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满脸兴奋,“这次外围我们收了一亿两千万港币的注,几乎没人买高进和高傲赢,净赚一亿一千多万。”
虽然一个多亿对螃蟹来说是笔巨款,但对如今背负百亿债务的苏子闻而言,已不算什么。
关键在于这笔债要在半年内还清,时间太紧。
否则,以新天地38%的份额,一年七十多亿收入,两年就能还清。
但现在,他得在半年内凑齐七十亿港币,压力仍大。
“做得不错,继续加油。”
苏子闻拍了拍螃蟹的肩膀,“以后外围交给你管,有处理不了的事先找阿积。”
若阿积也解决不了,那才由苏子闻亲自出手。
“是,文哥。”
螃蟹郑重应下。
螃蟹听到后,神色坚决地回应。
“文哥,你来啦。”
阿拉开门,见到站在门口的苏子闻,脸上顿时漾出喜悦。
她侧身让开,帮苏子闻脱下外套,又替他换上拖鞋。
“文哥你稍等,我去给你准备洗澡水。”
说起来,苏子闻确实有好一阵子没来她这里了。
他大约每隔十天半月才会出现一次,
因此每次见面,阿都格外兴奋。
一小时过去,苏子闻靠在床头,怀里揽着阿。
“听人说,你最近想办一个瑜伽训练班?”
苏子闻随口问起。
其实,阿虽仍是他的情人,但苏子闻并不希望她一直只负责夜归人的事务。
何况,如今苏子闻自己也不常去那边了。
阿早在一个月前,就已离开夜归人。
苏子闻每月会固定给她十万块当零用钱。
“嗯,”
阿点点头,“这段时间我攒了五十万,想开一间瑜伽训练班,至少不会整天都闲着。”
阿早已想清楚,如果她想要得到苏子闻的认可,就必须做出一点成绩。
就像苏子闻身边其他女人——乐慧贞和何敏,
一个担任星辰报业总经理,一个是熊猫集团的总经理。
此外还有李欣欣、秋娣和静香。
李欣欣虽然只是一名教师,却是苏子闻心中无可争议的苏家主母,地位最高。
静香则是龙帮八爷的女儿,背景扎实。
最后剩下秋娣。
她原本与阿差不多,都是养在外面的女人,
但上回因缘际会,得到李欣欣的接纳,得以入住苏家别墅。
可惜阿等不到这样的机会,
而且当初她与苏子闻相识的过程并不太美好,多少带着强迫,并非心甘情愿。
所以,阿明白,想要真正进入苏家,唯有发展自己的事业一途。
“五十万,不太够。”
苏子闻沉吟片刻,摇了摇头。
虽然这年代五十万不算小数目,在香江也能开一间超过一千平方英尺的瑜伽健身室,
但也仅止于此了。
“我准备投资五百万,在铜锣湾开一间大型瑜伽馆。”
苏子闻向阿交代道。
这笔资金足够开设一家颇具规模的瑜伽馆。
选址铜锣湾,正是因为这里是苏子闻的势力范围。
若遇任何状况,苏子闻都能及时出面解决。
当然,选择铜锣湾不仅因这是他的地盘。
更因铜锣湾商圈是香江最繁华的区域。
此处写字楼林立,白领上班族高度集中。
若在核心街区开设瑜伽馆,必定稳赚不赔。
“好,都听你安排。”
阿闻言,顺从地点头。
她创办瑜伽馆的初衷,本就是为了获得苏子闻的青睐。
如今苏子闻豪掷五百万助她扩大规模,她自然喜出望外。
“时间不早了,我该走了。”
苏子闻看了眼时间。
随即起身整理衣物。
“让我来帮你”
尽管不舍苏子闻离去,阿仍起身为他整理衣装。
这个贴心的举动,在家时通常由秋娣负责。
如今的苏子闻,倒颇有旧时世家老爷的派头。
…………
“阿文,你回来了。”
深夜归家,苏子闻看见乐慧贞与何敏仍在客厅等候。
“就你们俩?其他人呢?”
苏子闻环顾四周问道。
“都十二点了,欣欣姐明天有课先休息了。”
乐慧贞指着时钟解释。
“静香和秋娣也因倦意先睡了。”
何敏补充道。
所幸别墅建造时规划了十余间卧室,足以让每人拥有独立空间。
“那你们为何还不休息?”
苏子闻关切地看向二人。
“原本也想早些休息,但最近公司事务实在繁忙。”
两人面露倦容地叹息。
“说说看,公司是否遇到什么难题?”
苏子闻在沙发落座,正色询问道。
“确实如此”
乐慧贞与何敏不约而同地点头。
“敏姐,你先说明情况吧。”
乐慧贞转向何敏示意。
此刻她们正需要向苏子闻汇报公司近况。
她们自己也拿不定主意。
“好,阿敏你先说。”
苏子闻将目光转向何敏。
尽管苏子闻在商业上不算特别成功,但他拥有未来几十年的眼界,对公司的大方向把握还是相当清晰的。
“阿文,你还记得你之前说过的话吗?”
何敏神情认真地问道。
“你曾说贴牌只是暂时的,以后我们要自主研发,生产属于熊猫自己的产品。”
“没错,我是说过。”
苏子闻点头确认。
这话他不仅说过,也一直在推动落实——不,其实已经在做了。
“阿文,这是近两个月公司的财务报表,你看一下。”
何敏将报表递给苏子闻。
苏子闻接过来翻阅。
说实话,很多内容他看不太懂,但收入和利润部分他还是能看明白的。
“怎么回事?公司利润怎么下滑了百分之二十?”
他表情立刻严肃起来。
依靠内地庞大的市场,熊猫公司每月盈利三千万不成问题,可上个月的利润竟比上上个月少了六百万,跌幅高达百分之二十。
“这正是我要和你谈的。”
何敏劝说道,“阿文,不如我们还是继续贴牌生产吧,别自己搞研发和生产了,太烧钱了。”
“你是说,这六百多万都花在研发和自产上了?”
苏子闻皱起眉头。
“是的。”
何敏点头解释:“我们自己生产,从原材料、设备、生产线,到培养熟练工人,每一项都要额外花钱。
而且我们生产规模小,成本很难控制。
比如同一款电视机,别人生产可能只要五百块,我们却要六七百。”
“这还只是其中一项,加上其他开销,成本越来越高。
再不控制,这个月利润会更低。”
她语气中带着无奈。
听完何敏的话,苏子闻陷入沉思。
他算是明白了,无论在哪个时代,做实体的企业,尤其是自研自产的,赚钱都不容易。
如果选择外包贴牌,利润反而更高。
“阿文,你觉得呢?”
何敏注视着他,等待回应。
这件事她早就想和苏子闻谈了。
每个月少赚几百万,一年下来就是几千万,这么大一笔钱白白流失,实在可惜。
“不行。”
苏子闻斩钉截铁地摇头。
与何敏看重短期收益不同,苏子闻更着眼于长远发展。
假如一直依赖贴牌生产,短期内确实收益可观,但从长远来看,即便“熊猫”
品牌在内地拥有相当的知名度与信誉,若缺乏核心竞争力,终究难以持续。
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必然受制于人。
苏子闻宁可少赚一些,也不愿陷入这种被动局面。
“这……”
见何敏仍在犹豫,苏子闻认真地看着她问道:“阿敏,你刚才提到工人薪资方面也有问题,是吗?”
“是的。”
何敏点头回应,“如果只是做贴牌加工,对工人技术要求不高,招聘成本也低,一千块就能雇到人。
但如果我们自产,就需要熟练技工,工资成本大约要翻一倍。
光是这一项,现在每个月就要多支出三百万左右。”
上个月少赚的六百万中,有三百万正是用在了工人薪资上。
苏子闻他们的工厂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员工数量高达数千人,否则每月产量也不会如此庞大。
“这样看来,或许我们该考虑把工厂迁到外地了。”
苏子闻神情凝重地说道。
他记得,已经有不少企业开始在内地投资建厂。
他也可以将工厂迁到内地,不仅能够降低人力成本,在开支上也能大幅缩减——目前在香江雇佣四千多名工人,月薪支出约七百万港币,而在内地,同等人数的月工资仅约一百万。
光是人力成本,每月就能省下六百万,一年就是七千二百万。
随着工厂规模扩大,节省的金额还会更多。
盈利无非来自开源与节流,节约成本,就等于增加利润。
“把工厂迁到外地?”
何敏有些惊讶地问道,“具体是哪里?”
“这个我还没完全想好,到时再说。”
苏子闻摇了摇头,没有给出明确答复。
他确实尚未做出决定。
一旦将熊猫工厂迁至内地,就意味着无法再利用走私渠道赚取外汇差价所带来的利润了。
苏子闻正在犹豫,是立即开始投产,还是再等待一段时间。
“阿文,你心里是不是有什么担忧?”
何敏思索片刻,望着苏子闻说道:“我们现在都是一家人,你说出来,也许我们能一起想办法。”
看着何敏关切的眼神,苏子闻沉吟了一下,开口回答。
“好,那你们帮我出出主意……”
随后,苏子闻将自己的想法向何敏和乐慧贞详细说了一遍。
“原来是这件事。”
何敏听后说道:“阿文,我们完全可以在内地建厂的同时,继续做走私生意。
目前我们的商品只在南方流通,我们可以进一步开拓北方市场,通过津城港口进入。”
苏子闻一听,顿时觉得眼前一亮。
虽然有时候何敏的想法略显短视,但偶尔也能提出令人眼前一亮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