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初晴的阳光,像融化的金箔洒在紫禁城的琉璃瓦上,积雪折射出耀眼的光芒,将这座皇城映照得愈发恢弘。陈默屏退了所有随从,只带着袖中那块温润的玉佩,独自登上了皇城东南角的角楼。木质的楼梯在脚下发出轻微的 “吱呀” 声,每上一步,视野便开阔一分,直到站在角楼顶层,整个北京城终于毫无保留地铺展在他眼前。?
内城的红墙黄瓦与外城的灰砖民居交相辉映,棋盘般规整的街道上,行人车马如蚁群般穿梭,远处的钟鼓楼隐约传来晨钟的余韵,混着寒风,灌入衣领。风势颇大,吹得他身上的龙袍猎猎作响,衣摆翻飞如展翅的蝶翼,可他却丝毫未觉寒冷,只觉得胸口被一股热流填满 —— 穿越至今,这是他第一次真正有了 “站稳脚跟” 的实感。?
不再是初醒时面对严嵩试探、只能靠吐槽强装镇定的懵逼青年,也不是应对后宫算计、需用 “hR 面谈” 话术周旋的职场小白。他看着脚下这片土地,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袖中的玉佩,心中涌起一阵复杂的感慨:从求生到立足,从迷茫到坚定,他终于在这个陌生的时代,为自己挣得了一席之地。?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京城的各个方向,每一处景致,都牵动着一段过往的记忆。?
望向皇极门方向,他仿佛还能看到第一次 “御前项目通报会” 时的热闹场景 —— 百姓们挤在广场上,屏息聆听张居正讲解 oKR,老者举着血书哭喊的画面也曾在此刻爆发。那时他便明白,阳谋的锋利,远胜于阴谋的诡谲。将政务摊在阳光下,让万民监督,这不仅是推行新政的手段,更是打破旧势力垄断的利器。?
转向格物院所在的西南角,他似乎能看到徐光启带着工匠们忙碌的身影 —— 工坊里烛火通明,老匠人捧着 “续墨笔” 反复调试,年轻学徒围着标准件模具啧啧称奇。那支能连续书写的笔、那些能通用的零件,或许在旁人眼中只是 “奇技淫巧”,可他知道,这是撬动生产力变革的第一块基石,是大明走向强大的希望。?
目光掠过兴王府的方向,那里如今大门紧闭,朱漆大门上的铜环蒙着薄雪,一片死寂。朱载堉已被秘密送往凤阳高墙,那个曾靠邪术 “脱胎换骨” 的世子,最终成了严嵩阴谋破产的见证者。陈默轻轻叹了口气 —— 这场风波虽已平息,但它撕开的黑暗一角,让他更清楚地认识到,这个帝国的沉疴,远比他想象的更深。?
最后,他的视线落在了严府所在的方向。那座深宅大院隐在街巷深处,飞檐翘角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如同严嵩本人一般,看似平静蛰伏,实则暗藏汹涌。江南传来的消息不断提醒他,严嵩的触手并未因世子倒台而收缩,反而在漕运、海疆布下了更多棋子。这场斗争,才刚刚开始。?
“开局一个碗…” 陈默低声自嘲地笑了笑,想起自己给第一卷起的卷名。如今再看,他手里早已不止有 “碗”—— 一套初步成型的管理制度(oKR + 绩效考核)是他的 “运营手册”,格物院是他的 “研发中心”,张居正、海瑞组成的核心团队是他的 “项目骨干”,骆养性掌控的锦衣卫是他的 “风控部门”,就连后宫也在皇后的打理下,成了稳定的 “行政后勤”。更不用说那块来历不明、能吸收能量的玉佩,像一个神秘的 “外挂设备”,在关键时刻总能给他带来惊喜。?
风渐渐大了些,吹得角楼的木窗 “哐当” 作响,将陈默的思绪从京城拉向了遥远的南方。?
江南。?
“潜渊会”、“洞庭先生”、消失的佛郎机军火船、刻着衔尾蛇的蛇湾、玉佩上那个熟悉的现代公司 Logo…… 这些线索像散落的珍珠,在他脑海中不断盘旋。而严嵩,很可能就是串联起这些珍珠的那根线 —— 他在京城操控朝政,在江南勾结反贼,一手遮天,妄图将整个大明变成自己的囊中之物。?
“大明哪里是个王朝,分明就是家臃肿的巨型公司。” 陈默喃喃自语,这是他初来时的吐槽,如今却愈发觉得贴切。这家 “公司” 机构重叠、部门墙厚重(党争激烈)、流程僵化(固守祖制),既有严嵩这种把持资源、中饱私囊的 “资深老油条”,也有 “潜渊会” 这种里通外国、侵蚀根基的 “商业间谍”。?
而他这个 “空降 cEo”,要做的远不止处理办公室政治那么简单。他要推动一场彻底的 “公司化改革”:优化组织架构(整顿吏治,淘汰冗官),明确战略目标(落实 oKR,发展民生与军事),加大研发投入(扶持格物院,突破技术瓶颈),开拓新业务(探索海洋战略,发展海外贸易),更重要的是,必须清除内部最大的毒瘤 —— 严嵩及其党羽,只有拔掉这颗钉子,大明才能真正轻装上阵。?
想到这里,他下意识地握紧了袖中的玉佩。充能后的玉佩仿佛与他有了某种微妙的联系,不再只是单纯的温热,而是会随着他的情绪波动,传来细微的震颤,像是在回应他的决心。
“你到底是谁留下的?” 陈默低头看着袖口,轻声发问,“是洞庭先生的手笔,还是… 和我一样,来自另一个时代的‘遗物’?” 没有答案,只有玉佩传来的温润触感,像一股无声的力量,支撑着他。
夕阳西下,将天边染成一片瑰丽的橘红,云层被镀上金边,整个京城笼罩在温暖而恢弘的暮色之中。街道上的行人渐渐散去,家家户户升起炊烟,袅袅炊烟与天边的晚霞交织在一起,勾勒出一幅安宁的市井画卷。
陈默最后看了一眼这片土地 —— 他的 “公司”,他的 “战场”,然后转身,沿着木质楼梯一步步走下角楼。他的背影在夕阳下拉得很长,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沉稳,再没有了往日的犹豫与迷茫。
内心的独白清晰而有力,取代了曾经的吐槽与不安:
“江南的账,我会亲自去算。洞庭先生,潜渊会,一个都跑不了。
“严嵩老贼,你把持朝政这么久,也该轮到你‘优化’了 —— 你的‘离职通知书’,朕已经在准备了。
“格物院的研发要加速,续墨笔、标准件只是开始,火铳、农具、纺织机… 还有更多‘黑科技’要搞出来!
“oKR 的进度不能拖,粮食增产、漕运畅通、国库充盈… 每一项都要按时完成,甚至超额完成!
“至于这家叫‘大明’的‘公司’…” 他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笑容,眼中闪烁着光芒,“老子一定会把它经营成这个时代的‘世界五百强之首’!
当最后一级楼梯被踏过,陈默的身影消失在角楼的阴影中。
第一卷《开局一个碗,KpI 全靠喊》的故事,在此正式落下帷幕。
陈默完成了从生存到发展的蜕变,为大明指明了改革方向,清除了身边的致命隐患。而第二卷《严嵩的末路:你被优化了》的序幕,已随着这皇城落日,悄然拉开。
(全书第一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