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阿玛务实,骑马射箭的本领够用就好,那些花架子动作虽然好看,但并不实用,你要学会分清本质。”
温柔的声音在耳边响起,胤禛的面色却完全沉了下来。
他无视旁边对弘历疯狂使眼色的某人,对弘历淡淡道:
“今日出去疯玩了一日,课业都耽误了进度,你先回房把《学记》、《论语》学而篇,为政篇各抄写一遍。晚膳前拿来给我检查。”
“哦,儿子知道了。”
刚才还兴高采烈的小团子瞬间低下了头,怏怏回了自己的屋里。(╥_╥)
“没什么要跟爷解释的?”
刚回梧桐院主屋,胤禛就坐在主位上,目光如炬地盯着珈宁。
珈宁理了理衣袖,坦然道:“他是您亲弟弟,碰到了总不能立刻掉头就走吧,何况我也想知道十四爷究竟是什么目的。”
“探出来了?”
某人语气平静,听不出喜怒。
这怎么说呢,探出他似乎有些喜欢自己?
但珈宁又不确定十四阿哥是不是故意展现这样一面,贸然说了不仅显得自己轻浮,也会让某人吃醋。
“没有,但看起来十四爷似乎对咱们的元寿抱有善意。”珈宁刻意加重了“咱们”二字。
“他喜欢元寿,恐怕是爱屋及乌。”
胤禛目光一凛,周身透出几分寒意:“老十四那点心思,爷看得清清楚楚。”
胤禛多早看出来的?
她还以为他只是乱吃飞醋呢,这……她现在该说最了解男人的果然还是男人么?
胤禛拿起桌上的茶壶,愤愤然倒了一杯茶水,端起微抿一口,冷哼道:
“西北战事突起,此去不知几何,他想临行前想了却一些心愿,也是人之常情。”
珈宁面露疑惑之色:“十四爷什么心愿?”是自己理解的那个么?
胤禛却继续喝茶,不再解释,过了许久,突然淡淡道:“以后,你与他保持距离便是。”
见珈宁似在走神,他上前捏了捏珈宁的脸颊:“爷说的话,你有没有认真在听?”
“啊?疼!”
珈宁娇嗔一声,胤禛松开了手,拉起她的胳膊,一把拽入自己怀中。
“今天让爷在大门口等了你这么许久,你是不是要给爷一些补偿?”
“又不是我让你老人家等的。”珈宁小声嘟囔了一句。
“嗯?”
“咳~我是说四爷想要什么补偿?”珈宁立刻一脸讨好。
“叫什么四爷,换个称呼,叫不对了,今晚你就别想睡觉。”
胤禛眸色幽深地盯着珈宁的眼睛,像满怀信心的猎人在盯着自己势在必得的猎物。
“胤……禛……”
珈宁看胤禛喉结微微滚动了一下,手指微微轻抚往下,耳语试探道:“禛哥哥?”
“珈儿……”
胤禛眼里突然涌上一团火,他把手放在她的腰间,紧紧扣住,声音喑哑道:“这可是你自找的……”
珈宁突然眼前觉得一阵天旋地转,随即自己就被扔在了床上,然后一片温热就堵住了自己的唇,也堵住了她想要说得话……
直到昏睡过去之前,珈宁揉了揉自己发酸的腰,默默感慨自己真是一不小心羊入虎口,醋王这是想让自己补偿给他半条命啊!
???? ????????
月底,康熙为十四阿哥出征送行,出发前,皇帝亲往堂子行祭告礼,行程当天:
贝子、公候等以下身着戎装,齐聚太和殿前,其他不出征之王、贝勒、贝子、公候等二品以上大臣等着蟒服,齐集午门外。
康熙亲自给十四阿哥胤禵授了大将军敕印。十四阿哥跪受敕印谢恩行礼之后,携敕印出午门,骑乘出天安门,由德胜门前往西北。
诸王、贝勒、贝子、公侯等,并二品以上大臣俱送至列兵处。大将军胤禵望阙叩首行礼,肃立而行。
此次随胤禵出征的诸王、贝勒、公等人员达十六人之众,整个队伍浩浩荡荡,其庄严隆重如斯,为清初以来所未有。
对于十四阿哥来说,这一段路程最是光彩照人,他骑在高头大马上,望着两边跪送的官员和百姓,耳畔忽地响起府里庆贺宴时,九阿哥胤塘敬酒时的悄然低语。
“十四弟,你如今才德双全,我等兄弟皆不如,此次若立大功,将来必定大贵!九哥祝你早立大功,得立皇太子!”
“借九哥吉言,干杯!”
胤禵透过旌旗望向远处蓝天,大丈夫立世,当争则争,便是争到最后,结局不能如了他意,此次西北一行也至少能让他在日后回忆时,少些遗憾。
康熙除了授胤禵大将军,准其称大将军王,还升任年羹尧为四川总督,协助大军粮草兵马。同时给青海的蒙古亲王罗卜藏丹津降旨:
“大将军王是朕之皇子,确系良将,故令其掌生杀重任,相关军务及其大小事务,均应遵循大将军王指示,如能诚意奋勉,即与朕当面训示无异。”
大权在握的十四阿哥也不辱使命,到了西宁一方面整顿内部,将办事不力将领予以参劾,另一方面与众位将官研究攻守之策。
西北忙得如火如荼,在京城的胤禛也没闲着,他招揽佛教徒,近期经常在雍亲王府和僧人品茶探讨佛法,研究佛理。
也常去西山大觉寺或香山积云寺与圆觉等高僧以禅理谈国事,或者讨论西藏的宗教现状。
因达 赖喇嘛是西藏、蒙古共同的宗教领袖,也是蒙藏各贵族势力之间竞相拉拢争夺的目标,亦是导致此次策旺阿拉布坦入侵西藏的源头。
五世达.赖圆寂后,前任藏王第巴立了六世达 赖,但后来第巴以反叛罪被清朝处死,其党羽西逃,求助策旺阿拉布坦。
于是拉藏汗重新立了一个达 赖喇嘛,并说第巴立的是假的,而策旺阿拉布坦以此为借口派兵进了西藏。
但在青海的罗卜藏丹津不服,又自行在西宁迎立了一个达 赖,这样先后就出现了三个六世达 赖喇嘛。
显然,解决西藏问题,必须先解决达.赖喇嘛的问题。
胤禛同高僧们一同探讨分析了状况:
拉藏汗立的第二位不被西藏僧俗承认,而第巴立的第一位已成了准噶尔部族的傀儡;所以,承认第三位,对清廷利益最大。
在一次皇帝跟自己下棋探讨禅理的时候,胤禛借机向康熙献言了自己的想法。
康熙思索后,决定尊重蒙藏两族对达.赖的信仰,采纳胤禛的提议承认第三位达.赖噶桑嘉措的合法地位。
胤禵在西北收到旨意后,成功说服噶桑嘉措,通过他传谕西藏、四川、云南的藏民,宣称皇帝派皇子领兵“扫除准噶尔人,收复藏地,以兴黄教”。
此举收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使敌军无法利用藏传佛教煽动民间对抗清军。
对此,康熙十分高兴头表扬了胤禛,同时在寄给胤禵的朱批上直言这种喜悦:
“朕从来没有像现今这样颜面丰满,寝食安适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