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邻右舍一听谢家有包裹,还一到到了俩,捧着饭碗好奇地走出家门,站在台阶上边吃边问:
“婶子,你家还有亲戚给邮包裹呢?”
“哪里的亲戚啊?还一寄寄俩!”
“这是寄了什么东西哟,两个包裹咋都这么大?邮资就得不少钱吧?”
谢姎听着耳畔热闹的闻讯,看了眼来信地址,顿时猜到是谁寄来的了。
“是小石头的外婆家寄来的。”
她说了一句,就把包裹拎进了门,阻挡了一切好奇、羡慕的目光。
谢奶奶跟在孙女后头进了屋,还顺手带上了门,免得个别脸皮厚的跟过来看。
“真是小石头的外婆家寄来的?”
“有一个包裹是的。”
谢姎拿了把剪刀,麻利地拆开了包裹的缝线,露出里头林林总总的物品:
二十斤大米、五斤小米、两斤天麻、一大包晒干的野菌子、一包去了刺壳的野板栗、一包农家自己炒的野山茶、两罐头瓶蜂蜜。
谢奶奶看呆了:“这……亲家这是干啥呀?”
“上回我去接小石头的时候,他阿公阿婆是说等今年的新粮分下来了,寄些给我们尝尝。”
但没想到会寄这么多过来。
不提这些东西的价值,这么远的路,邮资怕是也花了不少钱。
好在陈家在信里说了,陈志康在公安局食堂干采购,有个正式工调去边城随军了,他就提前转正了。
正式工的收入是临时工的两倍。
加上今年收成不错,秋收后,陈家就还清了欠农场的工分,如今的日子正慢慢好起来。
现在就盼着小外孙的病能治好。
谢奶奶听谢姎念了陈志康执笔写来的信,由衷替亲家一家高兴,叮嘱孙女:
“那你一会儿回信,记得告诉他们小石头的病好了,免得他们挂心。再看看回点什么礼,他们寄来的都是好东西,我们也不能寒碜了。”
“奶奶放心吧,我都会安排好的。”
谢姎说着,拿着剪子拆起另一个包裹。
谢奶奶问:“这也是陈家寄来的?”
谢姎摇摇头:“应该不是。”
陈家担心包裹缺失,特地在信里写明寄了哪些东西过来。
都在刚才那个大包裹里了。
所以这个包裹是别人寄的。
但只有包裹没有信,谢姎也不知道谁家寄的。
看包裹上的地址也是来自东江县,小石头在东江县还有别的亲戚?
包裹拆开以后,掉出了一封信。
快速阅完信件内容,谢姎不由笑了。
原来是邱家啊!
她当时拗不过邱莹莹执意要送的一拖拉机谢礼,就塞了一支小人参在邱莹莹的裤兜里当回礼。
对方到家后脱衣服洗澡时才发现。
[……这支人参救了我大爷爷的命!我大爷爷是个杀敌英雄,曾经在战场上受过很重的伤。这次换季差点扛不过去,医生说需要上点年份的人参入药,先前我家买到过一支,但入药效果不是很好,多亏了你送的这支人参,我大爷爷已经脱离危险了……]
因为这支人参救了她大爷爷的命,邱莹莹就想着再谢谢姎一次,于是她辗转找到了陈家,要到了她京市的地址。
听说陈家也要给谢姎寄东西,就和他们同一天寄出来了。
两条火腿、两罐雪山普洱、一斤藏红花。
没错!
整整一斤藏红花。
谢姎被邱家财大气粗的送礼手法给惊到了。
这真是按克卖的藏红花?
她仔细看了看藏红花的品质。
好吧,没有她自己囤的好。
但毕竟她是在没有任何污染的古代伊朗采集到的极品藏红花。
而邱家送的是滇南产地的,单论品质也是市面上不容易买到的特级品了,关键不是一两二两,而是整整一斤!
祖孙俩午饭还没吃完呢,先把午饭吃完再归置这些东西。
谢奶奶还没吃过刚打下来的新米,捧着莹润如珠的大米,直夸这米真香,生米闻着就有一股清新的米香。
“奶奶,那我们接下来先吃这些新米。一会儿我留一些,和小米一起磨成粉,给小石头煮米糊。”
谢姎拿了个布袋装起五斤,剩下十五斤都倒入米缸,接下来就先吃这些新米。
总不能因为舍不得,愣是放着变陈米吧?
五斤大米、五斤小米留着给小堂弟添辅食。
先各拿一斤磨成米粉,给小堂弟煮米糊糊做辅食,等吃上以后,搭配着新鲜鱼泥、肉泥,这两斤米粉差不多够吃两个月。
两个月后,小堂弟就可以告别米糊、开始吃粥了。
所以各留三斤大米、小米给小堂弟煮粥。
等这些也吃完,差不多到年后了。
新米没下来之前,她可以贡献点自己囤的胭脂米、碧粳米、南洋香米、大烨贡米给小堂弟做辅食。
可惜现在粮食产量还是低,买粮需要粮票,不然她找个机会跑趟东北,多囤点油润的东北大米,就没这些个烦恼了。
不过没事儿,等这个位面任务结束、离开前,票证时代肯定结束了,到时候把逐渐空了的飞行器货舱囤满粮油等物资。
反正已经被跃迁管理局发现她钻空子的行为了,再钻点也没什么。
大不了扣罚点积分嘛。
上个位面囤了那么多金矿、玉矿,以及数不胜数的天材地宝,最后也给她留了一万积分。这个位面她就囤点基本生活用品,即便要扣罚,也罚不了多少。
主系统:【……】
宿主这是破罐子破摔了呀!
谢奶奶看着两条大火腿直发愁:“这东西既贵又不方便吃,可怎么处理好?”
虽然家里不曾买过,但在供销社见过。
整条都没人买的,要价大几十,还要好几斤肉票。
供销社都是开出来以后,称斤论两卖的。
她要是明晃晃地拎着一条大火腿出去找人帮忙开,保不齐哪天夜里家里就进贼了。
可自己开,她担心火腿没开,菜刀先断了。
“没事的奶奶,我想办法去借把剁骨刀来,咱自己开。”谢姎安抚住老太太。
“奶奶,这两罐蜂蜜咱留着自己吃,你一罐、我一罐,每天早上舀一勺兑温水喝,对身体好。”
谢奶奶:“……”
她当然知道这玩意儿对身体好,关键是贵啊。