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军大营外,晨光初露,十万大军旌旗招展。魏延身披金甲,威风凛凛地骑在高头大马上,正要挥师前往四山谷。就在这时,郭嘉疾步而出,高声喊道:“文长且慢!”
魏延闻声勒住缰绳,翻身下马,恭敬地抱拳道:“军师有何吩咐?”
郭嘉快步上前,神色凝重地递上两个锦囊,郑重说道:“文长,这两个锦囊汝务必收好。到了四山谷,待粮食运到后,打开第一个锦囊;当盟军攻打四山谷时,再打开第二个锦囊。此乃破敌关键,万万不可疏忽!”
魏延双手接过锦囊,眼神坚定:“先生放心,末将定当依计行事,绝不敢有丝毫懈怠!”
郭嘉凝视着魏延,语气严肃:“一定要按锦囊内的内容去做!此番行动,关系到吾军能否击败盟军,更是陛下一统天下的关键之战!汝肩上的担子极重,务必谨慎行事!”
魏延感受到郭嘉话语中的分量,心中一凛,再次抱拳行礼道:“末将明白!纵使粉身碎骨,也定不负先生重托!”说罢,翻身上马,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向四山谷进发。
郭嘉望着远去的大军,长叹一声:“成败在此一举,但愿一切顺利……”随即转身回营,心中却仍有一丝隐忧。
三日后,四山谷内……
新军的粮草车队缓缓驶入谷口,魏延站在谷口,目光警惕地扫视四周。待粮草全部运到后,他拿出第一个锦囊,打开一看,顿时眉头紧皱。锦囊中的计策出乎他的意料,看似冒险,却又暗藏玄机。想到郭嘉临行前的叮嘱,他咬咬牙,沉声道:“传令下去,全军听令,按锦囊计策行事!”
这时,宋宪匆匆跑来,神色有些紧张道:“将军,这次运来的粮食表面上是一百万石,实际……”
魏延脸色一沉,厉声打断道:“听令行事即可!不该问的别问,不该说的别说!违令者,军法处置!”
宋宪被魏延的气势震慑,赶紧低下头道:“是,将军!”心中虽有疑惑,却也不敢再多言。
与此同时,盟军大营内气氛热烈。
曹操、孙坚、刘备等人围坐在一起,斥候匆匆来报道:“启禀各位陛下,新军运来了一百万石粮食,屯于四山谷!”
众人闻言,先是一惊,随后大喜过望。曹操猛地站起身,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好!果然如吾所料!新军丢了细阳,必定会重新屯粮!这可是个大好机会!”
孙坚也笑着点头:“没错!只要夺了这批粮食,新军就撑不下去了!”
司马懿眯起眼睛,若有所思地问道:“斥候,四山谷有多少新军驻守?”
斥候连忙回应:“回禀司马大人,有八万步军,其中五万是罗彦麾下精锐,还有两万骑兵,主将是魏延!”
曹操微微皱眉,感叹道:“罗彦派了如此雄厚的兵力驻守,想要动这批粮食,怕是没那么容易啊……”
司马懿冷笑一声:“这一百万石粮食必定是新军好不容易筹集的,若是没了,他们就不得不撤军。只要能毁掉这批粮草,就是对新军致命的打击!”
周瑜摇着羽扇,微笑道:“仲达所言极是。想要击败新军,就必须夺取或者毁掉这批粮食!这是胜负的关键!”
曹操点头道:“道理都懂,可四山谷易守难攻,又有十万大军驻守,谈何容易?”
孙坚看向周瑜,急切问道:“公瑾,可有良策?”
周瑜沉思片刻,眼中闪过一丝狡黠道:“陛下,四山谷新军虽多,但咱们盟军兵力更占优势!吾等可以兵分两路,一路四十万强攻四山谷,一路近二十万人马攻打新军大营,拖住罗彦的人马。吾就不信,拿不下四山谷!”
曹操和孙坚对视一眼,同时点头道:“此计可行!只要能牵制住罗彦大营内的人马,四山谷就有机会!”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诸葛亮开口了,他神色忧虑,缓缓说道:“诸位,四山谷只有一个出口。若是吾盟军进去后,新军堵住出口,以火攻之,那吾军岂不大祸临头?还请各位务必三思。”
曹操等人闻言,脸色微变,心中也不免有些担忧。强攻四山谷虽然有机会,但这个风险确实不容忽视。
周瑜却自信地一笑,胸有成竹地说道:“诸葛先生多虑了。四山谷中还有罗彦的十万精锐在内,以罗彦的为人,绝对不可能让自己的十万精锐死在里面!他不会下这样的狠手!”
曹操眼睛一亮,拍着大腿道:“公瑾所言极是!罗彦再狠,也不会牺牲自己的精锐!这倒是吾等多虑了!”
黄盖却在一旁嗤笑一声,语气中带着几分嘲讽道:“诸葛先生,汝是不是太谨慎了?之前汝若不是说新军在细阳设有埋伏,结果如何?咱们可是大获全胜!何必如此畏首畏尾!”
诸葛亮面色平静,眼中却闪过一丝不悦,但他并未多言,只是微微摇头,不再开口。
曹操和孙坚商议一番后,最终决定道:“曹操派夏侯渊率领二十五万魏军,孙坚派孙策率领十五万吴军,一同前往四山谷;剩下的五万魏军和刘备的十五万人马攻打新军大营!”
刘备心中虽有担忧,但见众人意见已定,也只能点头同意道:“一切听凭两位安排。希望此番行动,能大获全胜。”
盟军大营内,调兵遣将的命令迅速传达下去。一场围绕着四山谷粮草的大战,即将拉开帷幕。各方势力摩拳擦掌,都对这场战役志在必得,却不知,在那小小的锦囊之中,早已暗藏着扭转战局的玄机。而诸葛亮虽不再言语,心中却始终隐隐不安,总觉得事情不会如此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