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法的教学,与其说是指导,不如说是一场锤炼。他的风格严厉到了苛刻的地步,对每一个动作细节都追求完美,任何一点瑕疵都逃不过他锐利的眼睛。他会亲自下场示范,那看似简单的挥拳、踢腿,在他手中却蕴含着爆炸性的力量和精妙的发力技巧。当学员动作不达标时,他那如同洪钟般的呵斥会毫不留情地响起,甚至有时会亲自上手纠正,那巨大的力量往往让学员龇牙咧嘴,却也让正确的肌肉记忆深深烙印。
然而,所有学员都能感受到,这份严厉背后是极端的负责。他真心希望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能突破极限,变得更强。他并非一味苛责,也会在学员取得进步时,给予简短却有力的肯定。
在一次高强度的综合体能对抗训练中,学员们被要求在不使用恶魔果实能力(或极度限制使用)的前提下,进行无规则混战,考验的是最基础的体能、格斗技巧和战斗意识。
汐彦严格遵守了规则,将空间能力的使用压缩到极致,仅在最关键时刻,进行几乎难以察觉的、幅度极小的“瞬移”来调整身位,规避致命的围攻或来自死角的偷袭。他更多地是依靠在西海五年征战中千锤百炼出的强悍体魄、扎实无比的格斗根基,以及那份在尸山血海中磨砺出的、远超同龄人的冷静判断和战斗直觉。
他在人群中穿梭,动作简洁高效,每一次格挡、每一次反击都恰到好处,总能以最小的代价化解危机,甚至“偶然”地引导对手的攻击落到其他竞争者身上。他那份举重若轻、仿佛能预知攻击般的闪避能力,尤其引人注目。
场外,一直默默观察的泽法,墨镜下的目光微微闪动。他看得出来,这个叫罗岚的年轻人,其基础之扎实,战斗意识之老辣,绝非寻常支部精英可比。那份对时机精准到可怕的把握,以及偶尔展现出的、近乎违背常理的细微位移,都让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训练结束后,大部分学员都瘫倒在地,大口喘息。汐彦虽然也浑身汗湿,气息却依旧相对平稳。他正准备跟随人群离开,泽法低沉的声音在他身后响起:
“罗岚,你留下。”
其他学员投来或好奇或羡慕的目光,汐彦则停下脚步,转身,面向这位总教官,神态恭敬而平静。
泽法走到他面前,巨大的身影带来一股无形的压力。他沉默地打量了汐彦片刻,才缓缓开口,声音依旧低沉,却带着一丝探究:
“罗岚?”他似乎在确认名字,但显然意不在此,“西海的事情,我听说过一些。”他顿了顿,墨镜似乎直视着汐彦的双眼,“你对待海贼的手段,可算不上‘不杀’。”
这句话直接触及了两人理念可能存在的核心分歧。空气似乎微微凝滞。
汐彦并未回避这个问题,他迎着泽法的目光,声音平稳,不卑不亢:
“泽法老师,我认为正义需要力量来扞卫,这是前提。”他首先肯定了力量的必要性,随即话锋微转,“但同时,正义也需要区分对象。”
他继续阐述,条理清晰:“对于那些双手沾满无辜者鲜血、屡教不改、已然无可救药,并且继续残害民众的极恶之徒,雷霆手段,彻底铲除,在我看来,是对更多潜在受害者最大的慈悲,是终结其罪孽的唯一途径。”
“而对于那些尚有良知、或因环境所迫误入歧途、值得挽救之人,自然应给予其改过自新的机会,引导其走向正途。”
他没有完全赞同泽法“不杀”的理念,也没有直接激烈地反对。他的言辞谨慎,逻辑清晰,既表达了自己在特定情况下的强硬立场,也留下了对“可挽救者”的余地,显示出一种基于现实判断的、成熟的正义观,而非单纯的嗜杀或迂腐。
泽法静静地听着,墨镜遮挡了他的眼神,让人无法窥探其内心的想法。他只是深深地看了汐彦一眼,那目光仿佛要穿透表象,看清这个年轻人内心的真正底色。
良久,他并未做出评价,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
“力量越大,责任越大,选择的道路也更需谨慎。”
说完,他挥了挥手,“归队吧。”
没有赞同,没有驳斥,只有一句意味深长的提醒。
汐彦恭敬地行了一礼,转身离开。他知道,这次试探仅仅是开始。泽法老师对他的考察,绝不会止步于实力。而他,也需要在这位秉持着不同理念的传奇教官面前,更好地把握分寸,展现价值,同时隐藏好最深处的秘密。这次简短的对话,为两人未来的关系,埋下了一个充满张力的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