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到萧佑就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她居然一无所知地与他寻常说话,这对知情的萧佑来说才更难受吧,分明是萧佑承受了更多。
“这孩子小小年纪却要被你们安排得如此深藏不露,他当初入府时才多大?”
圣懿公主突然红了眼眶,不过与老五差不多的年纪,他打小也有大半的时间不在母亲身边,更别提与父亲见面,哪怕是进了都城,与父亲的碰面也不过寥寥几次,少得可怜。
“我们姐弟二人也是惨,与父母的亲缘就如此地浅么?”
见圣懿公主自怨自艾上了,祝久儿连忙说道:“从前浅那是迫于人事,住后可不好说。”
“当初你与驸马有那镇国长公主的志向,我们也觉得不错,后来萧佑才出现,你父皇就这么地把人带进侯府,这是铁了心要把人放在侯府,我们根本无从拒绝。”
“洞察了你父皇的心思,关于他的身份我们更是严防死守,知晓他身实身份的人实在少得可怜,史大人不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好几年了,一无所知。”
“几位先生呢?”圣懿问道。
“他们是知晓的,只有知晓才知道教导什么,帮助萧佑往正确的方向走,只是几位同窗及他们的父母皆是不知情的,只当是普通私塾,普通同窗,他们实则是皇子伴读。”
“他们也是你父皇精心挑选的孩子,若是深究的话,你就会发现他们的父亲或是祖父都在一些官职不高但有实权的位置上,而史大人算是官阶最高的了。”
“陛下安排得妥当,我们也是提着心,既要担忧他的身份曝露招来杀身之祸,二也怕教导不好,或是在我们侯府有个头痛脑热的,不是我自吹自擂,这几年,我们干得不错。”
“并未让陛下失望不说,也让萧佑长成陛下期望的模样,初始知道这件事情的只有我们与几位先生,后来多了你的外祖父与外祖母。”
圣懿公主鼓起了腮帮子,敢情全家上下就她不知道!
她冷冷地哼了一声,眼睛发红:“怪不得外祖母与外祖母突然返回都城,原来也是父皇的计划之中,黄归出事,外祖父就立马重新接手了东营,一切都在他的计划之中。”
“若是有什么出乎意料的话就是凝婉找了向小将军做赘婿,你父皇有心提拔他。”
向小将军是出乎意料之人,再就是,“还有件事情与你陈明——程武也早暗中投奔了侯府,准备坐上侯府的这条大船,不过他并不知道萧佑的身份,仅是凭着直觉想跟着侯府走。”
“你说甚?!程武?!!”
这也不怨公主如此反应大,当初她知晓时的感觉与公主一样,只觉得不可思议,也是从那时候才对程武高看一眼,此人倒是不色欲熏心之徒,是心有乾坤之人。
“正是,程武早就暗中与萧天洛达成一致,纵然是在不知道实情的情况下准备跟着侯府的步伐走,你以为他为何突然从金吾卫调至东营,乌元昌又为何升了中郎将?”
这里面的升迁藏着大用意,都是皇帝有意而为之。
乌家用切身的行动证明了他们对大楚、皇帝的忠诚,这一把投诚经起了时间的考验,而在前年的水上冲突间,乌家再一次证明他们堪称王者之师。
再加上元宸与阮樱的关系,乌家那是毫无疑问就成了萧佑这边的阵营。
再有曲老将军重出江湖,仅这几年,皇帝就为萧佑的身份曝光做了大量的准备,要说当下只有一桩事情让侯府不解。
“程武投奔是他自己有头脑,不愿意坐在皇后与太子那艘船上一同沉没,算他有眼光。”
祝久儿替圣懿公主倒茶,说道:“萧天洛从未向他表明过萧佑的身份,但这人不仅沉得住气,还就是坚定地认为侯府一家握有筹码,也认准陛下不会无缘无故地让侯府门楣不倒。”
“这几年萧天洛的确没有太大的建树,与初开始闯天辟地的架势可不一样,低调许多。”
圣懿公主恍然过来:“程武是觉得这样的萧天洛还不足以撑起侯府的荣光,所以才觉得侯府有秘密,且与父皇有关,他这是孤注一掷,直接押宝了,也是冒着极大的风险。”
“正是,且他收敛了对我的心思,这几年都未有唐突之举,又突然成了亲,对方也是贤淑有德的女子,这更让我们觉得此人算是通过考验。”
圣懿公主啧啧称奇,这下子可算是转移了她的注意力,不再纠结为何独独瞒着自己。
“皇后与太子做梦也没有想到此事吧?”圣懿公主的眼睛亮晶晶。
“那是自然不知,程武进入东营后,他们母子二人大喜过望,只以为程家又起复,这对他们极为有利,所以一直让太子拉拢程武,又让五皇子与和程府多走动。”
这事说起来也是有趣,皇后身为一国之后却不能随意出营,太子也是如此。
太子身为储君,一举一动都倍受关注,加上有六傅的管教,更是不能随意走动,皇后就将这个重任交给出宫的五皇子,结果五皇子哪里与他们一条心。
据那程武说,五皇子每次与他见面,表面上是把酒言欢,一口一个太子哥哥,实则总是给程武上眼药,说皇后拎不清,太子能力平庸。
程武是何许人也,能在不知详情的情况下跟随侯府,敏锐力十足,立马知道兄弟不齐心。
“那你们可有告诉程武五皇子做出的那些事?”
“讲了。”祝久儿心道萧天洛是个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当然得让程武晓得这位五皇子是什么德行,省得不小心着了他的道。
圣懿公主这才安心,在她不知道的情况下,他们居然做了这么事,还拉拢了这么些人。
紫宸殿里的事情她晚一些才知道,也有许多疑问:“史大人他们真的不知情?”
“公主,到了这份上哪有骗你的必要,他们真的不知情,只是挑选他们也有陛下的理由,史玉琦等人都不是无缘无故被选上的,只是选上后,如何说服他们进入私塾是靠我们本事。”
“当初也是费了番功夫说服几家将孩子送进来,史大人家的孙子顽皮,不好教导,其余几位的官阶低,在都城排不上号,自家没有能力办私塾,好的书院却也挤不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