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慧贞微微颔首,对苏子闻缓声道:“阿文,昨日星辰报业日销已突破二百万份。”
“二百万份?”
苏子闻面露讶色。
月前星辰报业旗下所有报刊总销不过数十万份,今昔对比已是云泥之别。
“东方日报让出的市场份额,十成中有八成已归我星辰报业。”
乐慧贞从容陈述。
此番报业洗牌,星辰报业竟能独占鳌头,实属难得。
如今日销既破二百万份,来日更可期。
这般佳绩,盖因星辰日报与东方日报内容相类,而前者版面清雅,更设时事专栏以公允视角剖解时局,此为东方日报所未备。
往日星辰日报难敌东方日报根基,然此次苏子闻下令封禁辖内报摊销售东方报业报刊,终使局面逆转。
江湖中人向来不惧报业威势,若非顾及双马兄弟情面,早该如此行事。
这些报业的记者,没有谁敢大张旗鼓地报道和社团相关的事情,特别是与社团往来密切的香江娱乐圈。
正因如此,才形成了东方日报独占鳌头的局面。
而现在情况不同了,苏子闻亲自出面,完全没给马家兄弟留任何情面,甚至可以说是公开撕破脸。
这样一来,他们那点所谓的面子,简直不堪一击。
面对强势的苏子闻,东方日报注定失败。
话虽如此,苏子闻预料到东方日报会败,只是没想到会败得这么迅速、这么彻底。
“阿文,接下来我打算扩大星辰报业。”
乐慧贞注视着苏子闻,神色认真。
“哦?”
苏子闻看向她,问道:“你具体有什么计划?”
苏子闻不会阻拦她,如果她的想法可行,他一定会全力支持。
“首先,我准备把星辰报业集团转型为星辰媒体集团……”
乐慧贞神情专注地解释道。
如果继续叫报业集团,外人一听就知道是做报纸的,就像东方报业集团那样。
但转型成媒体集团就不同了。
媒体的业务范围更广,既包括报纸,也涵盖电视台等领域。
“下一步,我打算向港府申请电视台牌照。”
乐慧贞认真地说道。
目前香江共有三家电视台,分别是和亚视这两家免费收看的无线电视台,以及乐慧贞曾经工作过的有线电视台。
而这次她要申请的,正是无线电视台的牌照。
“无线电视牌照可不好申请。”
苏子闻看着乐慧贞,认真问道:“你有把握吗?”
乐慧贞点了点头,接着问苏子闻:“阿文,你还记得乐儿吗?”
“乐儿?”
苏子闻微微一怔,说实话,他有些记不清了。
“就是程乐儿。”
乐慧贞说道,“她可以帮我向港府申请无线电视牌照,不过估计要花不少钱。”
其中上下打点的费用,就不是一笔小数目。
“就算牌照申请下来,后续你打算怎么做?”
苏子闻继续问道。
他不是要给乐慧贞泼冷水,而是很清楚当前香江传媒行业的现状。
尤其是在电视台领域,一家独大,亚视根本无法与之抗衡。
亚视作为一家老牌电视台,曾经在实力上甚至一度超越了。
眼下,如果一家新成立的电视台想要与竞争,难度确实不小。
“关于这一点,我已经有了初步的构想。”
乐慧贞听了之后,点头回应道:“我打算把电视台的重点放在新闻节目上。”
不论是还是亚视,它们大多把重心放在娱乐节目上,彼此在娱乐资源方面互相竞争。
尤其是,它设有自己的训练班,培养旗下演员,并拍摄电影和电视剧。
说是一家电视台,不如说它更像一家电视内容制作的娱乐公司,只不过它恰好拥有自己的播放平台。
“这个想法很不错。”
苏子闻听后眼前一亮。
连作为过来人的苏子闻都未曾想到这个方向,却被乐慧贞先提了出来。
以新闻频道作为突破口,进入香江电视行业,这个策略绝对可行。
香江的报纸之所以如此畅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市民喜爱阅读新闻,尤其关注国际时事。
再加上香江地域狭小、人口密集,不适合发展密集型制造业,反而更适宜金融等知识密集型产业。
而从事金融或高科技行业的人,对新闻资讯的需求往往更大。
如果乐慧贞能够成功打造一个有公信力的新闻频道,收视率一定不会差。
之后,再借助新闻频道的影响力,逐步拓展电视剧、娱乐节目和少儿内容,也会更加顺利。
再加上苏子闻旗下本身就有娱乐公司,具备拍摄影视剧的能力。
想到这里,苏子闻的思路彻底打开了。
“既然这样,我们或许可以考虑一步到位。”
苏子闻认真地对乐慧贞说道。
“图书、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所有这些传媒领域,我们都一起进军。”
比起乐慧贞的谨慎,苏子闻显得更为大胆。
乐慧贞原本只计划进入电视行业,而苏子闻则希望全面布局整个传媒产业。
图书方面主要涉及出版,报纸已有星辰报业作为基础,杂志则可以依托报纸资源发展,难度不大。
相对更具挑战的是广播和电视行业。
“这样的话,会不会扩张得太快了?”
乐慧贞反而有些迟疑。
尽管这个计划听起来令人振奋,但一下子涉足这么多领域,资金方面可能会非常紧张。
稍有不慎,可能会导致全盘失败。
“别担心,我相信你。”
苏子闻注视着乐慧贞,语气充满信心:“你只需专注于电视台的内容建设,尤其是新闻频道,确保无论是本地还是国际新闻,都以最中立、最客观的态度进行报道。
其他的交给我。”
身为媒体从业者,为了提升业绩可以适当夸张,但绝不能胡编乱造、背离真相,只为一味赚钱。
“这一点你不用担心,阿文。”
乐慧贞听罢,神情认真地点头。
当初她离开有线台,其实正是因为在播出一些真实内容时,受到了来自上层的压力。
如今拥有了自己的电视台,她决心打造一个全球最公正、最真实的新闻平台。
但这也意味着对记者的需求量将大大增加。
不过规模扩大,也有相应的好处。
随着业务不断扩展,重要新闻能同时在电视、广播和报纸上发布,实现全方位覆盖。
而且这是一家全天候新闻台,无论新闻多少,都能确保内容持续播出。
“那出版方面该怎么办?”
乐慧贞看向苏子闻,略带困惑地问道。
其他业务对她而言都不难兼顾,但出版行业他们尚无经验。
香江出版商众多,贸然进入很可能亏损。
“出版的事我已经安排好了。”
苏子闻眼中闪过锐利的光芒,对乐慧贞说:“你帮我去约一下明报的査先生,还有湾岛的熊曜华、梁玉生、倪框等几位作家。”
“好的。”
乐慧贞虽不清楚阿文见他们的具体目的,但只要是他交代的,她一定尽力完成。
“星辰传媒的事就到这里。”
苏子闻说完,望向李欣欣和其他人,“除了阿贞,大家是不是也有进展要报告?”
“三妹,你跟阿文汇报一下熊猫集团的近况吧。”
李欣欣对何敏说道。
“好的,大姐。”
何敏点头,转向苏子闻说:“阿文,你还记得我们上个月成立的那个研究室吗?”
“当然记得。”
苏子闻点头。
研究室虽刚起步,但熊猫集团不能一直依赖贴牌生产。
他计划未来一定要拥有自主专利产品,才能让“熊猫”
站稳脚跟。
“阿文,有个好消息。”
何敏语气兴奋地说,“你之前提过的构想——我们已经有进展了。”
“是吗?”
苏子闻回应。
如今仍是录像带盛行的年代,但录像带笨重不便,远不如后来的光盘轻巧实用。
一张光盘能容纳大量内容,而一盘录像带仅能存一部电影。
苏子闻之前曾向何敏提起过这件事。
“等等!”
苏子闻望着何敏,忽然怔了一下,带着几分意外问道:“你该不会是想说,已经研发成功了吧?”
要真是那样,那实在令人震惊。
一旦问世,毫不夸张地说,未来三十年的播放产业,都将由他们独占。
这其中牵涉的利润,远不止几千万或几亿,而是数百亿、数千亿的规模。
上个世界,全球第一台是由一家叫万燕的公司研发的,但他们没有从中获得多少红利,主要原因是未能及时注册产权。
在的时代,全球年销量突破一亿台不成问题。
按一台售价一千港币计算,那就是一千亿港币的市场。
扣除成本,利润大约能达到65%,也就是一年六百五十亿港币。
能持续三到五年,随后便是。
只要能一直保持技术领先,每年就能占据上千亿甚至更多的市场份额。
这样一算,才明白为什么高科技行业最赚钱。
与传统行业相比,高科技行业动不动就是几十亿、上百亿乃至上千亿的市场与利润。
“那倒没有。”
就在苏子闻满心期待,以为自家公司已研发出时,何敏摇了摇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
“不过,研发小组已经正式启动了,不出一年时间,就能完成和光盘的研发。”
何敏向苏子闻汇报道。
苏子闻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
虽然现在还没研发出来,但这是迟早的事,这笔财富终将流入他的口袋。
此外,熊猫集团目前的月利润已达到三千万港币,往返内地的货物也越来越多。
不过,与行业相比,差距仍然不小。
“关于熊猫集团的发展,要把重心放在研发上……”
苏子闻向何敏交代道。
有了的例子,苏子闻的眼界越来越高。
只要能比别人领先一步,就能步步领先。
即使不能占据全部市场,至少也能拿下其中一半以上。
不要觉得一半很少,其实已经非常可观。
在全球范围内,不管是什么行业,只要能占据百分之十的市场份额,就能成为富豪大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