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事?哪三事?”
孙权紫髯微动,身子微微前倾,深邃的眼窝里精光闪烁,牢牢锁定了阶下的陆逊。
殿内瞬间落针可闻,方才主战派的喧嚣被这简短的追问压了下去。
整个江东,其他人或多或少都有些短板,真正能洞悉天下大势、权衡利弊的,舍陆伯言其谁?他的意见很重要。
陆逊感受到孙权那目光,神色却依旧平静如水。
“陛下,臣所言之三事,乃伐蜀根基,缺一不可。”
“第一, 彻底突破三峡天险,夺取永安。第二,南中方向取得决定性突破,最好能引发大规模叛乱!第三,要保证关中兵马和凉州兵马,不会南下支援。”
他目光扫过主战心切的步骘、吕岱等人,最终落回御座,顿了顿说道:“欲攻占永安,需倾我江东水师精锐,辅以重装步卒,水陆并进,不计代价,于最短时日内攻克永安!避免蜀军增援,堵死这唯一的门户!届时,三峡天险便是我军的血肉磨盘!”
“想要突破南中,交州之兵,须以雷霆之势击溃蜀汉新任庲降都督马忠!此人履历虽浅,然能得诸葛亮委以重任,必有过人之处。若能成功,蜀中后院起火,首尾难顾!”
“第三点乃成败之枢机!大战刚刚结束,关中兵马或不会轻动!然魏延在陇右,赵统在凉州不可不防!特别是赵统,其麾下的西凉铁骑打的魏军骑兵不敢与之争锋,若得诸葛亮一纸调令,星夜南下驰援,则我入川大军,顷刻间便成瓮中之鳖!”
“此三点若是能办到,我大吴取西川五十四州易如探囊取物!”
陆逊说完,深深一揖,退回班列,不再多言。
殿内一片死寂,只有他方才描绘的凶险在众人心中激荡。
他看似献策,实则剖开了伐蜀建功立业的表象之下,东吴可能会损兵折将的残酷现实。
东吴看似强大,其实一直都岌岌可危。
夷陵之战看似东吴大胜蜀军,实际上吴军的损失不比蜀军少,将领更是死了一大片。
而后曹丕又多次派大军南下,东吴一直都是疲于应付。
也就是前段时间,趁着蜀军北上,东吴在石亭给曹魏来了一记猛的,可是这种诈降计不可复制,以后很难有这样的大胜。
只不过他深知,此刻力谏只会激怒称帝后雄心壮志的孙权,唯有将这“三事”之难摆上台面,以退为进。
“陛下!三思啊!永安城依山控江,险绝天下!纵有百万之众,堆于三峡险滩峭壁之下,徒耗国力,难撼分毫!此非战之罪,乃天堑之限也!” 诸葛瑾看到孙权在犹豫,再次出列劝阻,声音带着近乎悲怆的恳切。
然而,他的话刚刚说完,步骘就站了出来斥责道:“陛下!大将军之言,未免太过畏首畏尾!昔年关羽何等威震华夏?吕蒙大都督白衣渡江,谈笑间令其授首!刘备倾国之兵东来,势如烈火,上大将军运筹帷幄,火烧连营七百里!万事当在人为!今蜀中新定,主将更迭,人心浮动,正是天赐良机!此乃陛下扫平六合、君临天下的关键一步!岂可因噎废食,坐失良机?”
他身为东吴的骠骑将军、又主管和永安交界的西陵等地军事,同时还是步练师的族人,说话那绝对是有分量的。
“子山既言事在人为,攻克永安,必有良策?”孙权一听到君临天下,那眼睛都亮了。
陆逊说了那么多,其实最大的难题还是攻克永安,其水道狭窄,两岸峭壁利于防守。
一旦攻占永安,东吴水军就能发挥出最大的优势,直接攻打江州,成都等地;同时还可以派一支轻兵,北上夺取剑阁和葭萌关,到时候任诸葛亮有百万大军也不可入。
葭萌关,霍峻只带了数百人,就挡住汉中杨帛之军,以及刘璋将扶禁、向存率领的一万人,并且坚守了一年。
“陛下,臣之策有三!一者,大张旗鼓,于夷陵、秭归广集舟师,营造巨舰,囤积粮草,使蜀军斥候尽知我欲循水路强攻!郝昭必集重兵于江防!
二、臣于武陵、大娄山脉之中探得一条秘径!虽需攀岩越涧,九死一生,然可绕至永安侧后!臣请精选五千山越劲卒,携轻便飞钩、攀索、强弩,轻装疾行,溯清江秘道而上,翻越此绝径!断其粮道的同时,还可趁前军攻打的时候,于背后偷袭永安。
三,郝昭一降将骤临高位,蜀中之人岂能心服?可再遣死间,重金收买李严旧部,散布流言乱其军心。更可联络城中賨人、板楯蛮部,许以厚利,伺机倒戈!待其军心惶惶,内乱将起,便是我大军攻城之时!”
这三条,其实最大的杀机是第二条,这也是他受魏延所影响。
魏延先是偷袭上邽,后偷袭潼关,他大受感染,也是拼命的在武陵的大山里转悠了起来。
最后还真让他找出一条路,就是要攀爬悬崖峭壁,一般的人可是过不去。
“好!妙!子山此计,深得兵家虚实之要!待奇兵成功袭扰后方、城内谣言四起、军心浮动之际,我大军水陆齐发,猛攻永安!任他郝昭有三头六臂也只能哀叹!”孙权大笑的说道。
步骘这计谋可行度还是很高的,特别是李严身死,郝昭身为降将一来就当主将,蜀军军心动荡,成功率就更高了。
没看到一旁的诸葛瑾,都变的有些犹豫了么。
“陛下!末将愿为先锋!誓破永安,雪我父仇!”朱绩一听到打西蜀,第一个站出来请命。
朱绩乃是朱然的儿子,当初朱然追击刘备的时候,被赵云一枪刺死。
他恨不得现在就杀入西川,掘了赵云老儿的坟。
“末将愿往!”“末将请战!”这下子,其他大将也都动心起来。
这几年虽然一直打仗,可是都是守多攻少。
这次可是大吴的真正名义上的第一次开疆扩土,若是成功了的话,必然有重赏。
“哈哈哈!天佑大吴,良将如云!”孙权乐的开怀大笑,看向一旁的陆逊,笑问道:“伯言,子山之策,可解你‘三事’之忧否?此战当以何人为帅,破此铁关?”
他倒想看看,陆逊还有何话可说。
“逊拜服,不知道陛下欲派何人领兵?”陆逊斟酌了一下,问道。
步骘虽然说的头头是道,可是实际战况谁也说不清。
诸葛亮是何等人杰,既然他敢将丞相府从成都转移到长安,那调派到蜀中的各将绝对差不到哪里去。
既然阻止不了孙权,现在就只能希望东吴能少损失一点。
“本当以步子山为西路军统帅,然其熟知南方地理,乃是南路军统帅的不二人选!孤欲由其和定公统帅南路军,攻打南中等地!永安之地,由大将军领兵前去!”孙权想了想说道。
“不可,永安乃是坚城,需急攻!大将军老成持重,然性情谦和儒雅,宽以待人,非最佳人选!”陆逊摇了摇头说道。
如果是防御战的话,诸葛瑾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可是这个进攻,那就是要够心狠手辣,关键时刻可能要拿人命填,不是他所擅长的。
“子璜如何?”孙权又问道。
卫将军全琮战功赫赫,名声极佳,同时他是孙权女婿,深得帝心。
“卫将军全琮(子璜),勇毅忠贞,治军严整,深孚众望,可为大军统帅。可再派安东将军徐盛,灭寇将军丁奉,荡寇将军之子蒋壹,有此三人相助,必当马到功成!”陆逊微微躬身,声音听不出波澜。
这三个人都是他精心挑选的,徐盛没有什么好说的,当初在广陵一个人挡住了曹丕大军,绝对有勇有谋。
丁奉,吴军的中生代猛将,在多次战斗中敢死突击,以果敢善战着称。有他在,破永安成功率会大上很多。
蒋壹是蒋钦的儿子,手上有蒋钦留下来的水匪部队,这次突击永安,能派的上用场。
“善!伯言之荐,深合朕意!”
孙权眼中精光一闪,陆逊所荐,皆是能战敢战之将,且身份背景各异,相互制衡,正合帝王心术。
群臣心中却泛起一丝异样,上大将军陆逊,运筹帷幄,功勋盖世,此等倾国之战,陛下竟从头至尾,未提由其挂帅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