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着家具边缘横移的“小螃蟹”生涯,并没有持续太久。小星星的探索欲望和对更高自由度的追求,推动着他向一个更令人激动也更具挑战性的阶段迈进——独立行走。
最初的征兆,是他开始尝试松开扶着家具的手。在一次扶着茶几挪动时,他会突然停下来,小心翼翼地、极其缓慢地松开一只手,仅用另一只小手虚虚地搭着,身体像风中的芦苇般微微晃动,努力维持着那脆弱的平衡。那短短几秒钟的“无依无靠”,在他小小的世界里,不亚于一次伟大的冒险。他的小脸会绷得紧紧的,黑眼珠里全是专注,仿佛全身的细胞都在为这历史性的一刻而努力。
“松手了!快看,他自己松手了!”第一个发现这一壮举的霍母,总会激动地压低声音,招呼全家人来看。
大家便会屏住呼吸,远远地看着,不敢发出一点声响,生怕惊扰了那个正在与重力进行微妙博弈的小小身影。通常,这种平衡只能维持几秒,他就会因为重心不稳,一屁股坐回垫子上,或者赶紧重新抓住茶几边缘。但就是这短暂的几秒,也足以让全家人小声地欢呼雀跃,仿佛见证了奥运冠军的诞生。
霍星澜和林绵开始有意识地引导他进行“短途运输”。他们会面对面跪坐在爬行垫上,相隔一两步的距离。霍星澜张开双臂,用最热情洋溢的声音呼唤:“星星,到爸爸这里来!”
林绵则在身后,轻轻地护着儿子的腰,给予他最初的安全感和一点点向前的推力。小星星看着爸爸近在咫尺的笑脸,听着那充满诱惑的呼唤,眼睛里会闪烁出渴望的光芒。他犹豫着,试探着,一只小脚颤巍巍地抬起来,向前迈出极其微小的一步,身体剧烈地摇晃一下,另一只脚赶紧跟上,整个人几乎是扑进了霍星澜张开的怀抱里。
“成功了!宝贝会走了!”霍星澜会一把将他紧紧抱住,举起来,笑声里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激动和成就感。林绵也会立刻围上来,亲吻儿子汗湿的小额头,毫不吝啬她的赞美。
这种“两步跨越”的练习,成了那段时间家里最常见的温馨场景。有时候是小星星在爸爸妈妈之间来回“运输”,有时候是霍父霍母加入进来,形成一个更大的“传送阵”。每一次成功的“投递”,都能换来热烈的掌声和夸张的表扬,小家伙似乎也很享受这种被万众瞩目的感觉,常常在完成“壮举”后,自己也咯咯地笑起来,露出几颗小白牙,得意非凡。
当然,失败是成功的孪生兄弟。更多的时候,是迈出一步就失去平衡,歪歪扭扭地摔倒在地。或者走着走着,两条小腿突然不听使唤,像两根软软的面条一样纠缠在一起,让他直接上演一个“平地摔”。好在爬行垫足够厚软,他通常只是懵一下,在大人们鼓励的眼神中,自己手脚并用地爬起来,拍拍小屁股,继续下一次尝试。
林绵的“霍林纪事”里,充满了这些跌跌撞撞的记录:“星星今天独立行走了三步!目标:爸爸的怀抱!”、“摔了七次,自己爬起来五次,进步神速!”、“似乎掌握了‘刹车’技巧,在撞上沙发前成功停住,虚惊一场。”
随着行走能力的初步建立,小星星的“破坏力”和“探索范围”也呈指数级增长。以前爬行时够不到的抽屉、柜门,现在都能轻易地扒拉着站起来,好奇地拉开,把里面的东西一件件掏出来,扔得满地都是。他对一切可以开合的东西都充满了兴趣,冰箱门、衣柜门、微波炉门,都成了他研究的对象。家里的安全措施不得不再次升级,所有低矮的抽屉和柜门都被装上了安全锁,冰箱门上也贴上了防护贴,防止他被突然打开的门撞到。
语言的进步也与行走能力齐头并进。除了清晰的“爸爸”、“妈妈”,他的词汇库里开始加入更多有意义的单词。看到奶奶端来饭菜,他会拍着小手说“饭饭”;渴了会指着水杯说“水”;看到窗外的小鸟会兴奋地喊“鸟鸟”;玩球的时候会说“球”;不想吃的东西会扭开头,清晰地吐出两个字:“不要!”
这声“不要”,标志着他自我意识的真正萌芽,也让家庭生活增添了新的“博弈”内容。以前那个予取予求的小肉团,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见和偏好。
辅食的形态也彻底告别了泥糊时代,进入了更接近成人食物的“小灶”阶段。霍母会特意将米饭煮得软烂一些,把蔬菜和肉类切得碎碎的,方便他咀嚼和吞咽。小家伙也拥有了自己的一套小碗小勺,开始真正意义上地学习自己吃饭。
这无疑是一场比学走路更加“惨烈”的战争。他热衷于用小手抓握勺子,但精准度堪忧,常常是舀起一勺饭,颤巍巍地往嘴里送,结果一半糊在脸上,一半洒在胸前,能成功进入嘴巴的寥寥无几。他也不急,乐此不疲地重复着这个艰难的过程,吃得高兴时,还会用手抓起一块炖得烂烂的土豆,研究半天再塞进嘴里。
每顿饭下来,餐椅、地面、乃至他本人的头发上,都可能发现食物的踪迹。霍母从一开始的心疼粮食,到后来也彻底想开,干脆在餐椅下面铺上一大张塑料布,饭后连同围兜一起收拾,效率反倒高了。林绵和霍星澜也达成共识,绝不因为怕脏而阻止他自己动手,保护他这份自己动手的积极性比保持干净整洁更重要。
一天周末,天气晴好,一家人决定带小星星去附近的市民广场,进行他人生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徒步远足”。小家伙第一次穿上了一双柔软的学步鞋,对于脚上突然多了个东西,他显得很不习惯,坐在地上,抱着自己的小脚丫研究了半天,才在大家的鼓励下,扶着爸爸妈妈的手,小心翼翼地站了起来。
广场上视野开阔,人来人往,还有许多和小星星差不多大的孩子。小家伙被这新鲜的环境彻底吸引了,黑亮的眼睛简直不够用。他紧紧牵着爸爸妈妈的手,像一只初次离开巢穴的幼鸟,既紧张又兴奋,一步一步,走得极其认真。
看到有摇摇晃晃学步的孩子,他会停下来,好奇地盯着看。看到有哥哥姐姐跑过,他会发出“啊啊”的羡慕的声音。霍星澜和林绵耐心地陪着他,走得很慢很慢,向他介绍看到的鸽子、雕塑、喷水池。霍父霍母跟在后面,看着孙子那小小的、努力前行的背影,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走了大概十几分钟,小家伙似乎有些累了,脚步慢了下来,仰起小脸,对着林绵张开手臂,软软地叫了一声:“妈妈,抱。”
林绵的心瞬间融化,弯腰将他抱起来。小家伙立刻像只无尾熊一样,满足地趴在妈妈肩膀上,小脑袋耷拉着,呼吸有些急促,显然是累坏了。但他那双大眼睛,依然透过妈妈的肩膀,好奇地打量着这个广阔而新奇的世界。
回家的路上,他在婴儿车里就沉沉睡去,小手里还紧紧攥着在广场上捡到的一片银杏叶。霍星澜和林绵推着车,看着儿子熟睡的侧脸,心里充满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感动。这个小生命,正以他们肉眼可见的速度,挣脱他们的怀抱,一步步走向更广阔的天空。
夜晚,将玩得精疲力尽、洗漱干净的小星星哄睡后,霍星澜和林绵并排靠在床头,都没有睡意。
“看着他今天在外面走路的样子,好像一下子长大了好多。”林绵轻声说,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失落。
“是啊,再也不是那个只能躺在怀里的小宝宝了。”霍星澜揽住她的肩膀,“以后,他会越走越远,去幼儿园,去上学,去更远的地方。”
两人沉默了一会儿,都在消化着这种伴随着骄傲而生的、淡淡的怅惘。
“不过,无论他走多远,”霍星澜紧了紧手臂,声音低沉而坚定,“我们这里,永远都是他的家,是他的起点,也是他的归处。”
林绵把头靠在他肩上,轻轻“嗯”了一声。是啊,成长是一场渐行渐远的离别,但父母的爱,永远是那条看不见的、牵引着风筝的线,无论风筝飞得多高多远,线的一端,始终牢牢系在家的港湾。
就在这时,小床里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两人同时探头望去,只见睡梦中的小星星,不知何时又翻了个身,一只小脚丫豪放地跨出了小床的栏杆,搭在了外面,嘴里还无意识地嘟囔了一句模糊的梦话。
霍星澜和林绵对视一眼,都忍不住笑了起来。刚才那点伤春悲秋的情绪,瞬间被这可爱又滑稽的现实冲散了。
霍星澜轻手轻脚地走过去,小心翼翼地把儿子那只不老实的小脚丫塞回被子里,又替他掖好被角。他俯下身,在儿子光洁的额头上,印下了一个轻柔的吻。
“晚安,我的小探险家。”他低声说,“明天,我们再去征服新的世界。”
窗外,月色如水,静静地流淌进房间,笼罩着这个充满了奶香、鼾声、无限爱意与希望的家。新的旅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