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深靠在实验室门框上,脚步有些虚浮。他刚从医疗舱出来,右手掌心的紫纹尚未完全褪去,像是渗入皮肤的锈迹。走廊的灯光打在他脸上,映出眼底一片青黑。他没说话,径直走向数据终端,调出陈峰的生命体征监测图。
苏晚正坐在角落的工作台前,手里捏着一支光笔,反复描摹一页泛黄的手稿。纸面边缘焦黑,中间被撕去一块,剩下几道断裂的公式,像被咬断的骨头。她抬头看了林深一眼,又迅速低下头。
“你还能走动?”她问。
“死不了。”林深盯着屏幕,“但再耗一次,可能就真站不起来了。”
苏晚没接话。她把光笔搁下,手指划过手稿上一个扭曲的符号——那是个倒置的三角,下方连着波浪线,像是某种频率标记。她记得这个符号。在上周采集的暗蚀结晶共振谱里,出现过几乎一致的波形。
林深瞥见她的动作,忽然开口:“老师留下的日志,有些符号和暗蚀结晶共振很像。”
苏晚手指一顿。
“你说什么?”
“我说,”林深目光仍停在数据流上,“那些老笔记里的记号,不是随便画的。我第一次接触结晶时,看到的就是这种纹路。”
苏晚猛地起身,快步走向档案柜。柜子最底层锁着一箱未数字化的原始资料,标签写着“S-07:极区观测记录”。她输入权限码,取出一叠用橡皮筋捆住的日志。纸张脆得几乎一碰就裂,但她小心翼翼翻开。
第三页夹着一张手绘草图:一组同心圆环,中心标着“θ-S”,旁边一行小字,“能量阈值临界点,南极圈内偏移0.3弧度”。
她的心跳加快。
回到终端前,她启动语义重构算法,将残页扫描后导入系统。程序开始逐像素比对笔迹压力与墨迹扩散轨迹,试图还原被撕毁部分的原始内容。进度条缓慢推进,十五分钟后,屏幕上跳出一段完整方程。
苏晚屏住呼吸,将方程导入能量模拟模块。
波形曲线缓缓升起,与近期采集的结晶活性曲线完全重合。误差值低于0.01%。
“不可能……”她喃喃。
林深听见动静,走过来看了一眼屏幕,眉头皱紧:“这频率,跟陈峰体内那块结晶的激活模式一样。”
“不只是激活。”苏晚声音发颤,“这是引导式共振模型。它不是被动反应,是被人设计成这样——为了响应某个特定信号。”
林深没说话。他盯着那条曲线,掌心的紫纹微微抽动。
苏晚立刻调出全球地形数据库,将方程反推的能量源坐标标注上去。红点落在南极大陆东部,冰盖之下约八百米处。
就在这时,叶知秋推门进来。她手里拿着一份纸质复印件,边角磨损严重,标题印着《环球科学报·2047年特辑》。
“你们看这个。”她把报纸摊在桌上。
照片上是一片雪原,夜空中竖立着一道紫色光柱,粗如山体,直插云霄。报道说,该现象持续七日,期间所有电子设备失灵,卫星信号中断。末尾提到,中科院曾派出考察队,但全员失联。
叶知秋将图像扫描后叠加到地形图上,再输入苏晚破解的方程进行校准。
两个标记点,精准重合。
“这不是自然现象!”苏晚脱口而出,“是人工结构释放的能量信号!”
叶知秋盯着全息投影中的红点,沉默片刻,伸手调出另一组数据——暗蚀因子扩散模型。她将时间轴拉回七年前,也就是苏明教授遇难的那一年。
“光柱消失的时间,和暗蚀因子首次突破大气层的时间吻合。”她说,“而苏老师临终前给我的U盘里,有一段加密日志,提到了‘极地锚点’。”
林深终于开口:“你是说,那里是源头?”
“或者是母体。”叶知秋声音低沉,“我们一直以为暗蚀因子是从外太空坠落的碎片带来的,但从没想过,它可能是被唤醒的。就像种子,埋了很久,等到条件成熟才发芽。”
苏晚翻动日志,突然停住:“这里有标注。‘θ-S’不是坐标代号,是‘threshold-Source’的缩写——能量阈值源。”
“谁设的?”林深问。
“不知道。”叶知秋摇头,“但能留下这些线索的人,一定知道真相。而苏老师……他选择了沉默,直到最后一刻。”
实验室陷入短暂寂静。
林深走到全息图前,伸手触碰那个红点。投影因静电轻微抖动,紫光映在他脸上,像一层薄霜。
“如果那里真有外星飞船,”叶知秋继续说,“极可能是当年‘生态清除器’的母体残骸。它沉睡至今,或许正因暗蚀因子扩散达到阈值而再次启动。”
苏晚眼睛亮起来:“那意味着我们不仅能找到源头,还可能掌握关闭它的方法!”
林深没回应。他盯着红点,掌心的紫纹又开始发烫,像是在呼应某种遥远的频率。
“那就得有人去。”他终于说。
叶知秋看向苏晚。女孩的手指还停在终端上,指尖微微发抖,但眼神坚定。
“你相信这是求救信号?”叶知秋问。
“为什么不能是?”苏晚反问,“如果我们是被筛选的实验品,那制造这一切的存在,会不会也有自己的危机?也许那艘船,也是被困的。”
“也可能是陷阱。”林深低声,“蚀星族不会留下这么明显的破绽。”
“可它等了七年。”苏晚说,“等一个能看懂公式的人,等一个会翻旧日志的人,等一个愿意相信线索不是偶然的人。”
叶知秋缓缓合上报纸复印件。她把日志翻到最后一页,边缘卷曲,字迹模糊。她戴上手套,轻轻拂去灰尘。
一行小字浮现出来:
“光柱即门,钥匙在血中。”
林深握紧右手,紫纹顺着指节爬向手腕。
苏晚伸出手,指尖轻触全息投影中的南极坐标。虚影在她指腹下微微震颤,像是回应。
“叶博士,”她低声说,“这会不会是……人类翻盘的机会?”
叶知秋没有回答。
她只是将日志重新锁进档案柜,输入双重密码,然后转身走向主控台,启动量子金属模拟程序。
仪器嗡鸣声响起,冷却液循环泵开始运转。
林深站在原地,掌心贴在金属台面上。紫纹渗入合金,沿着电路纹路蔓延,最终汇入主机接口。
数据流刷新,屏幕上跳出一行提示:
【共振匹配度: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