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人事件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小星星的生活中漾开了一圈圈涟漪。那次的经历,似乎在他懵懂的意识里刻下了一道浅浅的印记,让他对“自己”和“他人”的边界,有了更具体、也更复杂的体会。他不再是那个仅仅凭借本能反应行事的小娃娃,开始了一种更为内省、也更为曲折的成长。
变化是细微而确切的。再次和熟悉的小伙伴在沙坑相遇时,当对方伸手想拿他的小铲子,小星星没有像以前那样立刻紧紧护住,也没有冲动地咬上去。他停顿了一下,小眉头微微蹙起,像是在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他看了看手里的铲子,又看了看小伙伴期待的脸,最后,他做出了一个让在一旁悄悄关注的林绵心头一热的举动——他把铲子往小伙伴那边推了推,虽然动作里还带着点不舍,但嘴里清晰地吐出一个字:“玩。”
虽然只是一个字,但这主动的、带着分享意味的举动,与他之前坚决的“我的!”和情急之下的咬人相比,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飞跃。林绵没有立刻上前表扬,只是远远地投去一个鼓励和赞许的微笑。她希望这种正向的行为,是源于他内在的、慢慢萌生的同理心,而不是仅仅为了换取大人的夸奖。
霍星澜也敏锐地捕捉到了儿子的变化。晚上睡前聊天时,他会故意提起:“星星,今天是不是和乐乐一起玩沙子了?两个人一起玩,是不是比一个人玩更有意思?” 小星星躺在爸爸臂弯里,眨着眼睛,似乎在回味白天的情景,然后轻轻“嗯”了一声。霍星澜便不再多说,只是温柔地抚摸着他的头发,让这种合作的愉快体验,在他心里慢慢沉淀。
当然,成长的路径从来不是直线上升的。更多的时候,是一种进两步、退一步的螺旋状态。当他非常疲惫,或者情绪不佳时,那个霸道、易怒的“小野兽”还是会偶尔跳出来。他会因为霍母把他最爱吃的草莓味小饼干换成了苹果味而大发脾气,把饼干扔在地上;会因为林绵阻止他爬上危险的窗台而尖叫打挺。但不同的是,在他情绪风暴的间隙,似乎多了一丝微弱的、自我觉察的微光。
有一次,他因为霍星澜关掉了正在播放儿歌的平板电脑而大哭大闹,甚至用小拳头捶打爸爸的腿。霍星澜没有像以前那样立刻讲道理或者冷处理,而是等他最初的激烈情绪稍微平复后,握住了他挥舞的小拳头,平静地看着他的眼睛,问:“星星,你现在是不是很生气?很失望?”
小星星抽噎着,泪眼模糊地看着爸爸,点了点头。
霍星澜继续说:“爸爸知道你想听歌,没听完就被关掉了,很难过。但是,我们约定好的时间到了,而且打人会让爸爸疼,这样做不对。下次生气的时候,我们可以使劲跺跺脚,或者大声说出来‘我生气了!’,但是不能打人,好吗?”
令霍星澜意外的是,小星星在听完这番话后,虽然还在抽泣,但居然顺着爸爸的话,带着哭腔重复了一句:“……生气……跺脚……”
那一刻,霍星澜心里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动容。他知道,儿子正在努力地、笨拙地学习如何识别和表达那如同风暴般席卷他小小身躯的激烈情绪,并尝试用大人教给他的、更恰当的方式来疏导。这第一步,虽然稚嫩,却无比珍贵。
霍父霍母也调整着与孙子互动的方式。霍母不再仅仅通过故事讲道理,她开始有意识地在小星星情绪平稳时,和他一起回顾之前发生的不愉快。“星星,还记得上次你咬了那个小哥哥吗?他是不是哭得很伤心?你看,如果我们好好说‘我们一起玩’,或者‘轮流玩’,大家就都能开开心心的,对不对?” 她帮助孙子将具体的事件、情绪和可能的解决方法联系起来,像拼图一样,一块块拼凑出与人相处的图景。
霍父的“身教”则更加沉默而有力。他会在修理小凳子时,故意自言自语:“嗯,这个地方有点难弄,不能着急,慢慢来,总能弄好的。” 他看到小星星因为积木搭不高而烦躁时,不会立刻上手帮忙,而是坐在旁边,拿起几块积木,一边慢慢搭,一边说:“底座要稳,一块,一块,放平,不能急。” 他用自己的沉稳和专注,为孙子演示着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应有的耐心和态度。
家庭的日常生活,也因为小星星能力的增长而悄然改变。他最让人头疼的如厕训练,终于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白天,他已经基本能够及时表达需求,或者自己跑去坐小鸭子马桶,意外事故越来越少。为了庆祝这一“里程碑”,霍星澜和林绵特意带他去买了一打印着他最喜欢的小汽车图案的小内裤。小家伙对自己能像大人一样穿内裤感到无比自豪,每次成功如厕后,都会得意地拍拍自己的小屁股。
他的语言,继续以令人惊讶的速度丰富着。他开始使用更多的形容词来表达他的感受和观察。吃到霍母做的香甜南瓜饼,他会眯起眼睛,一脸享受地说:“甜甜,软软,好吃。” 看到林绵穿了一条新裙子,他会围着妈妈转圈,拍着手说:“妈妈,漂亮,像花花。” 这种对世界更加细腻的感知和表达,让家人看到了他内心那片日益丰盈的土壤。
一天,霍星澜带小星星去参观一个面向儿童的科技展览。展厅里有许多互动装置,灯光变幻,声音奇妙。小星星一开始依旧有些拘谨,紧紧拉着爸爸的手。但当他们走到一个巨大的、可以通过踩踏发出不同音符光点的地琴面前时,他停住了脚步。
有一个小女孩正在上面欢快地跳来跳去,奏出不成调的乐章。小星星看得入神,眼里充满了跃跃欲试的光芒,但脚像被钉住了一样,不敢上前。
霍星澜没有催促,只是蹲下来,指着那些光点说:“星星看,踩上去就会亮,还会唱歌哦。”
小女孩跳累了,跑开了。地琴安静下来,光点暗了下去。小星星犹豫地看了看爸爸,霍星澜对他鼓励地点点头。他终于松开爸爸的手,小心翼翼地、试探性地伸出一个小脚丫,轻轻踩在一个光点上。
“叮——”一个清脆的音符响起,那个光点亮起了柔和的蓝色。
小星星吓了一跳,随即脸上露出了惊奇的笑容。他又试着踩了另一个光点,又一个音符响起。他开始大胆起来,像一只笨拙又快乐的小熊,在地琴上踩来踩去,虽然毫无节奏,但那随着他脚步流淌出的杂乱音符和闪烁的光点,仿佛是他内心喜悦最直接的宣泄。他甚至忘记了周围的人群,完全沉浸在这新奇有趣的体验中。
霍星澜站在一旁,看着儿子从胆怯观望到勇敢尝试,再到全然投入,心里充满了欣慰。他知道,每一次这样的体验,都在一点点拓宽儿子的舒适区,积累着他面对未知世界的勇气。
晚上回到家,小星星兴奋地向林绵和爷爷奶奶比划着描述那个“会唱歌的地板”,词汇有限,但手舞足蹈,激动得小脸通红。林绵和霍母配合地发出惊叹,分享着他的快乐。
夜深人静,小星星带着参观的疲惫和兴奋沉沉睡去。霍星澜和林绵坐在客厅里,听着房间里传来的均匀呼吸声。
“看着他今天自己在那儿踩来踩去,好像一下子又长大了不少。”林绵轻声说,语气里带着感慨,“有时候觉得他进步好慢,为一点小事闹得天翻地覆;有时候又觉得他进步好快,快得让我们措手不及。”
“是啊,”霍星澜揽住她的肩膀,“我们现在就像是他的安全绳,既要保证他不会在探索中摔得太狠,又得适时地松开一点,让他自己能晃悠着往前走。”
“这个度,可真难把握。”林绵靠在他身上,叹了口气。
“但我们在努力,不是吗?”霍星澜低头看她,眼神温和而坚定,“而且,我们不是两个人。”
林绵点点头,目光投向窗外沉静的夜色。是啊,他们不是两个人。他们有彼此,有身后默默支持的霍父霍母,还有一个正在努力成长、不断给他们带来惊喜和挑战的小生命。这条育儿之路,布满荆棘,也开满鲜花,而他们,正牵着手,一步一步,踏实而坚定地走下去。小星星的梦乡里,或许正回响着白天那叮咚的音符,而那音符,也仿佛敲击在父母的心上,奏响着一曲关于爱与成长的、复杂而动听的乐章。未来的路还长,但此刻,夜色温柔,家是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