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仪,你为何不发我部粮草?”
“魏延,粮草分发自有法度,岂是你能过问的?你私杀官吏,等着丞相处置吧!”
“杨仪,你这等奸佞小人,安敢坏我军机大事?”
“魏延,此乃丞相府,岂敢放肆!”
……
就在诸葛亮等人在商议盐铁司之事的时候,屋外传来了激烈争吵声。
听声音也能知道,是丞相长史、绥军将军杨仪和征西大将军魏延在争吵。
要说杨仪在蜀汉也是一个奇葩,脾气相当的古怪。
他本是荆州襄阳人,本来是关羽的佐官,因为被刘备看上了其才能,就被任命为尚书。
可是他作为尚书,居然和上级尚书令刘巴搞不到一起去。
当然了,刘巴也是个臭脾气,俩人不和没什么特别的,于是刘备便改任他遥领弘农太守。
后来刘备死了,刘禅登基。
诸葛亮多次出军,杨仪总是帮他制定规划,筹措粮草,做事不用过多考虑,很快就利索地处理完毕。
诸葛亮深为爱惜他的才干,任命其为参军,代行相府事宜。
直到之前的关中大战胜利,他也是因功被提拔为丞相长史,加封绥军将军。
表面上其工作干的不错,实际上作为军中文官第一人,却总是和军中第一大将魏延尿不到一起去。
再看魏延,自从赵云死后,他就是军中资历最老的大将,同时也是爵位最高的一个,自视甚高。
从他敢承诺吞掉曹魏十万雄兵,再到到建议以五千人突袭长安。
就知道,这个人是一个极其自负,甚至是狂妄的人。
可是别人不敢惹魏延,杨仪可不惯魏延这臭毛病。
每每军中议事,又或者后勤补给,杨仪那是一点面子都不给,该卸刀卸刀,该排队排队。
数次在众将面前,让他丢了面子。
天长日久的针尖对麦芒,终于演变成水火之势,魏延甚至拔刀要砍杨仪。
诸葛亮,费祎等为两人调和了数次,可是一点作用都没有。
“去将他们请进来!”
诸葛亮放下手中羽扇,有些不爽的说道。
老百姓们都说,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这军国大事也一样。
曹魏有司马懿和曹叡不同心,诸葛亮这里也有文武不和,都糟心的很。
“丞相!魏延欲杀我!”
两人还没进门,杨仪就装孙子的哭了起来,眼泪都流了下来。
经过他一番哭哭啼啼的讲解,众人也是听的八九不离十。
原来因为关中粮草不足,各部军粮由以前的一月之粮改为七日一发放。
可是魏延那边正准备开战呢,七天粮食哪里够。
谁知道送粮食的小吏高傲的不行,还让魏延去找诸葛亮去。
魏延认为是杨仪在恶心自己,要么就这小吏故意在刁难自己。
盛怒之下直接以小吏克扣军粮为由,一刀宰了他。
杨仪这哪里答应,你魏延不过一个武夫,居然敢杀自己的亲信,这不是要造反么。
“丞相!非延行事鲁莽,实在是杨仪擅作主张,坏我大事!”
魏延明显也早就有准备,从怀里掏出一封帛书,由姜维转交给了诸葛亮。
这份书信,就是武关潜伏的士卒所送。
对方言到,最近曹魏那边军事调动频繁,除了快要增加兵力,他们也可能很快就要换防。
让魏延要夺取武关的话就尽快,不然他们这些降卒就要被调到其他地方去了。
“砰!”
诸葛亮看过密信之后,狐疑的看了魏延一眼。
他知道,魏延信中所说的事应该不假,问题是他居然不早点给自己上报情况。
这些年来,虽然自己数次否定了对方建议,可也没有打压他。
无论是任命他为丞相司马,征西大将军,还是其私自出兵关中。
自己该赏的赏,哪怕是有什么过错,最后都是重功轻过,甚至顶着巨大压力给对方封赏。
没有想到,这家伙不但不感恩,还是这么我行我素。
“丞相,魏延谎报军情,我从没听说他们有什么军事行动!”
诸葛亮有令,关中所有作战行动,都必须要丞相府同意。
魏延分明的就是想私自行动,这无类似于造反了,不过他不敢直接明说。
“传令,拨付一万兵马于文长,以后其部粮草供给,一律按旧例!”
诸葛亮思索了片刻,决定还是要以大局为重。
只要魏延能拿下武关,关中四塞就有其三在手,就可以专心的对付潼关的司马懿了。
“谢丞相,延一定不负众望!”
果然没有出他所料,诸葛丞相一心为公,绝对不会因为这小事而责怪他。
不过诸葛亮能够再多拨付一万兵马给他,让他大大吃惊。
看来丞相就是丞相,其心胸的宽广,不是自己这种人能理解的。
“文长且去,我自会让关张配合你的行动,但有所需,尽管来报!”
诸葛亮挥了挥手,让魏延起身。
这个魏延每次都能搞他心态,完全没有姜维、关张等人用的顺手。
说到关张就想到了赵统,这个家伙也是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连李严都敢揍。
如果杨仪敢克扣他的军粮,他恐怕直接揍杨仪,抢军粮吧。
想到这里,诸葛亮无奈的摇了摇头,有本事的人,都有些脾气呀。
打发了魏延,地上还跪着一个杨仪也要处理。
“威公也起来吧,我知道这件事不怪你,可国事为重!”
这手心手背都是肉,杨仪也没有什么过错,还是需要好生安慰。
“丞相,仪不委屈,都怪仪无能,连累的丞相!”
刚才还在为魏延临走时,用鼻孔看他气的不行的杨仪。
听到诸葛亮这么说,直接就感动的哭了出来。
现在关中汉魏对峙,急需魏延这种大将,他以为诸葛亮是没有办法,所以放过了魏延。
想到自己图一时之快,连累的诸葛亮受委屈,心中十分内疚。
“无碍,阙丰之事当好生处理,多给一点银钱,照顾其家小!”
阙丰就是杨仪手下被杀的小吏,这人都死了,自然不能再怪罪。
诸葛亮说完,就亲自上前将杨仪给扶了起来。
一个任劳任怨,还听话的好牛马,对他来说还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