了捏。
接到父母的过程很顺利。霍父霍母看到儿子和准儿媳一起来接,脸上顿时笑开了花。霍父的气色看起来比霍星澜想象中要好些,虽然能看出些许疲惫,但精神头不错。霍母则拉着林绵的手,上下打量着,嘴里不住地说:“绵绵好像瘦了,是不是工作太辛苦?这次妈来了,好好给你们补补。”
回程的路上,霍星澜开车,林绵陪两位老人坐在后座。她细心地询问着旅途是否劳累,老家最近的天气,亲戚们的近况,声音温柔,态度体贴。霍母笑得合不拢嘴,连连夸赞绵绵懂事。
霍父话不多,但看着儿子和准儿媳,看着车窗外熟悉的城市风景,眼神里透着欣慰。
到了家,一打开门,凉爽洁净的环境让风尘仆仆的两位老人顿感舒适。
“哎呦,这屋里收拾得真干净,亮堂堂的。”霍母一进门就忍不住称赞。
林绵赶紧拿出准备好的新拖鞋:“爸妈,换这个鞋,舒服点。”又引着他们去看次卧,“床垫按您们习惯换的硬的,枕头是荞麦的,看合不合适?不合适我们再换。”
霍父霍母看着布置得温馨妥帖的房间,窗明几净,床单散发着洗衣液的清香,心里暖融融的。霍母拉着林绵的手:“好,好,什么都好,让你们费心了。”
“不费心,应该的。”林绵脸上泛着红晕,有些不好意思。
最初的安顿忙而不乱。有霍星澜这个主力在,行李很快归置好。四人坐在客厅沙发上,喝着林绵泡的茶,吃着水果,聊着家常。气氛融洽,带着久别重逢的喜悦和一点点初来乍到的生涩。
林绵之前预想的那些尴尬或者不知所措,似乎并没有出现。霍母很健谈,霍父虽然沉默些,但也会适时地问问霍星澜工作上的事,或者点评一下城市的新变化。
傍晚,林绵系上围裙,准备大展身手,做一顿接风宴。霍母非要进厨房帮忙,被林绵坚决地推了出来:“妈,您和爸坐车累了,好好歇着,今天尝尝我的手艺!”
厨房里传来锅铲碰撞的声音和食物的香气。霍星澜陪着父母在客厅聊天,能听到林绵在里面偶尔的小声嘀咕和手忙脚乱的动静,他忍不住几次想进去看看,都被林绵用眼神“瞪”了回来。
终于,饭菜上桌了。清蒸鲈鱼、红烧排骨、蒜蓉西兰花、冬瓜排骨汤,都是家常菜,但色香味俱全。林绵紧张地看着霍父霍母动筷子。
霍母尝了一口鱼,连连点头:“嗯!这鱼蒸得嫩,火候正好。”
霍父吃了一口排骨,也难得地露出了笑容:“味道不错。”
林绵悬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灿烂笑容。
这第一顿团圆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林绵抢着洗碗,霍母这次没再坚持,只是看着她在厨房忙碌的背影,对霍星澜低声说:“绵绵真是个不错的孩子,细心,也肯干。你呀,有福气。”
霍星澜看着母亲眼中真诚的赞许,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他知道,林绵用她的实际行动,赢得了父母初步的认可和喜爱。
然而,共同生活,毕竟不同于偶尔的探望。不同的生活习惯和观念,就像隐藏在平静水面下的礁石,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开始悄然显露。
霍父霍母习惯了早睡早起,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了,轻手轻脚地在厨房准备早餐,尽管林绵说过很多次早饭她来做就行。客厅的电视,霍父喜欢看新闻和抗战剧,音量总会调得比较大,而霍星澜和林绵习惯了安静,有时想看看电影或者听听音乐,又不好意思说。
饮食上也有差异。霍母口味偏重,做菜喜欢多放酱油和盐,而林绵和霍星澜崇尚清淡健康。林绵委婉地提过一次,霍母当时答应了,下次做菜却常常“忘了”,或者会觉得“这点盐哪算咸”。
最让林绵有些无所适从的是霍母的“过度关心”。她总会追问林绵的工作细节,关心她每个月赚多少钱,时不时暗示他们应该早点要孩子,甚至会对林绵的穿衣打扮发表意见。这些出于好意的关怀,有时却像无形的绳索,让林绵感到些许束缚和压力。
她开始下意识地减少在客厅停留的时间,吃完饭就钻进卧室,或者借口要加班,在书房多待一会儿。晚上和霍星澜一起散步的固定节目,也因为要陪父母聊天而取消了。
霍星澜敏锐地察觉到了林绵的细微变化。晚上,两人回到自己房间,林绵会变得比平时沉默,有时会望着窗外发呆。
“怎么了?是不是妈今天又说你了?”霍星澜揽住她的肩膀,轻声问。
林绵摇摇头,扯出一个笑容:“没有,妈也是好心。”她顿了顿,声音低了下去,“就是……感觉家里好像突然多了很多双眼睛,有点不自在。”
霍星澜理解她的感受。他何尝没有感觉到那种微妙的张力?父母的到来,打破了他们熟悉的二人世界的平衡和节奏。他知道林绵已经在尽力适应和迁就,但有些东西,不是光靠忍耐就能解决的。
“委屈你了。”他把她搂进怀里,心疼地说,“爸妈的习惯和观念,一时半会儿很难改变。我们慢慢来,找个合适的方式沟通。重要的是,你别什么都憋在心里,有什么不舒服的,一定要告诉我。”
“嗯。”林绵在他怀里闷闷地应了一声,感受着他胸膛传来的温暖和有力的心跳,那份莫名的焦躁似乎被抚平了一些。她知道,霍星澜是站在她这边的,这比什么都重要。
转折发生在一个普通的周末早晨。
林绵头天晚上熬夜赶一份报告,早上想多睡一会儿。霍母却按照平时的习惯,早早起床开始在厨房忙碌。剁肉馅准备包饺子的声音,以及客厅里传来的新闻播报声,清晰地传进了卧室。
林绵被吵得睡不着,心里一阵烦躁,用被子蒙住了头。霍星澜也醒了,他看了看身边蜷缩成一团的林绵,轻轻起身下床。
他走到客厅,对正在看新闻的父亲做了个“小声”的手势,然后走进厨房。
“妈,这么早就在忙了?”霍星澜接过母亲手里的菜刀,“我来剁馅吧,您去歇会儿。绵绵昨晚加班睡得晚,让她多睡一会儿。”
霍母愣了一下,看了看儿子,又看了看紧闭的主卧房门,脸上掠过一丝恍然和不易察觉的尴尬。她放下手里的活,擦了擦手:“哦,好,好,我不知道……那我去楼下逛逛,买点新鲜蔬菜。”
霍母离开后,厨房和客厅都安静了下来。霍星澜熟练地剁着肉馅,心里却在思考。他知道,直接要求父母改变几十年的生活习惯不现实,也不近人情。但为了林绵,也为了这个家能更和谐,他必须做点什么。
那天吃过午饭,霍星澜提议:“爸妈,今天天气不错,听说郊区新开了一个生态园,挺适合散步的,要不我们一起去逛逛?绵绵开车带我们去,她也正好练练手。”
林绵有些意外地看了霍星澜一眼,随即明白了他的用意——这是创造机会让大家一起出去走走,换换环境,也能让她这个“司机”有点事做,找回一点在这个家庭组合中的价值和存在感。
霍父霍母对这个提议也很感兴趣,欣然同意。
于是,林绵再次坐上了驾驶座。这次,车上载着的是她生命中最重要三个人。她比第一次独自上路时还要紧张,但又有一股力量在支撑着她——她要安全平稳地把大家带到目的地。
车子平稳地驶出城市,开往郊区。霍星澜坐在副驾驶,时不时给她一些提示。霍母坐在后座,看着林绵专注开车的背影,忍不住感叹:“绵绵开车还挺稳当,一点都不像新手。”
霍父也难得地开口附和:“嗯,比星澜刚学车那会儿强。”
林绵从后视镜里看到二老赞许的目光,听到他们的话,心里像被注入了一股暖流,紧张感渐渐被一种被认可的喜悦取代。她腰杆挺得更直了,操作也更加从容。
在生态园里,四人漫步在林荫小道上,看着湖光山色,心情都舒畅了许多。霍星澜有意无意地创造着林绵和父母单独交流的机会,比如让林绵给父母介绍一种她不认识的花草,或者让林绵陪着母亲去洗手间。
林绵也努力地找话题,询问父母老家的趣事,或者讲讲自己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好玩的事情。脱离了那个狭小的家庭空间,在开阔的自然环境里,之前的那些微妙隔阂似乎也随着微风消散了不少。
回程的路上,夕阳依旧美好。林绵开着车,霍母在她身后轻声说:“绵绵,今天辛苦你了。开车累了吧?”
“不累,妈。”林绵从后视镜里回以微笑,“以后周末天气好,我们可以多出来走走。”
“好,好。”霍母连连点头,脸上是舒心的笑容。
经过这一次外出,家里的氛围明显轻松了许多。霍星澜找机会和父母进行了一次坦诚的沟通,没有指责,只是表达了他们年轻一代的生活习惯和想法,希望能互相理解,互相适应。霍父霍母都是明事理的人,之前或许是无心之失,经过儿子的提醒和林绵始终如一的孝顺体贴,他们也开始了悄然的改变。
霍母做饭会特意做得清淡些,看电视会主动调小音量,也不再事无巨细地追问林绵的私事。林绵也更加体谅老人,会主动陪霍母聊天,跟她学做几道霍星澜爱吃的家乡菜,周末拉着霍父一起下棋(虽然总是输得很惨)。
一种新的、更加融洽的平衡,在磨合中逐渐建立起来。
一天晚上,林绵在“霍林纪事”上画了四个手牵手的小人,站在一座小房子前面。她在旁边写道:“家的新篇章。有磕绊,有关爱,有磨合,更有温暖。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霍星澜看到后,在那行字下面添了一句:“愿这新篇章,永远充满理解、包容和爱。”
窗外,秋意渐浓,夜凉如水。但在这个小小的两居室里,因为多了两位至亲的陪伴,温暖仿佛也加倍了。霍星澜看着身边安然入睡的林绵,又听着隔壁房间父母平稳的呼吸声,心里充满了平静的感恩。
生活的车轮,载着他们,驶过了一个小小的颠簸,正朝着更远、更明亮的未来,平稳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