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水解不了近渴啊!”马三有些惆怅,多种公司的订单完成起来要费点劲儿了。看来自己还得帮采购部,把奉天的原料市场打开。
“慢慢来吧,第一批养殖场五月份就能有产出,挺过这阶段就好了。”子栋无奈叹口气,御八珍的痼疾,也是现阶段国内产需倒挂的缩影。
“五哥的场子不是在加班加点忙么?山城县的养殖场搞到啥程度了?”
“大安、光华、二密都投入使用了,农大的老师正在那面忙活。东莱和果松的也在收尾,猪舍已经使用了,鸡舍还要两天,那些鸡雏还在咱家这养着呢。”子秀负责这些事,情况掌握的比较全面。
“谢叔没有新的开工计划吗?”
“咋没有,大安又给整了一个。那个许乡长死乞白赖的缠着江秘书,让谢县长又批了一个。子强做大棚的总共三组人,就有一组去大安了。”爸爸摇摇头道:“老许是豁出去了,但也真给乡亲们挣口袋,这一个养殖场就要三四十人,解决大问题了。要不是他豁出去脸皮,下一次轮到他也得半年后了。”
“还有四家在那?”子栋也好奇。
“这次都在县城周边。”子良比较了解县里的情况:“第一批选址大家都没反应过来,也都和谢县长不熟,所以才轮到那五个乡镇。第二批大家都打破脑袋了,一个养殖场就是一个集体企业,谁不眼红。所以县长为了平衡关系,才选择县城周边。我估计第三批抢的更厉害。”
“谢县长这手腕牛啊!”马三感慨:“细水长流的吊着这些乡镇干部,想要项目就得听话!这一步步的就掌握了基层。”
“可不是,我们局里开会,乡镇所都说:谁要来养殖场,谁才是有本事的!要不来,说明你屁本事没有,也不在乎老百姓的死活。”二哥乐呵呵的说:“别看老许在咱家这撒泼打赖,但你看他去县里开会,那可是横着走的。大安的老百姓也夸他有本事,一下子解决了小一百人的工作!”
“饲料厂咋样了?”子玉问。
“农大的那个1号饲料已经投产,不过目前大部分是咱家自己用,这两天刚给前三个养殖场供货,一天也几百公斤,两三个人就忙开了。下个月养殖场开多了就慢慢加人,这个速度还挺好,不至于抓瞎。”姐姐想想又道:“倒是那个2号饲料挺费劲,又是发酵又是整秸秆这些东西,产量也不高,三天一吨,也就够对比组先吃着的。”
“有啥不一样吗?”子良很好奇弟弟新捣鼓出来的配方。
“我瞅着没啥不一样的,就是2号那个闻着味儿挺大,可猪崽子和鸡雏都爱吃。”子秀有些不解。
“你都不爱进养殖场,就是进去了也是走马观花的,能看出来啥来!”妈妈嫌弃:“这才一个礼拜吧,那喂2号饲料的猪崽子和小鸡雏欢实多了。倒是吃1号饲料的那些还有挺多蔫巴的,说是从春城过来太远,还没缓过来呢!但我觉得跟饲料有关系。”
“是啊!”爸爸也插嘴,他养猪二三十年了,经验比较丰富:“吃2号料的小猪崽儿也是春城运过来的,这咋就没有蔫巴的。而且这两样猪吃的还一样多,这说明2号料更抗饿啊!就是时间太短,不知道两种料上膘咋样。等下周称一下,看看那组长称多。”
“这个我明天问问,农大实验组都有记录,这六七天了,应该有结果。”子秀之前没有关注,农大老师不归她管。
“这要是吃的少、长得多还能抗病......”大哥摇摇头,道:“我这是净想好事呢。”
子玉笑笑,没再纠结这个问题。事实胜于雄辩,等结果出来,自己就可以和农大谈下一步的合作计划了。
“小鱼儿,下个月我得去平城看看。”子栋沉声道:“于书记定下来去平城,下周就会交接工作了。”
“噢,于舅舅下去了,什么岗位?”子玉问。
“副书记,常务!”马三擦擦嘴道:“太牛了,才三十八岁啊!”
“于舅舅有啥交代的吗?”子玉没有惊讶,历史的惯性依旧存在,他这小小蝴蝶还没改变这样规模的事件。
“书记让我们尽快去平城开店,但别扯他的旗号。”子栋道。
“好事儿,舅舅也需要一些帮忙办事的人,你们挑几个机灵的放在那里。”子玉叮嘱大哥:“一定要嘴严的,最好找两个能力强的退伍兵,搞好安保工作。”
“书记需要我们保护?”马三有些纳闷,这要是书记都出事了,那还是党的天下吗!
“平时办事方便点儿。再说舅妈和琳琳偶尔过去,总得有人跟着点儿。”平城这几年会有一点乱。
“那要开多少门店,店多了用不用开厂子?”子栋在考虑市场:“平城不大,还没有山城人多。老百姓也不富裕,店开多了不太划算。”
“你们看着开就行!”子玉没有纠结这事:“春城、平城离着近,不用着急忙慌的设厂。有机会可以把养殖场、饲料厂项目做过去,那里是松辽平原,原料容易获得,交通也方便。”
“那得明年了吧!我看谢县长那架势,准备要大干,咱这点底子应付县里还不够呢!”子良比较保守,也怕家里过于激进。
“嗯,不着急。”子玉本想在书记任内搞定这事,不过想想也确实是太仓促。家人也不会理解,毕竟于谦林主政山城的事情只有自己清楚。
“景秘书去哪了?”子玉见大哥没有提及此事,估计没有太把这事放在心上。
“好像是去宣传口了,具体去哪我没细问。”大哥这方面的意识还是不足。
“大哥,这都是我们的人脉。以前他帮我们办事是看于书记面子,以后这样的关系就得咱自己维护。趁着之前还有香火情,你回春城要多走动。”
“这也是我疏忽了。”马三接过话题:“这段时间忙蒙了,我和大哥就没研究这些事儿。等下周过去找他聚聚,朋友多走动走动就热乎了。”
“对,下周于书记才会走,啥都来得及。”大哥算是亡羊补牢。
“那你俩的下个月咋安排?我瞅着都迷糊。”爸爸问子栋和马三。
“春城的基础已经打好了,剩下的细活儿暂时交给德军负责。我打算先去平城找几家门店,然后再去奉天和爱军汇合,把上个月欠的饥荒还了。”子栋笑呵呵的打趣自己。御八珍原计划下半月在奉天开店,频率和春城差不多,奈何书记的职位变动,让他加快了春城的脚步,奉天的推进自然就慢了。
“我先去奉天打打前站,最起码把几个站前的店先整了。然后就在那蹲守,看看能不能开几个北方的分局,把咱御八珍推广出去。等大哥过去,我们再一起筹划厂子的事儿。”马三是铁路出身,也有意经营这些关系,在这个公路运输落后的时代,铁路就是大动脉,铁老大的称呼也是这么来的。铁路的关系维护好了,会有大用处。
“奉天要是有差不多的房子可以买下来。”想起未来房价的起飞,奉天作为东北的核心,升值空间很大,比其他城市抗风险能力高很多。
“也行,春城咱们就买了站前和汽车厂那两个旗舰店的,奉天多买几套也不吃力。”大哥点头,这个月的销售在慢慢恢复,现金流也充足,购置固定资产的压力也不大。
“你可抻悠点儿来啊!”妈妈有些不放心:“咱还要还贷款呢。马上就要建新厂了,还要盖楼,还要买车,哪哪都是钱。”
“娘啊!咱这盖厂子的贷款还没下来呢,还不用着急还的事。”二嫂笑呵呵的劝着婆婆:“咱们现在光御八珍就有六十五家门店,一天十五、六万的销售额,这个月就差不多有三百五十万的销售。按去年的净利率算,就是七十万。以后还会更多,那点贷款没啥压力。”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还是小心点好!”老太太嘟囔着,贷款一直是她的心病,以前拉饥荒太多都整怕了。
“新厂子收拾的咋样了?我看再有半个月就能动工了,二建定的那天开工?”子栋一直不着家,情况了解的不多。
“定的十号动工!”梁秋回道,他和爸爸负责新厂房的对接工作,分管储运部的工作,交给了副部长。未来这部分的工作会很多,爸爸掌着舵,梁秋跑腿。
“家里这个主厂先打个样,磨合一下,看这规模以后春城和奉天都得建厂。”子栋有些唏嘘,到今年的七八月份,御八珍就会有三个工厂,一百多家门店。这还不算东方即白以及其他项目。
“大嫂哪天回来?店面选好了吗。”马三问媳妇。
吴燕一直在养胎,东方即白的开拓就交给了大嫂。“市内的开业了,就在百货大楼那里,效果还不错,倒是没有站前那么忙。这两天事儿多,大嫂在那盯着。”
“奉天局现在有多大的销量?”子玉问马三。
“一个月也就二十多万。这个月加了烧鸡和酒鬼花生,差不多能有三十万。要是烧鸡能供上,还能增加十万。”
“花生卖的不好吗?我看车间现在都在弄这个,门店要的也多。”梁秋纳闷问。
“卖的再好也不行啊!太便宜了,一袋五毛钱,多少袋才顶一只烧鸡呢。我感觉这东西还是在经销店卖的好,火车上更喜欢吃肉。俗话说穷家富路,在车上买只鸡、带瓶酒,连饭带菜啥都有,迷迷糊糊一睁眼,地方到了不用走!多带劲。”
“让你这一说,我都馋了!”爸爸哈哈大笑,这种生活也是他以前经常向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