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成武这边被执委会暂时压下来的议案和规划,一共有三项,全都与军事相关。
第一项是关于海军长江舰队的扩编方案,这也是石成武目前最为重视的项目。
目前的长江舰队的编制,其实是隶属于东海舰队,为了节约经费,所装备的战船大部分都是原本在海上服役的型号,并不完全适合长江上的内河环境,在实际行动中也越来越多地暴露出各种适应性问题。
而石成武的想法,是要以南京为基地,打造一支更适合在内陆江河湖泊作战的舰队。而这支舰队的使命,不仅是守卫南京及下游的长江江段,还要深入上游的鄱阳湖平原和江汉平原活动,为下一步进军这些地区做好航运准备。
石成武为长江舰队提出的规划,是一支满编两万人,拥有超过两百艘各式舰船的大型武装力量,其辖区不仅是长江江段及沿岸地区,同时也包括长江各条支流水脉和大型湖泊。
画这个大饼当然不是为别人准备的,石成武打算亲自出任长江舰队的指挥官,以确保这支武装力量能掌握在石家手中。
“如果此计划能付诸实施,可大大加快长江上游腹地并入我国的速度,而掌握长江上游航运所带来的收益,完全足以覆盖这支舰队的组建和运转经费。但我不明白的是,执委会出于什么样的考虑,会否决了我提出的这个项目。”
听完石成武的讲述,石迪文只是不置可否地说道:“执委会要考虑的方向很多,长江流域只是其中之一,眼下甚至都排不到优先行列。把你这个项目压下来,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石成武追问道:“长江流域人口众多,物产丰富,拿下之后可让我国国力又上一个台阶,执委会怎么会认为这还不是优先目标?”
石迪文摆摆手道:“你别急着刨根问底,先把其他的项目说完。”
石成武所策划的第二个项目,是有关长江北岸的扩张计划。
位于长江北岸的江浦、六合两县,在此之前已经被石成武拿下,距今已有快两年了。石成武当然不会满足于就此止步,他希望能尽快开始下一步行动,将长江沿岸的滁州、和州、庐州、安庆等州府尽快收入囊中。
以南京府现有的驻军兵力,要击败这些州府的明军防线倒不会有太大的困难,但仅仅只是打败明军还不够,要控制这么大的地域,石成武就必须要有更多可用的兵力。
所以除了攻打这几个州府的行动计划之外,石成武还提出,希望能让驻扎南京的陆军部队也得到扩编,至少增加五到八千的兵力,以确保能在行动结束后维持对新占领区的统治。
石成武自认对军事行动考虑得很是周全,但相关的作战计划和扩军方案,同样是被执委会以“时机不成熟”的理由给暂时压下来了。
这次石迪文没有让石成武讲述自己的想法,而是让他接着说第三个项目的情况。
石成武策划的第三个项目,是在南京开设兵工厂和造船厂,就近生产后续扩军和作战任务所需的武器装备及内河舰船。
石迪文听完就笑了:“成武,就算是由我来评审这个项目,也一定会否决掉。”
石成武道:“这是为何?”
石迪文解释道:“兵工厂的选择和生产安排,都有特殊的考量,并不是离驻军基地越近越好。你这个项目,再结合你前面扩军备战的提议,只会让执委会怀疑你的真实目的,肯定是通不过审议的。”
石成武道:“南京地处长江要冲,又有充沛的物资供应和人力,用以发展军工再合适不过,执委会的决断,我实在难以理解。”
石迪文道:“执委会的决议,不需要你完全理解,但必须尊重,并且遵照执行。”
眼见石成武没有再试图辩解,石迪文这才和缓了语气道:“国家的资源是有限的,这也包括军事资源在内,只能有选择地投放到一些最急需的地区。在执委会看来,南京并没有那么迫切地需要投入大量资源来发展军事项目。”
“现阶段的发展重点,还是在海外。我们在海外的扩张速度,比起与大明接壤地区快了不止百倍,所以执委会选择把有限的资源向海外的发展倾斜,而南京周边这些州府,乃至整个大明,对我国来说都只是锅里的肉,用什么方法去烹饪,这锅肉都不会飞走了,所以根本不用着急。”
“再加上你提出这些项目的时候,与主政的陶弘方意见没有统一,地方上军政主官的想法都不一样,怎么能指望能得到执委会的支持?”
“执委会对国内的治理方向是发展经济,增加人口,你一心想着对大明用兵,难免会不受待见。”
石成武虽然心中疑惑得到了解释,但要他就此放下辛苦策划的几个项目,却也还是心有不甘:“父亲,如果南京的军事项目全部受限,连军功都拿不到,那孩儿在当地还能有什么作为?早知如此,还不如去海外带兵了!”
石迪文道:“你急什么?你这些项目通不过审议,只是因为时机尚不成熟而已。如果在南京带兵没前途,我会特地安排你去当这个驻军司令?”
石成武道:“父亲的意思是,此事尚有转机?”
石迪文道:“我问你,时机未到,应该怎么办?”
石成武道:“若是静待时机成熟,未免太过被动,毕竟谁也无法准确预料未来局势变化……孩儿愚见,与其等待时机出现,倒不如主动创造时机。”
石迪文脸上终于浮现出欣慰之色,轻声说道:“你可还记得,两年前发生在杭州的竺仲云刺杀案?”
石成武道:“正是因为此案,我国才对大明兴兵,南京府也是由此得来,孩儿怎会忘记!”
石迪文道:“当年对大明动兵的时机也不是太好,但刺杀案给我国提供了一个极好的理由,我觉得你可以作为参考,想一想如何创造一个有利于你的局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