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话大家都点了点头。
进山有危险,老人还是在村里休息的好。
他补充道,“这是为了大家的健康,希望你们能理解并遵守。”
王小山的话让在场的人感到意外。
一些村民开始重新思考,他们认识到规定的合理性,并赞赏王小山的细心和对村民福祉的关怀。
黄叔瞪大眼睛,直视王小山,声音中带着不满:
“小山,你这是啥意思?”
“你是想故意排除我们这些老家伙吗?”
黄叔质疑道:
“我今年61,身体强壮,挑200斤担子不在话下,在山里待三天三夜也没问题!”
另一位村民补充说:
“小山,现在生活好了,大家都吃得好,身体硬朗。
你看那些工地上,60多岁的老人干活比年轻人还强!”
“对啊,小山,你再想想,60岁这个标准是不是太严了?
这让我们很多人失去了机会。”
村民们纷纷表达了不满。
面对质疑,王小山显得有些犹豫。
他环视四周,意识到村里的劳动力主要是中老年人,他们的观点确实有理,五六十岁的老人依然精力旺盛,是村里的主力军。
沉思片刻后,王小山缓缓开口。
“我听到了大家的担忧,我的初衷是关心大家的健康。”
王小山说,“既然大家身体状况良好,那么,60岁以上的老人若想参与,可以,但需要家人陪同,确保安全。”
“同时,我们会准备必要的安全措施和急救设备,以防不测。”
王小山的妥协让村民们的议论声逐渐平息。
他们理解他的顾虑,并对他的灵活处理表示感谢。
姚文静也点头同意。
这样的安排既确保了村民的安全,又有效利用了村里的劳动力。
有了合适的项目和销售渠道,村民们的积极性自然会被激发。
最终,大家一致同意了王小山的计划。
他们相信,在王小山和姚文静的带领下,这个野菌收购项目能够顺利推进,为杏花村带来实际利益。
王小山沉思后,坚定地宣布了这一决定。
“既然大家有异议,我会做些调整。”
王小山说,“我决定将上山的年龄限制放宽至65岁。”
“但65岁以上的老人,无论身体状况,都不得上山,风险太高。”
“同样,60岁以上的妇女也不得参与。
这是最终决定,不容更改。”
王小山坚定的目光扫过村民,尽管有低声议论,但大家最终接受了他的决定。
他们明白这是出于安全考虑。
超过65岁的老人虽有些不满,但也理解并接受了这一安排。
姚文静见状,立刻提高声音鼓舞士气。
“乡亲们,别灰心。”
“这次不能参与的老人和妇女,将来还有机会。”
“请相信我们,会不断为大家寻找更多机会。”
“我们的目标是全村共同富裕,这一点始终不变。”
最后,姚文静坚定地说:
“王小山是我们的领头羊,请大家支持他的决策。”
王小山也以他那明快的声音补充道。
“好了,大家准备起来,我们不能浪费时间。”
“马上开始采集,今晚我就把第一批野菌送到燕湖烧烤店,到时就能看到收益了。”
王小山提醒道,“再次强调,安全最重要!”
他向姚文静递了一个默契的眼神。
姚文静随即拍手,声音提高。
“散会,大家开始行动吧!”姚文静宣布。
村民们急切地等待这一刻,指令一下,他们便迅速行动起来。
场上,只留下几位65岁以上的老人。
他们小声抱怨了几句,然后带着不快缓缓离开。
王小山转向林冬香,微笑着低声说:
“林冬香,我得回去准备了,拍赶山视频的事,就拜托你了。”
林冬香点头,关切地问:
“你要去鱼塘帮忙吗?”
王小山愣了一下,他哪有空去鱼塘。
实际上,杏花村饭店的分店,明天就要开张了。
他得准备提鲜补气丸,检查餐馆。
王小山只是微笑,然后匆匆离开。
林冬香望着王小山的背影,轻轻摇头,笑着。
她回到住处,拿了遮阳帽,拿上了手机,哼着小曲,心情愉快地朝山边走去。
来杏花村的几天里,她终于为村民办成了一件实事,心中感到踏实。
与此同时,王小山接到小玉的电话。
得知运送药材的车即将到达,提醒他准备接收。
王小山心中一喜。
他匆忙回家,迅速清理了厨房旁的柴房,准备存放药材。
王小山在地上铺了干燥的柴草,再铺上一层塑料纸防潮。
一切就绪后,他拍了拍手上的灰尘,静待送货车的到来。
不久,送货的小货车停在了生产补气丸的厂房。
货物卸载后,王小山立刻关上院门。
他指导养殖场的工人,开始专注地制作中药补气丸。
王小山按比例混合药草,仔细剁碎,熬制成浓汤。
经过一段时间的蒸煮,水分蒸发,留下黏稠的药膏。
为了增加药膏的稠度,他适量添了些淀粉,然后将混合物晒干,晾了一夜。
等到忙完手上的活,王小山突然一拍脑门:
“糟糕,送鱼的事给忘了!”
忙完,王小山赶紧骑上三蹦子往镇上赶。
归途中,王小山特意在张婷的超市稍作停留。
已是晚上近十点钟,店里依旧忙碌。
王小山心生感慨。
他到外面买了杯奶茶送给张婷,以示慰问。
张婷感到十分温暖。
她停下手中的活,深深地看了王小山一眼,然后细细品味着奶茶:
“你还挺细心的,账我已经算好了,这是明细,你看看。”
她递过账本。
王小山接过,快速扫了一眼,主要是总价。
账本上列着各种鱼货的单价和数量,总计一千多斤,总价两万多。
张婷随即把货款交给王小山,加上今天的鲤鱼收入,一共三十万。
王小山查看银行卡余额,心情大好。
环顾四周,他注意到水池里的野菌和鱼货,数量有限,新鲜度和个头都不及他所带的。
他灵机一动,抬头问张婷:
“张姐,你还卖野菌吗?”
张婷斜了他一眼,自信地回答。
“只要是能吃的,我这都有。”
王小山指着货架的野菌,“张姐,这些野菌不太新鲜,你不是说只卖上等货吗?”
张婷不以为意地答道:
“看看现在都几点了,这些都是早上剩下的。”
王小山笑着反驳:
“就算是剩下的,也不至于这么不新鲜吧。”
“我有更新鲜的野菌,你感兴趣吗?”
王小山问,同时瞥见野菌标签上的价格——“纯天然野生野菌,64.8元一斤”。
他心中一喜,迅速估算,若以40元一斤的价格卖给张婷。
她应该会乐意接受。
王小山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张婷看着王小山说:
“如果你的野菌质量差不多,我可以买。
我早就不想和那个卖野菌的打交道了。
他脾气太差!”
王小山的野菌质量远超这些,如果能合作。
既能为村里开辟新销路,也能提升超市的品质。
王小山微笑着说:
“我尽快就送货来,包你满意。”
今天爆更,小伙伴们记得催更,五星好评,加书架呦!嘿嘿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