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足够勇猛,是八位勇士!有勇有谋!”李世民赞叹道。
只用了八个人,就敢于发动起义,还真的成功发动了起义,这不是有勇有谋的勇士,那还有什么是?
一来,人数够少,只是八个人而已,竟然就敢于谋划夺取城池的大事,这份胆气就不容小视;
二来,有胆气但是不是盲目冲动,反而搞明白了徐州的情况,直到能够假做河工进入城中,得到了这样一个关键的入城漏洞,这就是有谋略。
如果只是有勇气而无谋略、只知道横冲直撞,那就只是有勇而已,运气差一点,事情糟糕一点,甚至可以说是有勇无谋;如果只有满腔的谋划,却根本没有执行的勇气——那真是多谋而少断,同样无用。
后面的过程,这八个人再次展现了自己的有勇有谋:
得知了漏洞后,就敢于利用漏洞,进入徐州城中——要知道,要是运气不好,或者出现了什么意外状况,那这入城的四个人很有可能就是死路一条。
外面的四个人或许还能够逃脱,但这里面的四个人真的是不好逃。
另外,直到分成两部分,里面四个外面四个,并且选择在半夜时分,还知道进行里应外合,并鼓噪声势,做出一副声势浩大的样子……这同样是很有些谋略见识了。
可能,那些出身高门、或者读书万卷的人能做到这些不算奇怪,但是作为普通百姓出身,能够这样有胆识,就足够不凡。
这样的人,只要还活着,那确实是能够在日后搅动一方风云。
【在此之后,就是北琐红军和南琐红军。】
【北琐红军的首领叫做王权——这个名字挺有意思,人称布王三,起义前以贩卖布匹为业。】
【至正十一年年底,在刘福通颍州起义之后,王权和另一个叫做张椿的人,在南阳宣布起义,同样头包红巾,响应刘福通,并且很快打下来了邓县、南阳、洛阳等地,并且在后来,和南琐红军联合起来,兵力达到了十万之众。】
【南琐红军的首领叫做孟海马,南琐红军也叫作湘汉红巾军。他起义的时间要晚一些,在至正十二年年初,先后攻占了襄阳、荆门等地,并且和王权率领的北琐红军呈联合之势,互相配合。】
【双方后来转战襄阳、南阳和汉水流域,声势浩大,获胜无数,其中一次,还成功杀死了元军的宣徽使,斩杀了元军的将领、知府等文武官员共计二十七人,引得元朝朝廷大震。】
“颍州一带,袁州一带,淮西地区,蕲州,徐州,还有南阳、襄阳、汉水……”杨坚一个个数过来,大叹,“这才一年的时间,就有了这么多场大规模起义,涉及范围从北到南,元朝是真的没什么翻身的指望了。”
起义嘛,他也见过了许多,但是这种一年时间之中,就在多地爆发大规模起义——不是那种小打小闹几百上千人的地方暴动,而是这种动不动就万人甚至十万人的大规模起义,而且这些起义在初期也全都站稳了脚跟,真的打下来了不少城池……
这样的起义范围,这样的起义规模,这样的起义效果……元朝根本不可能再有什么翻身的余地了。
因为,能够有这么多起义,这么多大起义,还有这么多人愿意加入进去,已经充分证明如今的元朝,百姓们的生活到底困窘无望到了什么地步,而他们又有多么怨恨朝廷。
这样的朝廷,还能有什么翻身的可能?
至少,杨坚想不出来。
那些在起义之后还能继续苟延残喘下去的朝廷,都有一个特点:起义涉及的面还没有那么大、那么广。
朝廷还能有力量去镇压起义队伍,而不是因为起义军数量太多而顾此失彼,根本忙不过来……
唐朝末年黄巢的起义,实际上在杨坚看来,已经可以说是摧毁了唐朝朝廷——之所以唐朝还能存在一段时间,那不是因为唐朝还没有毁灭,而是因为地方军阀需要这么一个名头。
而这种起义,实际上就像是故事中的大隋末年一样……
天下各地,遍地都是烽火狼烟,起义旗帜,人人都怨恨朝廷,人人都想要让朝廷死,这种朝廷,能有什么未来?
【第三支,就是郭子兴所率领的红巾军,重点标记一下。】
【郭子兴此人,祖籍在曹州,也就是山东菏泽,他的父亲被称作郭公,喜好数术,和各种奇人异士走得很近,自己也很有几分特殊的神通,给别人预言祸福的时候,总是能够说中。】
【郭公年长了以后,还没有成婚,以此,他向南游历到了定远县(安徽),同样展示出了他预言祸福的能力,被当地人尊敬非常。】
【恰好当地有一个富翁,家中有一个双目失明的女儿,富翁想让郭公为自己女儿算一算命,郭公却说,这个女儿乃是贵人。】
【富翁便道:“我的女儿双目失明,至今还未有婚配。”】
【郭公听闻,也道:“倘若您不嫌弃我粗鄙,那不如把您的女儿嫁给我为妻吧。”】
【于是,郭公便和富翁的女儿成婚,定居在了定远县,婚后有三子一女,而郭子兴就是郭公的次子。在郭子兴出生的时候,郭公就占卜,得了一个吉卦——这个儿子来日非常,必然能够壮大郭家。】
【而在后来,韩山童传播白莲教的时候,郭子兴也加入了其中,散尽家财,暗中结交了不少人脉,为自己后来起兵,打下了一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