缱绻录:裹在时光里的旧棉絮
深秋的雨总带着些黏腻的凉,我坐在老木桌前翻一本线装的《花间集》,指尖刚触到书页,就觉出些潮意——许是昨夜漏雨,书脊处的棉线已有些松垮,其中一页印着“鬓云欲度香腮雪”,墨迹里裹着的软意,像灶上温着的老茶,明明是淡极了的滋味,却又在舌尖绕着不肯走。风从窗缝里钻进来,带着巷口糖炒栗子的甜香,吹得桌角那只搪瓷杯轻轻晃,杯沿沾着的茶渍,是上周陪祖母晒太阳时留下的,那时她握着我的手说“老物件就是这点好,能裹着日子里的暖”,话里的缱绻,像晒透了的旧棉絮,轻轻裹着人,不重,却暖得让人舍不得挪开。
七岁那年的深秋,我被送到皖北乡下的祖母家。祖母的老屋在山脚下,土坯墙的缝隙里长着些枯草,堂屋的八仙桌上,总摆着一只缺了口的搪瓷杯,杯身上印着的“劳动最光荣”早已褪成淡粉色。每天清晨,祖母都会用这只搪瓷杯给我冲一碗红糖水,热气裹着甜香,在杯口绕成小小的雾。有次我贪凉,喝得太急,烫得直吐舌头,祖母笑着拍我的背,用粗粝的手掌给我揉着胸口,“慢些喝,糖水里的暖,要慢慢裹着才舒服”。那天的阳光从木窗格漏进来,落在搪瓷杯上,把淡粉色的字照得发亮,祖母的掌心暖得像晒透的棉絮,裹着我的手,也裹着那碗没喝完的红糖水——原来缱绻不是轰轰烈烈的热,是藏在糖水里的甜,是落在掌心里的暖,像祖母的搪瓷杯,像老屋的土坯墙,不张扬,不喧闹,却把日子里的软,都裹在了时光里。
小学三年级,我转学回了城里,临走前祖母把那只搪瓷杯塞进我的书包,“想喝红糖水了,就用它冲,能裹着家里的暖”。城里的深秋没有山脚下的枯草,却有校门口卖糖炒栗子的小摊,每次路过,我都会买一包,装在搪瓷杯里,像揣着祖母的暖。有次作文课,老师让我们写“最珍贵的东西”,我写了祖母的搪瓷杯,写她用杯子冲红糖水的模样,写杯子里裹着的暖。老师在评语里写着“文字里裹着缱绻的暖,像晒透的旧棉絮”,还把我的作文当成范文在班里读。我拿着作文本给祖母打电话,她在电话那头笑,说“咱囡囡没忘家里的暖,就好”。挂了电话,我把搪瓷杯放在书桌上,摸着杯沿的缺口,忽然想起祖母揉我胸口的掌心,眼泪慢慢掉下来——原来缱绻是能跟着走的暖,是从乡下的老屋,到城里的书桌,从搪瓷杯的红糖水,到作文里的文字,像一根软乎乎的线,把家里的暖都串了起来,慢慢裹在成长的日子里。
初中时,我开始喜欢读席慕容的诗,“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字句里的缱绻,像祖母搪瓷杯里的红糖水,甜得软乎乎的,却又绕着心尖不肯散。有次班里组织诗歌分享会,我选了《一棵开花的树》,站在台上念到“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忽然想起祖母院里的老槐树,想起春天时槐花落在搪瓷杯里的模样,声音里忍不住带了些软意。分享结束后,语文老师走到我身边,说“你把诗里的缱绻念活了,像把人裹进了春天的槐花香里”。从那以后,我每次读诗,都会想起祖母的搪瓷杯,想起那些裹在日子里的暖。有次我在日记本上抄下“今生相逢,总觉得有些前缘未尽”,还画了一只小小的搪瓷杯,像把祖母的暖,都藏在了字里行间——原来缱绻是诗里的槐花香,是落在纸上的软,是能让人想起家里的暖的心事,像席慕容的诗,像我的日记本,把日子里的甜都裹进了文字里。
高中时,学习压力越来越大,我却依旧会在周末抽出时间,用祖母的搪瓷杯冲一碗红糖水。热气裹着甜香,在杯口绕着,像祖母站在身边,轻轻拍着我的背。有次模拟考,我考得很差,坐在书桌前哭,眼泪落在搪瓷杯里,把红糖水搅得发浑。妈妈走进来,拿起搪瓷杯,说“你祖母当年在乡下,遇到难处了,就冲碗红糖水,说暖裹着心,就什么都能过去”。我看着妈妈,忽然懂了,缱绻不是软弱的眼泪,是藏在糖水里的韧,是不管多难,都能靠着这点暖走下去的勇气。从那以后,每当我遇到困难,就会摸一摸搪瓷杯的缺口,像握住了祖母的手,心里的委屈慢慢就散了。有次我在搪瓷杯旁放了一张自己的奖状,写着“祖母,我没让你失望”,像在跟祖母分享我的成长——原来缱绻是藏在心里的韧,是不管走多远,都能靠着的暖,是能让人变得更勇敢的软,像祖母的搪瓷杯,像妈妈的话,把日子里的韧都裹在了时光里。
大学时,我去了南方读书,每次放假回家,都会把搪瓷杯带在身边。有次在火车上,邻座的阿姨看到我手里的搪瓷杯,说“这杯子跟我妈当年用的一样,能裹着日子里的暖”。阿姨给我讲她妈妈的故事,说她小时候家里穷,冬天冻得手生疮,妈妈就用搪瓷杯给她焐手,杯子里的暖,裹着她整个童年。“后来我妈走了,我就把杯子带在身边,摸着它,就像摸着我妈当年的手”,阿姨摸着我的搪瓷杯,眼里满是软意。我看着阿姨,想起祖母,忽然觉得,缱绻是不分南北的暖,是不管什么时候,都藏在老物件里的软,是能让人想起最亲的人的心事,像阿姨的故事,像我的搪瓷杯,把日子里的暖都传了下去——原来缱绻是人与人之间的软纽带,是能让人感受到温厚的暖,是能把牵挂传递给更多人的软,像阿姨的话,像我的搪瓷杯,把日子里的暖都裹在了相遇里。
工作后,我在自己的小家里,也摆了一张老木桌,桌上放着祖母的搪瓷杯,还有我给她买的新保温杯。每天下班回家,我都会用搪瓷杯冲一碗红糖水,坐在桌前慢慢喝,热气裹着甜香,像祖母坐在对面,笑着看我。有次朋友来我家做客,看到搪瓷杯,说“这杯子好有味道,像裹着好多旧时光”。我给朋友讲祖母和搪瓷杯的故事,讲杯子里裹着的暖,讲那些藏在日子里的缱绻,朋友听得入神,说“原来缱绻是这么温厚的暖,像晒透的旧棉絮,裹着人舍不得走”。那天,我还冲了碗红糖水给朋友喝,看着她小口小口地喝,像把祖母的暖,也传递给了朋友——原来缱绻是能分享的暖,是能让人感受到生活温厚的软,是能把日子里的甜传递给更多人的暖,像朋友的羡慕,像我的红糖水,把日子里的暖都裹在了相处里。
去年深秋,我回了趟祖母家。老屋还在山脚下,土坯墙的缝隙里依旧长着枯草,堂屋的八仙桌上,新添了一只我买的保温杯,旁边放着那只缺了口的搪瓷杯。祖母坐在藤椅上,头发全白了,却依旧笑着说“咱囡囡回来了,灶上温着红糖水,用你带的新杯子装着”。我把搪瓷杯拿在手里,坐在祖母身边,像小时候那样,听她讲过去的故事,阳光从木窗格漏进来,落在搪瓷杯和保温杯上,像把新日子和旧时光都裹在了一起。那天晚上,我和祖母坐在堂屋,喝着红糖水,看着窗外的月光,祖母说“老物件裹着旧暖,新物件装着新甜,日子就是这么裹着过的”,话里的缱绻,像杯里的红糖水,暖得人心里发软——原来缱绻是时光里的新旧暖,是不管过多久,都藏在日子里的软,是能让人想起所有美好的温厚,像祖母的话,像杯里的红糖水,把日子里的甜都裹在了回忆里。
现在的我,依旧每天用祖母的搪瓷杯冲一碗红糖水,依旧喜欢读席慕容的诗,依旧喜欢把日子里的暖都裹在心里。我知道,缱绻不是轰轰烈烈的情绪,是藏在糖水里的甜,是落在掌心里的暖,是能让人想起家里的软,是能让人变得更勇敢的韧,是能传递给更多人的温厚,是能裹着新旧时光的软。就像祖母的搪瓷杯,虽然缺了口,却裹着最珍贵的旧暖;就像席慕容的诗,虽然简单,却带着最软的心事;就像我冲的红糖水,虽然普通,却满是日子里的甜。
此刻,我坐在老木桌前,手里拿着祖母的搪瓷杯,杯里的红糖水还冒着热气,暖裹着指尖,也裹着心。风从窗缝里钻进来,带着糖炒栗子的甜香,像祖母的气息,轻轻绕在身边。我知道,未来的日子里,还会有忙碌,还会有困难,还会有各种各样的挑战,但我不会害怕,因为缱绻一直都在我身边,像祖母的搪瓷杯,像席慕容的诗,像杯里的红糖水,让我在疲惫的时候能裹着暖,在迷茫的时候能想起软,把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过得像晒透的旧棉絮,温厚而软和,满是藏在时光里的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